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庵摩勒

余甘子,中药。属大戟叶下珠植物,其果鲜食酸甜脆而微涩,回味甘甜,故余甘,又甘子,庵罗果,牛甘果等。该品呈球或扁球,直径1.2-2cm。表面棕褐色墨绿色,有浅黄色颗粒状突起,具皱纹及不明显的6棱,果梗约1mm。余甘子树耐旱耐瘠,适应性非常强,喜光喜温。生长期1-3年。甘、酸、涩,凉。归。有清热凉血,消食健生津止咳的功效。余甘子、菴摩勒、余甘、庵摩落迦果、土橄榄、油、......
目录

别名

余甘子、菴摩勒、余甘、庵摩落迦果、土橄榄、油、望果、油甘子、牛甘子、橄榄子、甘子、木果、滇橄榄橄榄

入药部位

果实

性 味

味苦、甘、酸,性凉。

归 经

功 能

清热利,润化痰生津止渴。

主 治

感冒发热咳嗽咽痛白喉烦热渴,压。

用法用量

服:汤,15-30g;或鲜品取汁服。

禁 忌

胃虚者慎服。

相关论述

《本草拾遗》:“补益,强力。取子压取汁,和油涂头生发,去痒。初涂发,后生如漆。”

生理特性

庵摩勒(余甘子)乔木,高达23米,胸径50厘米;树皮褐色条具纵细条纹,被黄褐色短柔毛。叶片纸质至革质,二列,线状长,长8-20毫米,宽2-6毫米,平或钝,有锐尖头或微凹,基部浅心形而稍偏斜,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干后带红色或淡褐色,边缘略卷;侧脉每边4-7条;叶柄长0.3-0.7毫米;托叶三角,长0.8-1.5毫米,褐红色,边缘有毛。多朵雄花和1朵雌花或全为雄花组成腋生的聚伞花序萼片6;雄花花梗长1-2.5毫米;萼片膜质,黄色,长倒卵形或匙,近相等,长1.2-2.5毫米,宽0.5-1毫米,端钝或,边缘全缘或有浅齿雄蕊3,合生成长0.3-0.7毫米的柱,花药直立,长,长0.5-0.9毫米,具短尖头,药室平纵裂花粉近球,直径17.5-19微米,具4-6孔沟,孔多长花盘腺体6,近三角雌花花梗长约0.5毫米;萼片或匙,长1.6-2.5毫米,宽0.7-1.3毫米,端钝或,较厚,边缘膜质,多少具浅齿花盘杯状,包藏子房达-半以上,边缘撕裂;子房卵,长约1.5毫米,3室,花柱3,长2.5-4毫米,基部合生端2裂,裂端再2裂。蒴果核果状,,直径1-1.3厘米,外果皮肉质,绿白色淡黄白色果皮硬壳质;种子略带红色,长5-6毫米,宽2-3毫米。期4-6月,果期7-9月。

产 地

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生于海拔200-2300米山地疏林、灌丛、荒地或山沟向阳处。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南美有栽培

采集加工

9~10月果熟时采收,水烫透或用盐水浸后,晒干。

性状鉴别

果实或扁球,直径1.2-2cm。表面棕褐色墨绿色,有淡黄色颗粒状突起,具皱纹及不明显的6棱,果柄长约1mm,果肉(果皮)厚1-4mm,质硬而脆。果皮白色,硬核样,表面略具6棱,缝线的偏上部有数条维管束。干后裂成6瓣。种子6,近三棱棕色微,味酸涩,回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庵闾子

下一篇 安龙香科科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