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白腹锦鸡

白腹锦鸡 锦鸡(拉丁:Chrysolophus amherstiae),锦鸡属动物,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锦鸡生于低山、中山和高山地区的森林、灌丛,以多种植物、果、种子以及蘑菇、白蚁、蝗虫为食。雄鸟全长约1.2米,雌鸟长约0.6米,体重600~800克。分布于中国西南山区,国外仅见于缅甸东北部。 百年之前,英国人便把锦鸡弄到伦敦饲养。同红锦鸡一样,它也是世界上亮的观赏,......
目录

形态特征

白腹锦鸡全长约1300,嘴峰29,尾860,蹠78毫米(♂)。枕冠狭长,呈紫红色;后颈披以白色而具蓝黑边缘的扇状羽,若披肩一般,其较长的扇状羽更是一条与羽缘相平的蓝黑色横斑;头、上和肩羽呈金属翠绿色,各羽近缘处围以黑纹;下表面展棕黄色羽缘,羽转为朱红色;尾上覆羽白而缀黑,末端橙红色;中央尾羽白而具金属蓝黑色横斑,斑间并满杂以云石状黑色斜纹;外侧尾羽翈呈黑白相杂为云石状,外翈大都黄褐色,而具黑色横斑。翅大都为金属蓝黑色,向外转为黑褐,初级羽外缘以白色。脸和黑;胸与上同;尾下覆羽亦然;和胁白,下胁和肛周具有黑斑。雌鸟与金鸡相似,但较大,黑斑沾绿;头侧棕红,成眉纹状;上微白;尾羽先端较金鸡的为纯,斑杂亦较著。眼为淡黄(♂)或褐色(♀)。脸呈蓝白或绿白色(♂)或淡灰蓝色(♀)。嘴与脚均蓝灰色

生活习性

白腹锦鸡夜间栖息于树冠隐处,白天下树到地上活动和觅食,通常亮天后即下树在林中游荡觅食。除繁殖多见单只、成对或一雄数雌在一起活动外,其他时候多集成4-10余只的群体活动,特是秋冬季,常集成20-30只的大群。善奔走,在林中走极快。能力差,一般很少翔,遇危险时多通过疾速奔跑和藏匿避敌,仅在危急时才起上树,或沿山坡向下滑翔。留鸟

食性

杂食性。以植物性食物为,常以植物果实种子和农作物为食。也吃部分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其中较为常见的食物种类有马桑荚蒾胡颓子果、青杠果、蔷薇果实、桑棋、金樱子果实、草莓、半夏毛茛、华山松、木姜子石楠山樱桃、悬钩子、白牛筋四照花以及农作物小麦玉米、黄豆、马铃薯和动物性食物金针虫、金龟子、卿、叩头虫蟋蟀蜗牛、白蚁、蝗虫、鳞翅幼虫等。要在地上觅食,有时亦到树上啄食,有时亦到林缘灌丛草坡和农田地觅食。觅食活动多在上午和下午,尤以早晨和临近傍晚较频繁,中午多休息。[1]

叫声

锦鸡叫声雄鸟有时为争夺地盘打斗。常发出“察、嘎、嘎”的啼叫,吸雌鸟前来交配。交配后雌鸟独自在森林中阴处地面做窝产卵,孵化育雏。叫声有多种变化,彼此联系时发出“嘘、嘘、嘘”的叫声;发觉有危险会发出尖锐的“袭-呀”报警声。雌鸟召唤雏鸟时常有“果、果、果”的叫声,小鸟找妈妈也会发出“叽、叽、叽”的叫声。繁殖期雄鸟发出响亮、粗犷而悠远的ga-ga-ga叫声,或粗声的gua音;群叫声为柔软的shu-shu-shu-sss。告警叫声为刺的shi-ya。雄鸟受威胁时叫声为ja-ja-ja-ja。

分布范围

白腹锦鸡产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四川南部、贵州西部至广西西部和云南大部,缅甸东北部。

繁殖饲养

白腹锦鸡繁殖期4-6月。一雄多雌制。通常1只雄鸟配2-4只雌鸟。3月初雄鸟即出现发情为。雄鸟间出现追赶和争斗。并始占领领域。雄鸟常在自己领域高声啼叫,求偶炫耀为侧面型。求偶时雄鸟眼下绿色肉垂充膨胀,后枕部白色披肩扇形,不停地围绕雌鸟转圈炫耀,并不时的将朝向雌鸟一侧的披肩向前下极度伸展,两翅亦下垂,整个部亦倾向雌鸟,显出鲜艳的羽;伺时将尾羽亦向雌鸟张如扇,在雌鸟周围作或半运动,嘴里发出“呼”的声音,并保持此姿势一至数秒。如果雌鸟移动位置,雄鸟则迅速跳动,走半或弧路线抢在雌鸟前面,再重覆上述动作,反覆炫耀,并不时啄雌鸟头部,雌鸟若受啄蹲伏时,雄鸟即刻跳至雌鸟部,并用嘴啄住雌鸟头部羽毛进交尾。交尾时雌鸟将尾偏向一侧,两个泄殖腔相完成交尾。求偶炫耀时间最短为7分钟,最长达45分钟。

