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白苏子

白苏子一年生直立草本,有香绿色角四棱,多分枝,除基部外,密生细长白毛。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或宽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均绿色而具毛,下面稍苍淡且有腺点。药用治咳逆,喘,气滞便秘等疾病。白苏,一年生直立草本,有香,高0.5-1.5m,绿色角四棱,多分枝,除基部外,密生细长白毛。对生;叶片卵形,长3一9.5cm,宽2-8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或宽楔形,边......
目录

形态特征

白苏子白苏,一年生直立草本,有香,高0.5-1.5m,绿色角四棱,多分枝,除基部外,密生细长白毛。对生;叶片卵形,长3一9.5cm,宽2-8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或宽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均绿色而具毛,下面稍苍淡且有腺点;叶柄长10-45mm,密被白毛。总状花序腋生及生;苞片卵形,先端急尖或尾状;萼钟状,具5齿和10条纹,分2,外面有毛及腺点,部有长柔毛1圈;花冠白色管状,2,外面有毛,面中部有毛1圈,上2浅裂,裂较宽,先端略凹,下3裂,两侧的裂,中裂,向下折屈;雄蕊4,2强,稍伸出,丝无毛,花粉囊2室;子房4裂,花柱无毛,稍伸出,柱头2裂。坚果褐色或灰白色,倒卵形,长约2mm,径约1.7mm。期8-9月。果期9-10月。

白苏

果实卵形或略呈三角锥体状,长径2.5-3.5mm,短径2-2.5mm。表面灰白色至黄白色,有隆起的网纹。果皮质脆,易压碎。种仁黄白色,富油质。微香,嚼之有油腻感。以粒大、饱满、无杂质者为佳。该品在四川贵州等地与紫苏子同等使用,参见“紫苏子”条。

栽培技术

土壤:宜温暖湿润的候。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为最佳。

白苏⒉整地:秋末冬初深耕土地,化,至次年春季播种前,再耕耙平整,作成宽1m的畦。

⒊种植:用种子繁殖。分育苗移栽与直播两种。

⒊1.育苗法:播种期4月上旬,撒播或条播,撒播将种子均匀地播在畦面,薄覆细土。条播先在畦上条沟,10-15cm,将种子播入沟,覆细土3-5mm。播种后8-10天出苗,待苗高15-20cm,即可移植,50cm,株30cm,每栽1株,覆土压实,然后浇水。

⒊2.直播法:播种期4月上旬至4月下旬,条播或播,40-50cm,株30-40cm,播后覆土浇水。

田间管理:播种后,常保持土壤湿度,待苗高3-4cm时间苗1次。生长期中松土、培上及除草2-3次。并追施人粪尿、饼肥或硫酸铵1-2次。天旱时注意浇水。

病虫害防治:生长期中发现卷虫时,除捕杀外,可用6%可湿性六六六粉1斤,加水300斤喷射。

分布范围

生态环境:野生于路旁,亦有栽培者。资源分布:自河北至长江流域及南各地均有分布。药材产江苏、河北山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鉴别

种子油含左旋紫苏醛(perilaldehyde),白苏烯酮(egomaketone),松茸醇(matsutakealcohol)和左旋芳醇(linalool)。种子中的脂肪油,甘油三亚油酸酯(linolein)和甘油棕榈酸酯(palmitin),此外,种子中还含α-亚麻酸(α-linolenicacid)。

出处

白苏陶弘景:荏状如苏,高大白色,不甚香。其子研之杂米作糜,甚肥美,下气补益。榨其子作油,日之,即今油帛及和漆所用者。

《救荒本草》:荏子,所在有之,生园圃中。苗高一、二薄荷,极肥大。淡紫,结穗似紫苏穗,其子如黍粒,其生。

《纲》:紫苏、白苏,皆以二、三月下种,或宿子在地自生。其,其而有尖,四围有锯齿

录》:咳逆,下气,温中补体(‘体’一作‘’)。

食疗本草》:生食,止渴润

《滇南本草》:健脾。同陈皮化痰疏风

《饮新参》:平,止逆。治咳喘,通肠府。

性状鉴

果实卵形或略呈三角锥体状,长径2.5~3.5mm,短径2~2.5mm。表面灰白色至黄白色,有隆起的网纹。果皮质脆,易压碎。种仁黄白色,富油质。微香,嚼之有油腻感。

