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白芥

白芥种子供药用,有祛、消肿止痛作用;全草可作饲料。白芥喜温暖湿候,较耐干旱,喜阳光,适宜肥沃湿润的砂质壤土栽培,忌瘠薄或低洼、积水地。一年生草本,高达75(-100)厘米;直立,有分枝,具稍外折硬单毛。下部大头羽裂,长5-15厘米,宽2-6厘米,有2-3对裂卵形,长3.5-6厘米,宽3.5-4.5厘米,常3裂,侧裂长1.5-2.5厘米,宽5-15毫米,二者端皆钝或......
目录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达75(-100)厘米;直立,有分枝,具稍外折硬单毛。下部大头羽裂,长5-15厘米,宽2-6厘米,有2-3对裂卵形,长3.5-6厘米,宽3.5-4.5厘米,常3裂,侧裂长1.5-2.5厘米,宽5-15毫米,二者端皆钝或急尖,基部和叶轴,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两面粗糙,有柔毛或近无毛;叶柄长1-1.5厘米;上部卵形或长卵形,长2-4.5厘米,边缘有缺刻状裂齿叶柄长3-10毫米。总状花序有多数,果期长达30厘米,无苞片淡黄色,直径约1厘米;花梗展或稍外折,长5-14毫米;萼片或长卵形,长4-5毫米,无毛或稍有毛,具白色膜质边缘;花瓣卵形,长8-10毫米,具短爪。角果,长2-4厘米,宽3-4毫米,直立或弯,具糙硬毛,果瓣有3-7稍扁压,剑状,长6-15毫米,常弯,向端渐细,有0-1种子种子每室1-4个,球,直径约2毫米,黄棕色,有细窝果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长环境

喜温暖湿候,较耐干旱,喜阳光,适宜肥沃湿润的砂质壤土栽培,忌瘠薄或低洼、积水地。

分布情况

欧洲原产。我国辽宁山西山东安徽新疆四川等省区栽培。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栽培技术

种植

种子繁殖,春播或秋播。播种前,先将种子放在15%食盐水中浸泡20min,或在30℃温水中浸泡2-4h,取出,稍晾干,掺倍量细土,进条播,覆土10cm,稍加镇压,浇水。

播后约10-15d出苗,苗高15cm左右间苗,株10-15cm,定苗后,追肥1次,并进浇水,浇水次数视土壤湿程度而定。生长期间忌施过量氮肥,以防徒长,影响产量。

田间管理

苗高3-4cm时,即匀苗补苗。除草三次。并结施肥。人畜粪2000-4000斤/亩。

病虫防治

病害有油菜病,发病初期可喷代森锰锌或多菌灵。油菜苗核病,发病期间可喷40%纹枯利可湿性粉1000-2000倍液或3%纹枯利粉

药用价值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本品所含的异硫氰酸苄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酵母菌、20种真菌及数十种其它菌株均有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或阳性细菌的有效抑菌浓度为1:10(2)-3×10(2)。白芥子水浸液在试管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菌作用。黄芥子甙水解产生甙元芥子油亦具杀菌作用。

2.刺激作用:白芥子甙,本身无刺激作用,遇水后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性油(白芥子油)。芥子油的要成分异硫氰酸烯丙酯具刺辛辣味及刺激作用。能使皮肤发红、温暖,甚至水泡

成份

种子芥子油甙(glucosinolate),白芥子甙(sialbin)。还含脂肪油,芥子酶,芥子碱(siapine)和赖氨酸(lysine),氨酸(arginine),组氨酸(histidine)等氨基酸。又含4-羟基苯甲酰碱(4-hydroxy benzoylcholine),4-羟基苯甲胺(4-hydroxy benzylamine)。

药物应用

1.白芥子与莱菔子、紫苏子三者均有化痰理气、定喘的作用;但其中莱菔子是消痰紫苏子是降而祛白芥子是温肺病;三者功用各有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2.白芥子与天南星:二药均走经络而活无,然前者利气机消痰结;对于寒痰阻滞经络所致的关节不利,疼痛及发为阴者宜之;后者祛;对于起的抽搐,半身不遂之宜之。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用10%或20%的白芥于注射液穴位注射。每次选2~3,每注射0.5~1毫升,每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4天。再第二个疗程。取喘息型以膻中、定喘、俞、天突为,单纯型以天突、中腑俞为。交替应用。149例患者1~2疗程,其中单纯型70例,临床治愈10例,显效19例,好转24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75.7%;喘息型79例,临床治愈11例,显效29例,好转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4.9%。另据157例哮喘型患者的观察结果,有效率为75.8%,显效率为35%。本药对慢性气管症状和体征的消减都有一定的作用,但从见效的快慢和好转的程度来看,以平喘作用较好,多数患者治疗后易吐出,随之气喘明显减轻,以后咳嗽逐步减轻,但无明显消炎作用。

