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管榕
形态特征
落叶大乔木,有时有气根(板根或支柱根);高5~9米。树皮呈暗赭色,稍平滑,小枝灰红色,无毛。叶互生或簇生,薄革质(近纸质),无毛,长椭圆形或矩圆形,长5~12厘米,宽2~6厘米,先端钝或渐尖,基部钝或圆形,全缘或微波状,具基生3出脉,侧脉7~10对。叶柄长约3-7厘米,近无毛;托叶膜质,微被柔毛,披针状卵形,长约2厘米,早落。隐头花序,花序托球形,无梗或有长约5毫米的梗,单生或成对腋生或簇生于叶痕腋部。雄花、瘿花、雌花生于同一隐头花序内。雄花无梗,少数,生内壁近口部,花被片3~4,披针形,雄蕊1枚,花药宽卵形,花丝短而粗;瘿花具梗,花柱侧生,短于子房;雌花与瘿花相似,仅花柱长于子房,花被片4~5。花期5-8月。果实象无花果一样,扁球形,长在树干至树技上,几乎密布全树;果实呈球型,成熟时紫红色,和小指头一般大小有斑点;成熟时,会引来多种鸟类啄食。
因其在每年的四月份换叶,笔管粗的枝条头部长着红色的叶苞,如蘸着朱丹的毛笔,而别称“笔管榕”;又因其叶是治疗油漆和漆树汁过敏症的良药,而又别名“漆娘舅”。
落叶乔木,有时有气根;树皮黑褐色,小枝淡红色,无毛。叶互生或簇生,近纸质,无毛,椭圆形至长圆形,长10-15厘米,宽4-6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全缘或微波状,侧脉7-9对;叶柄长约3-7厘米,近无毛;托叶膜质,微被柔毛,披针形,长约2厘米,早落。榕果单生或成对或簇生于叶腋或生无叶枝上,扁球形,直径5-8毫米,成熟时紫黑色,顶部微下陷,基生苞片3,宽卵圆形,革质;总梗长3-4毫米;雄花、瘿花、雌花生于同一榕果内;雄花很少,生内壁近口部,无梗,花被片3,宽卵形,雄蕊1枚,花药卵圆形,花丝短;雌花无柄或有柄,花被片3,披针形,花柱短,侧生,柱头圆形;瘿花多数,与雌花相似,仅子房有粗长的柄,柱头线形。花期4-6月。
分布范围
产地:香港各地.中国南部.亚洲东南部、产台湾、福建、浙江(青田、永嘉以南栽培)、海南、云南南部(河口至勋海)。常见于海拔140-1400米平原或村庄。缅甸、泰国、中南半岛诸国、马来西亚(西海岸)至日本琉球。主要分布沿海岸处。
主要价值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