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补骨脂

补骨脂 脂(:Cullen corylifolium (Linnaeus) Medikus),破故纸、婆固脂、胡韭子,是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脂全株被白色柔毛和黑褐色腺点;直立,高达1.5米;单叶,有时具1枚细小的侧生小花萼钟状,长4-5毫米,萼齿披针,上的2齿中部以下合生,最下的1齿较其余的长而宽;荚果,长约5毫米,不裂,成熟时黑色,有不规则网纹,不裂,有......
目录

形态特征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50厘米。坚硬,疏被白色绒毛,有明显腺点。单叶,有时有1长约1-2厘米的侧生小托叶,长7-8毫米;叶柄长2-4.5厘米,有腺点;小叶柄长2-3毫米,被白色绒毛;卵形,长4.5-9厘米,宽3-6厘米,先端钝或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粗而不规则的锯齿,质地坚韧,两面有明显黑色腺点,被疏毛或近无毛。

花序腋生,有10-30朵,组成密集的总状或小头状花序,总花梗长3-7厘米,被白色柔毛和腺点;苞片膜质,披针,长3毫米,被绒毛和腺点;花梗长约1毫米;花萼长4-6毫米,被白色柔毛和腺点,萼齿披针,下一个较长,花冠黄色蓝色花瓣明显具瓣柄,旗瓣倒卵形,长5.5毫米;雄蕊10,上部分离。

荚果卵形,长5毫米,具小尖头,黑色,表面具不规则网纹,不裂,果皮种子不易分离;种子扁。、果期7-10月。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候,宜向阳平坦、日光充足的环境。苗期虽喜欢潮湿,但忌水淹。喜肥,基肥充足,土壤肥沃则生长茂盛。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地都可种植,但以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为最好,粘土较差。种子在20℃左右,有足够湿度的土壤中,约7~10天出苗。

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四川金沙江河谷。常生长于山坡、溪边、田边;河北山西、甘肃、安徽江西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有栽培印度缅甸、斯里兰卡也有分布。

繁殖栽培

选地整地

选择向阳、地势高、排水良好的二荒地或缓坡地种植。秋作收获后,亩施畜厩粪、土杂肥3~4吨、普钙50~60千克,施匀后深耕翻地,整平细耕后,以坡向或阳向墒种植。坡地墒宽1.5~2米,平地1~1.3米;坡地墒高10~15cm,平地15~20cm。墒面整成龟背,墒平垡细。

种子处理

播种前先将种子用1mg/kg三十烷醇或1mg/kg赤霉素水溶液浸种12小时。实践表明:过处理的种子能促进脂的生长发育,减少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6.5%~17.4%,结实率增加21.6%~28.8%,产量增加31.5%~34.8%,增产效果显著。

播种

直播

在适宜种植区,于清明至谷雨在整好的墒上播种。播种前种子用冷水浸泡48~72小时,使其充分吸水,捞出晾干。条播,在墒面上挖40~45cm,窄墒3,宽墒5条沟。塘播,(40~45)×(15~20)cm规格打塘。沟、塘深5~7cm,在沟中每10cm放种1~2粒,塘播每塘下种3~5粒。覆盖约5cm厚的土,浇透水后再盖1~2cm厚的干土。覆盖地膜保温保湿,7~10天即可出苗。

育苗移栽

  1. 争取令,解除与前作地的矛盾,确保全苗壮苗;
  2. 便于管理,省工省材。清明前后采取苗床育苗,加盖地膜或加罩小拱棚保温保湿,7~10天出苗,30~40天即可移栽。

直播规格移栽,条栽为(40~45)×(15~20)厘米栽1株;塘栽以(40~45)×(15~20)厘米每塘栽双株(分栽),栽时压实部,浇定根水。

田间管理

补骨脂间苗定植

5月中、下旬进间苗。以株15~20厘米留苗1~2株,间苗时,留大间小补缺,留壮间弱,保全苗。

中耕除草

移栽苗成活后或大雨后,要注意中耕松土除草,全生育期进3~5次,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

水肥管理

苗期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中、后期注意排水。全生育期必须保两次追肥,第1次在苗期5~10厘米时,亩施人粪尿1~1.5吨作为提苗肥;第2次在植株中部花芽冒出时,亩用畜厩肥2~3吨、普钙20~30千克施于部,作为促肥。结清沟培土盖粪。有条件时,在蕾初期喷施两次0.2%磷酸二氢钾,作为壮籽肥。

