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白背叶

白背叶 ,为大戟科野桐属植物分布于云南、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海南等地。小叶柄花序均被白色或微黄色星状绒毛,互生。叶柄长1-8cm,密被白色星状毛。卵形,长4.5-23cm,宽3.5-16cm,先端渐尖,基部近平或短截形或略呈心形,具2腺点,全缘部3浅裂,有稀疏钝齿,上面绿色,被星状柔毛或近无毛,面灰白色,密被星状绒毛,有细密红棕色腺点。灌木或小乔木,高1-3(......
目录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1-3(-4)米;小叶柄花序均密被淡黄色星状柔毛和生橙黄色颗粒状腺体。互生,卵形或阔卵形,稀心形,长和宽均6-16(-25)厘米,急尖或渐尖,基部平或稍心形,边缘具疏齿,上面干后黄绿色或暗绿色,无毛或被疏毛,下面被灰白色星状绒毛,生橙黄色颗粒状腺体;基出5条,最下一对常不明显,侧脉6-7对;基部近叶柄处有褐色斑状腺体2个;叶柄长5-15厘米。雌雄异株雄花序为展的花序或穗状,长15-30厘米,苞片卵形,长约1.5毫米,雄花多朵簇生于苞腋;雄花花梗长1-2.5毫米;卵形或球,长约2.5毫米,萼裂4,卵形或卵状三角,长约3毫米,外面密生淡黄色星状毛,生颗粒状腺体;雄蕊50-75枚,长约3毫米;雌花序穗状,长15-30厘米,稀有分枝花序梗长5-15厘米,苞片近三角,长约2毫米;雌花花梗极短;萼裂3-5枚,卵形或近三角,长2.5-3毫米,外面密生灰白色星状毛和颗粒状腺体;花柱3-4枚,长约3毫米,基部合生柱头密生羽毛状突起。蒴果近球,密生被灰白色星状毛的软刺,软刺线形黄褐色或浅黄色,长5-10毫米;种子近球,直径约3.5毫米,褐色黑色,具皱纹。期6-9月,果期8-11月。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30-1000米山坡或山谷灌丛中。

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分布于越南

主要价值

炮制

,洗净,切,晒干。多鲜用,或晒干研粉。

入药部位

:本品皱缩,边缘多卷,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形,长7-14cm,宽4-14cm,上表面绿色黄绿色,下表面灰白色白色端渐尖,基部略呈心形或近平,具2腺点,全缘部微3裂,有钝齿,上表面无毛,下表面被星状毛;基出3条,叶脉于下表面隆起。叶基具2斑状腺体。叶柄长5-15cm,质脆。微香,味微苦、辛。

性味

味微苦、涩,性平。

归经

要功效

柔肝健脾化湿,收敛固:消炎止

治作用

:用于慢性炎,肿大,子宫垂,肛,白带妊娠水肿:用于中耳炎,疖肿,跌打损伤,外伤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适量,鲜捣烂或干研粉患处。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白背叶根

下一篇 白背三七茎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