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白牛胆根

灌木,高70-200cm,粗壮,多分枝直立,粗壮,全株被污白色或浅褐色绢状或棉状密茸毛,上部或从中部起有分枝。下部落后留有被白色或污白色绵毛的腋芽互生;中部有长约0.5cm的柄,上产无柄;叶片或长披针,中部长10-16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或近楔形,边有小尖头细齿或浅齿,上面被基部状的密糙毛,中脉毛较密,下面被白色或污白色绢状厚茸毛。头状花序卵形......
目录

形态特征

白牛胆根灌木粗壮,多分枝直立,高70-200厘米,粗壮,全部被污白色或浅褐色绢状或棉状密茸毛,上部或从中部起有分枝,全部有多少密生的;下部落后留有被白色或污白色棉毛的腋芽多少展,长或长披针;中部长10-16厘米,有长约0.5厘米的柄,上部渐小近无柄;全部叶基或近楔形端钝或急尖,边缘有小尖头状细齿或浅齿,上面被基部状的密糙毛,沿中脉被较密的毛,下面被白色或污白色绢状厚茸毛;中脉和10-12对侧脉在下面高起,网明显。头状花序倒卵,宽5-8毫米,多数密集于端成聚伞花序;被绢状密茸毛。有线形的苞总苞近钟,长5-7毫米;总苞约5层,线状披针,外层较层短3-4倍,端稍尖,外面被污白色或带褐色绢状茸毛。小花长4-5.5毫米;边缘的小花短小,有3-4裂,或无而有4个退化雄蕊;中央的小花管状,上部有三角卵冠毛白色,约与管状花冠同长,具20余个糙毛。瘦果,长约1.8毫米,被白色长绢毛。期6-10月,果期8-12月。

生长环境

生于亚热带和热带的低山和亚高山的湿润或干丘陵地、荒地、灌丛或草地,在酸性土、砂土和粘土上都常见,海拔500-3200米。

分布范围

广产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江西福建浙江等地。也分布于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等地。

中药基源

【科属】菊科

【基源】为菊科植物羊耳菊

【药用部位】

【类】祛药;止咳定喘药;行气止痛药

性状鉴别

白牛胆根头部常残留短小地上,有分枝,长2-5cm,直径0.3-1.5cm。表面灰黑色黑褐色,有稀疏须根须根落残痕。皮薄,刮去表皮则呈灰褐色而有油性。质坚硬,切断面木质部黄色,有黄色油点在,头部中央有,呈海绵状。有特殊香,用物刮擦部嗅之更香。味辛、微苦。以条粗壮、残短小、芳香者为佳。

显微鉴别

白牛胆亦山白芷横切面:木栓层细胞扁平,8-10余列,含黄棕色物。皮层细胞4-8列,列分泌腔;石细胞单个在或成群,与纤维束相间排列成五。皮部偶有石细胞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排列紧必,木射线细胞2-4列,类长,径向排列,中央为初生木质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白牛膝

下一篇 白牛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