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目录

《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甘石汤(《张氏医通》卷十六)。

麻黄9克 杏仁9克(去皮、尖)甘草6克(石膏18克(碎,绵襄)

功能治:宣肺泄热,止咳平喘。治肺热喘咳,甚则气急翼扇动,有汗或无汗,身热不解,渴,滑数,苔薄黄。现用于肺炎慢性气管炎、气管哮喘、麻疹百日咳慢性鼻窦炎等属邪热者。

用法用量:上四味,用水1.4升,麻黄,去上沫,纳诸药,取4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

备注:麻黄宣肺平喘为君;石膏清泄肺热为臣;杏仁止咳为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用,可使得宣,肺热得清,喘咳自止。

摘录:《伤寒论》

汉·《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出处: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出自汉·《伤寒论》。本又称“麻杏石甘汤”,首见于《伤寒论》。原书治“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本之于临床,既有汗出而喘者,又有无汗而喘者。于此,应用中张不论有汗或无汗,皆可投之。

组成:麻黄三钱(9克)、杏仁三钱(9克)、甘草两钱(6克)、石膏(先煎)一两(30克)。

用法:水服。

功效:辛凉宣泄,清平喘。

治:外感肺热蕴,发热咳嗽喘息急迫,渴,浮滑而数,苔薄白或黄。

临床应用:临床要用于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小儿急性气管肺炎性感冒、轻中度气管哮喘、小儿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征等病症。

1.社区获得性肺炎:将76例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杏甘石汤化裁治疗,疗程20日。以咳嗽咳痰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部听诊音消失,胸部X线检查示部病灶吸收,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为显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 74%,对照组78. 95%。(《吉林医》2013年第4期)

2.小儿急性气管肺炎:选取门诊及住院患儿240例,治疗组120例头孢噻肟钠针服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对照组120例应用头孢噻肟钠针病毒唑治疗,疗程1周。以1周体温降至正常,咳嗽症状消失,白细胞恢复正常,X线胸示炎症性改变大部分吸收为显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 3%,对照组78. 3%。(《宁夏杂志》2010年第4期)

3.性感冒:应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减治疗性感冒38例,与金刚烷胺阿司匹林抗生素等西药治疗38例作对照,2周为1个疗程。以体温正常、全身中毒症状消失、实验室及X线等检查恢复正常、无复发为痊愈标准一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对照组86. 8%。(《河南中医》2009年第5期)

4.轻中度气管哮喘:用麻杏甘石汤舒利迭治疗轻中度气管哮喘(热壅)30例,与沙美特罗一氟替卡松治疗30例作对照,两组常规对症治疗相同,疗程12日。以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有症状也不需要用药,无急性发作,功能(FEV1或PEF)正常或≥正常预计值(或本人最佳值)的80%为完全控制标准。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为93. 33%,对照组73. 33%,治疗组FEVl%、PEF%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第3期)

5.小儿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征(SIRS):将142例SIRS患病儿童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麻杏甘石汤服给药治疗,与西医抗感染、补充容量、养支持等常规治疗70例作对照,疗程5日,以治疗后3日,体温、率、呼吸频率、白细胞计数均恢复正常为显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06%,对照组82.86%,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清TNF-α、IL-6、IL-1、CRP浓度下降更明显。(《广东》2007年第6期)

解:本要用于治疗肺热喘咳。麻黄宣泄,石膏清疏,杏仁沉降,三药同用,有宣有降,相反相成,清降结标本兼顾。

临床应用以身热不解、外感、有汗或无汗、咳逆气急。甚或渴、苔薄白或黄、浮滑而数为辨证要点。凡属风寒实喘肾虚久喘者,不宜应用。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盗汗、眼疾、郁水肿、老年慢性喘咳、鼻窦炎等肺热的病症。现代药理研究实,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有抗病毒、解热、平喘、镇咳、祛利尿、镇静等多种作用。

歌: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 辛凉宣泄能清,定喘除热效力彰。

摘录:汉·《伤寒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