病害防治

菌核病

要危害秆,成倒状。病从上部叶片始,产生褐色枯斑。后期蔓延到基,产生褐色腐烂,其上产生白色菌丝和黑色颗粒状菌核,严重时病中空,皮层烂成麻丝状。

防治措施:冬季清园,认真处理残体;控水排湿,降低土壤和棵间湿度;发病初期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1000~15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1000倍液,任选1种均可。发病后期重点喷洒植株下部。

灰霉病

叶片上产生褐绿色、水状的大斑驳,部感病后产生淡黄斑块,花序腐败,各病部均可产生灰色霉状物,都会局部腐烂。

防治措施:注意雨后排除积水,降低湿度;发病初期喷洒1:1:100倍波尔多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1000~1500倍液或50%多硫可湿性粉500~600倍液,交替使用。

轮纹病

要危害叶片。在叶片上产生褐色、具有同轮纹的大病斑,病部质脆易裂成孔洞。

防治措施:冬春清除病株残体,集中处理,减少菌源;发病时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悬浮1500~2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500~700倍液,任选1种效果均好。

主要价值

种子入药,有补壮阳补脾之功能,并可治牛皮癣等皮肤病越南用其浸出液治湿病

药性:苦、辛、温。归

功效

壮阳,固缩尿,肾虚痛,小便频数,小儿遗尿漏,温止泻,纳平喘。

  1. 用于治疗肾虚阳痿膝酸软冷痛,肾虚遗精遗尿尿频等。
  2. 用于治疗肾阳起的五更泄泻。
  3. 用于治疗不纳虚寒喘咳。

常用配

  1. 肾虚弱,全不进食:脂120克(香),肉豆蔻60克(生)。上为细末,用大肥枣四十九个,生姜120克,切,枣烂去姜,取枣剥去皮核用肉,研为膏,入药和杵,梧桐子大。每服三十盐汤下。(《本事
  2. 治赤白痢及水泻:脂一两(香熟),罂粟壳四两(去穰、蒂,新瓦上煿)。上二味,为细末,炼蜜为如弹子大。每服一,水一盏化,姜二,枣一个,取七分,如小儿分作四服。(《百一选》)
  3. 小儿遗尿脂一两()。为末,每服一钱,热汤调下。(《补要袖珍小儿论》故纸
  4. 治男子女人五劳七伤,下元久冷,乌髭鬓,一切病,四肢疼痛,驻脂一斤,浸一宿,放干,却用乌油麻一升和,令麻子声绝即簸去,只取脂为末,面糊如梧子大。早晨温盐汤下二十。(《验后》)
  5. 治下元虚败,脚手沉重,夜多盗汗。此药壮筋,益元脂四两(香),菟丝子四两(),胡肉一两(去皮),乳香没药沉香(各研)三钱半。炼蜜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空盐汤任下,自夏至起,冬至止,日一服。(《局
  6. ,补脂二两(隔纸令香熟),白茯苓一两(去皮)。上二味为细末,用没药半两,捶破,以无灰浸,高没药一指许,候如稠饧状,搜前二味,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随食汤下;如没药,再以少糊同搜,食前服。(《魏氏家藏
  7. 气虚冷,小便无度:脂(大者盐)、茴香(盐)。上等分为细末,糊为梧桐子大。每服五十或百,空盐汤下。(《魏氏家藏》破故纸
  8. 治打坠痛,瘀血凝滞:破故纸()、茴香)、辣桂等分。为末,每热服二钱。(《仁斋直指》)
  9. 疼:破故纸为末,温下三钱匕。(《验后》)
  10. 气虚弱,冷乘之;或相搏,痛如折,起坐艰难,俯仰不利,转侧不能;或因劳役过度,伤于;或处卑湿,地;或坠堕伤损,或风寒客搏,或气滞,皆令痛;或间似有物重坠,起坐艰辛者,悉能治之:胡(去皮膜)二十个,蒜(膏)四两,脂(洒浸)八两,杜仲(去皮,姜汁浸)十六两。上为细末,蒜膏为。每服三十,空下;妇女淡汤下。常服壮筋,活血脉,乌髭须,益色。(《局青娥
  11. 妊娠痛,状不可忍:脂不以多少,瓦上香熟,为末,嚼胡肉一个,空调下三钱。(《伤寒保命集》通气

注意事项

  1. 阴虚旺者忌服。
  2. 《本草疏》:凡病阴虚动,梦遗,尿血,小便短涩及口苦干,大便结,热作渴,目赤,易饥嘈杂湿热成痿,以致无力者,皆不宜服。
  3. 《得配本草》:阴虚下陷,热烦渴,眩晕气虚,怀孕胞热,二便结者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豹子眼睛果

下一篇 补血薯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