通常巢于林下灌丛、草丛或倒木和枯下地上,也有在缝里巢。巢位置一般都甚隐,很难发现。巢甚简陋,通常为一浅土坑,再垫以枯草、枯和羽毛。巢的大小为15-25×19-27厘米,深5-13厘米。4月上中旬始产卵,一直持续到6月。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5-9枚,最多12枚,卵的色为浅黄褐色或乳白色,光滑无斑,大小为43-46.2×33-35.3毫米,卵重21-32克。通常日产1枚,有时隔日产1枚,卵产齐后即始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22-23天。雏鸟早成性,初生的雏鸟通体被有棕黄色绒羽,头部的中央冠纹、羽及部的条纹均为黑褐色,下体淡棕白色虹膜褐色,眼周淡皮黄色,上嘴基部黑褐色,嘴端和脚为肉黄色。体重为21.8 克。孵出后第二日即离巢随亲鸟活动。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入药部位

肉。

性味归经

味甘,性温。归大肠

功效

白腹锦鸡,解毒。用于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

服:烧研,5-10g;作食品。

论述

《中国药用动物志》:有止解毒的功能。疮肿毒等症。

动物保护

物种现状

锦鸡要分布在中国,在中国曾有较广泛的分布和种群数量,但由于狩猎和生境破坏,当前种群数量已明显减少。据吴至康1980年4-5月在贵州威宁要栖息地的调查,平均种群密度为1.4只/公顷;据韩联宪1986年4-6月在云南要栖息地的调查,平均种群密度为3.61只/平公里。应加强种群管理,控制猎取。

濒危原因

白腹锦鸡锦鸡曾是腾冲北海的常驻鸟,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群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毁林种粮,森林资源遭到大量破坏,锦鸡一度灭绝。

至危因素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栖息地破坏,云南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及四川西南部、贵州西部是锦鸡要分布区。这些地区人密集,农耕地的垦日益扩大,森林面积日趋减少,严重破坏着锦鸡的栖息环境。过度乱捕滥猎,也使锦鸡的野生资源数量逐年减少。非法偷猎被为谋取不义之财的商人猎杀摆上餐桌。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中医传统理论认为锦鸡。除去羽毛及脏、取肉用,有止解毒的功能。 因此被利用。

保护措施

白腹锦鸡2005年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

腾冲北海湿地自建立保护区以来,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荒山造林等项,恢复植被6500亩。通过持续展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项动,严厉打击非法猎捕等违法为,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得到提高。

同时,产业结构调整、替代能源建设等项的实施,减少了群众对森林资源的依赖及干扰,森林生态系统逐步恢复,为各种珍稀动植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空间,锦鸡又回到了腾冲北海湿地。

保护级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白腹锦鸡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 生效年代: 1989。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录》二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录。

动物文化

绘画

锦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红锦鸡相同,都是富贵吉祥的象征。常有以此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最著的是宋徽宗赵佶《芙蓉锦鸡图》,所画即锦鸡。全图用双钩法线条细劲,不仅锦鸡造型准确,芙蓉为锦鸡所压的低垂摇曳之态也能如实体现,加之色彩晕染得层次清晰,浓淡相宜,富丽堂皇中蕴涵端庄典雅的质,堪称“兼备,尽其妙”。就构图而言,画幅左侧集中着芙蓉、锦鸡,与右上轻盈舞的蝴蝶遥相呼应,使得错综的布局显得密中见疏,揖让有度。以清瘦劲健的笔体写就的诗文和致艳丽的图画更是互为辉映,相得益彰。

邮票

编号 1997-7

称 珍禽(T)(中国和瑞典

1997-7 珍禽 邮票(中国和瑞典

日期 1997-5-9

量 2612.7万套

全套面值 5.90元

齿孔度数 12度

全套枚数 2 整版枚数 20

印制机构 北京邮票厂

影雕套印

设计者 曾孝濂 英格·卡琳·爱丽逊

景介绍:瑞典是一个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介于芬兰挪威之间的王国。1950年5月9日,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瑞典王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系。47年后,中瑞两国决定在建交纪念日来临之时,联1套《珍禽》特种邮票。1995年11月26日至12月2日,中国邮政代表团赴瑞典友好访问,商谈两国联“珍禽”邮票有事宜。两国联的两枚邮票题材最终确定为中国的“锦鸡”和瑞典的“环颈”,发时间定于1997年5月9日。

相关新闻

2023年1月3日,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在野外拍摄到锦鸡的罕见野外影像,不仅实了该保护区各项保护措施的有效性,还极大地填补了该保护区兽类影像资料的不足。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白芍

下一篇 白脚威灵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