主要价值

作用

白苏⒈调脂作用,白苏子脂肪油0.2g/kg、1.0g/kg连续20天给予高脂血症,可使其清总固醇(TC)分下降13.9%、29.7%。脂肪油以0.4g/kg、1.0g/kg给高脂血症服,连续20天,显着降低大清TC和LDL-C(低密度脂蛋白固醇)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固醇(HDL-C)/TC和HDL-C/LDL-C比值;降低清三酰甘油(TG)作用较弱。对HDL-C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可改变其亚组分比例,提高HDL2-C/HDL-C和HDL2-C/HDL3-C比值。苏子油可降低大清总固醇和三酰甘油的水平;若与Mg用作用更为迅速。苏子油富含α-亚麻酸(α-LNA).α-LNA在较显着才降低浆总固醇的同时,不产生固醇在肝脏的累积,而亚油酸有产生固醇在肝脏的累积作用。因此,富含α-LNA的苏子油比富含亚油酸的传统食用油对人体更有益。

白苏子⒉对肿听抑制作用,含12%苏子油的食物给以N-甲基-N-亚硝基脲诱癌的大喂饲,在35星期时观察到结肠癌发生率显着才下降。在10星期时,粪便中肿促进胆汁酸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但结肠去氧酸诱导的结肠粘膜乌氨酸羟酶活性(促标志)显着降低。可见苏子油的作用是降低结肠粘膜对肿促进的敏感性。含5.0%苏子油的食物给大自断奶起喂至7周龄,可显着抑制静注腹水细胞的转移,减少表面的转移灶数。苏子油还能明显抑制化制癌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或皮下移植株所致乳腺癌的发生率,减少肿重量和体积、延长肿出现的时间;对结肠癌和脏肿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A-LNA等n-3系脂肪酸抑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多认为与n-3系脂肪酸竞争性抑n-6系脂肪酸的作用,降低体二烯前列腺素水平有

⒊抗栓作用,3周龄雄性大给予含10%苏子油的食物5-6星期,磷脂二十碳五烯酸(EPA)/生四烯酸7.5-10μ/ml时,苏子油组大聚集作用(全或无现象油定)显着低于红花油组,但在较高浓度(15-20μg/ml)(比浊法测定)时,两组无显着才性差。提示在原蛋白阈浓度以下评估聚集作用较重要。苏子油组大释放5-羟郄胺也显着才降低。

白苏子⒋其他作用,以富含苏子油和红花油的饲料分连续喂饲两代大,与红花油组相比,苏子油组大核白细胞释放的白三烯LTB4最降低27%,过敏慢反应物质活性下降59%,而LTB5的量显着才提高,LTB总量有所提高。此外,苏子油对过繁反应的中间体(凝集活化因子)有抑制作用,所以认为苏子油对过敏反应及炎症有抑制效果。含5%苏子油的食物给易发的自发性压大(SHR-SP)喂饲与红花油组比较,雄性大平均生存时间延长17%,雌性大延长15%。两种食物组雌性大生存时间均比雄性大延长40%。苏子油组大收缩压比正常食物和红花油组均显着降低,聚休也下降。

中药选

化痰

成份:南星(砂)30g,苦杏仁60g,法半夏(砂)60g,壳()60g,黄芩()60g,川贝母30g,麻黄()30g,桔梗60g,白苏子30g,瓜蒌子60g,陈皮60g,莱菔子()30g,款冬()30g,茯苓60g,甘草30g。

功效:降气化,止咳平喘。

用法用量:服。水蜜每次6g,大蜜每次1;日2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白苏子油

下一篇 白苏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