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白背叶根

白背叶根 ,中药。为大戟植物Mallotus apelta(lour.)Muell.~Arg.的。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祛湿收涩,活之功效。常用于炎,肠炎,淋浊,带下,肛,子宫下垂,肿大,跌打扭伤植物。味味微苦、涩,性平。归。清热,祛湿收涩,活。用于肠炎,淋浊,带下,肛,子宫下......
目录

入药部位

植物

性味

味味微苦、涩,性平。

归经

功效

清热,祛湿收涩,活

主治

用于肠炎,淋浊,带下,肛,子宫下垂,肿大,跌打扭伤

相关配伍

痢疾肠炎地锦草各34g,焦山楂15g,服。(《安徽草药》)

治淋浊:①12g,七指槟榔30g。水服。

15g,茯神12g,茯苓9g。水空服。

用法用量

服:汤,15~30g。外用:研末撒,或浸酒搽,或水洗。

禁忌

炮制

采集加工炮制

9~10月采收,洗净,鲜用,或切晒干。

生理特性

,直立灌木或小乔木,高1.5~3m。小叶柄花序均被白色或微黄色星状绒毛,互生;叶柄长1~8cm,密被白色星状毛;卵形,长4.5~23cm,宽3.5~16cm,先端渐尖,基部近平或短截形或略呈心形,具2腺点,全缘部3浅裂,有稀疏钝齿,上面绿色,被星状柔毛或近无毛,面灰白色,密被星状绒毛,有细密红棕色腺点;掌状3条。单性异株;雄花序为不分枝分枝穗状花序生,长15~30cm,被黄褐色绒毛;雄花簇生;具短梗或近无梗;萼3~6裂,裂卵形,不等长,外面被密毛,面有红色腺点。镊状排列;无花瓣花盘无腺体;雄蕊多数,丝分离,花药2室;雌穗状花序分枝生或侧生,略比雄花序短,约15cm,果时柱状;雌花单生;无柄;花萼钟状,3~5裂,裂卵形,长3~4mm,外被星状绒毛;无花瓣;子房有软刺,刺上密生星状柔毛,3~4室,花柱3,短,基部连,被皮刺及稠密星状毛。果序,长2.5~15cm以上,直径2~3cm;蒴果近球,密被羽状软刺和灰白色淡黄色星状绒毛,软刺长2~6mm,种子近球黑色,光亮。期4~7月,果期8~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路旁灌丛中或林缘,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贵州云南等地。

相关论述

1.广州部队《常用草药手册):“舒,清热去湿慢性炎,脾脏肿大,肠炎腹泻肛,子宫下垂。”

2.《广西草药》:“瘀消肿,止止痛。白带,淋浊,疝气产后瘫,刀伤出,疮疖。”

3.《全国草药汇编》:“柔肝健脾化湿肿大,妊娠水肿。”

附注

《中药大辞典》

https://image.haosou.com/v?q=+中药&src=tab_www&fromurl=http%3A%2F%2Fdetail.china.alibaba.com%2Foffer%2F1118601231.html#q=%E7%99%BD%E8%83%8C%E5%8F%B6%E6%A0%B9+%E4%B8%AD%E8%8D%AF&src=tab_www&fromurl=http%3A%2F%2Fdetail.china.alibaba.com%2Foffer%2F1118601231.html&lightboxindex=4&id=4000a4213b49b20b9f24de161628fa10&multiple=0&itemindex=0&dataindex=4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峨嵋山胡椒

下一篇 白背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