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藿朴胃苓汤

目录

《湿温时疫治疗法》引樊开周先生经验方:藿朴胃苓汤

藿朴夏苓汤

:杜藿梗3钱,真川朴1钱,杜苍术8分,广皮1钱半,炙甘草5分,生晒术1钱半,浙茯苓3钱,猪苓1钱半,建泽泻1钱半,官桂5分。

功能治:辛淡泄湿芳香化浊湿霍乱。上吐下泻,胸腹痛腻不渴,小便短少,多弦滞,或沉而缓,舌苔白滑。又治湿泻中微痛,大便稀溏,小便淡黄腻不渴,胸肢懈,身重疲,右缓滞,舌苔滑白而腻。

摘录:《湿温时疫治疗法》周先生

方出《医原》卷下,名见《湿温时疫治疗法》:藿朴胃苓汤

杏仁、蔻仁、半夏、厚朴、藿梗、苡仁、通草茯苓猪苓泽泻

功能治:启上闸,支河,导湿。宣化畅中,芳香化湿湿气蕴,氤氲浊腻,见面色混浊如油腻,浊腻不知味,或生甜水,舌苔白腻;膜原重则舌苔满布,厚如积粉,贴不松,息模糊不清,或沉细似伏,断续不匀,多沉困、嗜睡。

用法用量:本,《感要》作“藿朴夏苓汤”,通草,《感要》作“淡豆豉”。又,本量及用法,《湿温时疫治疗法》作:杜藿香一钱半至二钱,真川朴八分至一钱,姜半夏二钱至三钱,光杏仁二钱至三钱,白蔻仁八分(冲),生米仁四钱至六钱,带皮苓三钱至四钱,猪苓一钱半至二钱,建泽泻一钱半至二钱;先用丝通草三钱或五钱汤代水,上药服。

者,汗出恶;兼者,恶寒无汗,前法酌加苏梗、桔梗、豆豉、葱白生姜之类;经络,一身掣痛,酌加桂枝、水防己、秦艽之类,以毛窍经络之壅;兼者,面赤,渴,心烦,前法去蔻仁,酌加扁豆、鲜荷叶清香辟秽,连翘、山栀、滑石轻清微苦淡渗,以解暑湿热之结。

各家论述:《中医与治法》:用香豉、藿香芳化宣透,以疏表湿,使阳不郁,则身热自解;藿香白蔻、厚朴芳香化湿;厚朴,半夏燥湿运脾,使能运化水湿,不为湿所困,则胸闷肢倦,苔滑腻等即愈;再用杏仁开泄于上,使宣降,则水道自调;茯苓猪苓泽泻、苡仁淡渗利湿于下,使水道畅通,则湿有去路,共奏源洁流之功。全用药照顾到上中下三焦,以燥湿芳化为宣肺淡渗利湿,与三仁汤结构略同。此宣肺达表于上,淡渗利湿于下,体现上下分消之法。

摘录:出《医原》卷下,见《湿温时疫治疗法》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藿朴夏苓汤

下一篇 藿枇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