治疗膝部肿痛:白芥子(或黑色芥菜子)2两研末,用烧或黄调成糊状,包患处,干了就换,以局部发泡为度。治疗两例,均有效。

治疗急性乳腺炎

苦楝子连皮和仁,捣碎晒干,微黄,研细末。每次以苦楝子末3钱,红糖2两,用黄水100~200毫升冲服,每日1~2次,连服2~5次。共治43例,其中初诊时未化脓者34例,服药2~4次,均在3天治愈。

治疗头癣

苦楝子烤黄研成细末,用熟猪油或凡士林调成50%油膏。先将患者头发剃光或剪短,用清水洗净疮痂,再以5~10%明矾水洗1遍,擦干,涂油膏(约厚2~3毫米),每日1次,连续10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可愈。上法共治发癣患者4000余人,有效率98%以上。

毒性

本品所含的异硫氰酸苄酯对小、豚、大腔注射的LD50分为76-107,68及72mg/kg,服的LD50分为134,81及128mg/kg。

炮制

白芥子:原药簸尽杂质,深黄色,微有香即得。

性味

辛;温

归经

心包

功能

化痰逐饮;结消肿。咳喘多;胸满胁痛;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阴肿毒

用法用量

服:汤,3-10g;或入。外用:适量,研末调;治喘咳宜俞、俞、痰饮

注意:肺虚咳嗽阴虚旺者忌服。且多食昏、泄、伤

①《本草疏》:有热,与夫阴虚炎,咳嗽者,法在所忌。

②《本逢原》:多食昏、泄、伤

  1. 治高年咳嗽气逆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击碎,看何多,则以所者为君,余次之。每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作汤饮。(《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2. 湿,结成块:外用白芥子为末,患上。白芥子为末,神曲打糊梧子大。每服三钱,清晨参枣汤下。(《正宗》)
  3. 治翻,吐食上气,及羸弱不欲动:白芥子,晒干,为末,匕。(《普济》)
  4. 伤寒后,冷,失音不语:白芥子五(研碎)。用令半热,带热包裹熨项颈周延,冷则易之。(《圣济总录》芥子
  5. 痛牵,或辍或作,由荣卫失度,经络,或似瘫痪:真白芥子、木鳖子各三两(麸),没药(另研)、桂木香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一钱,温下。(《妇人白芥
  6. 湿肿疼无力白芥子、芸薹子蓖麻子、木鳖子(去壳)、香各一两,胡五枚(去壳)。上六味,一处捣三千杵,成膏。每用皂子大,摩疼处。(《圣济总录》芥子膏)
  7. 治肿毒初起:白芥子末调涂之。(《濒湖集简》)
  8. 治小儿乳癖白芥子研末水调,摊膏贴之,以平为期。(《本草权度》)
  9. 牙痛白芥子、舶上莎罗、芸薹子各一两。捣细罗为。每用一,如患左边疼,即吹右中,如患右边,即吹左中,仍先净洗中,吹药。(《圣惠白芥

各家论述

  1. 录》:发汗,上气,面黄赤。又射工毒。
  2. 陶弘景:御恶气,毒肿流四肢疼痛。
  3. 孙思邈:治咳嗽胸胁支满,上气多唾者,每日温吞七粒。
  4. 《医入门》:利胸,止翻吐食,上气,中不语,面色黄,安五脏,止夜多小便。又治扑损瘀血
  5. 《纲》:利,除暖中,肿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脚,筋诸痛。
  6. 《现代实用中药》:捣烂如泥,外用作皮肤刺激赤药。
  7. 《药材资料汇编》:功能暖,增进食欲,并可为中毒后之催吐
  8. 《东北药植志》:大量用可作麻醉

鉴别方法

性状鉴

种子近球,直径2-2.5mm。表面淡黄白色,光滑,在放大镜下观察,可见细微的网纹,一端具一褐色种脐,浸水中膨胀,去种皮可见2肥厚的子叶,油质,相互纵向摺叠,胚根包藏于其间。微,味辛辣,粉碎湿润后,有特殊的辛烈臭。以粒大、饱满、色黄白、纯净者为佳。

显微鉴

种子横切面:最外为1列切向延长的表皮粘液细胞,其外壁向外特化成粘液层;下皮1-2列细胞,壁薄;栅状细胞1列,其内壁和侧壁的胞1列,其内壁和侧壁的l/2处增厚,外壁菲薄;色素细胞呈颓废状。胚乳为1列类或长的细胞,含糊粉粒,其下为颓废细胞层。于发达,细胞含糊粉粒和油滴。

理化鉴

(1)取本品粉末约1g,置硬质试管,加固体氢氧化钠1粒,灯上灼热,融熔,放冷,加水2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lml,加5%盐酸酸化,即有硫化氢产生,遇新制的试纸,显有光泽的棕黑色。(检查异硫氰甙类)

(2)取亚硝基氰化钠1小粒,置白瓷上,加水l-2滴使溶解,加上述样品滤液1-2滴,显紫红色。(检查异硫氰甙类)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白花丁香

下一篇 白芍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