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藿朴夏苓汤

目录

《医原》卷下:藿朴夏苓汤

:杜藿香6克 真川朴3克 姜半夏4.5克赤苓9克 光杏仁9克 生苡仁12克 白蔻末1.8克 猪苓4.5克 淡香鼓9克 建泽泻4.5克

功能治:理气化湿疏表和中。治湿温初起,恶寒无汗,身热不扬,肢体困倦,肉烦疼,面色垢腻,不渴或渴不欲饮,胸次闷,大便溏而不爽,舌苔白滑或腻,濡缓或沉细似伏。

用法用量:水服。

备注:本在原书中无,现据《感要》卷四补。

摘录:《医原》卷下

清·《医原》:藿朴夏苓汤

组成:藿香二钱(6克)、半夏一钱半(4.5克)、赤苓三钱(9克)、杏仁三钱(9克)、 生苡仁四钱(12克)、白蔻仁一钱(3克)、通草一钱(3克)、猪苓三钱(9克)、淡豆豉三钱(9克)、泽泻钱半(4.5克)、厚朴一钱(3克)。

用法:水服。

功效:芳香化浊行气湿

治:湿温初起,身热不渴,肢体倦怠,胸闷腻,舌苔白滑,濡缓。

临床应用:临床要用于治疗腹泻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手足病等病症。

1.腹泻:本针灸推拿(按摩捏脊疗法和部红外线照射)联治疗小儿迁延腹泻40例,与治疗30例对照,两组均常规治疗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脱水状态、补充维生素,疗程3~7日,以治疗7日粪便性状与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大便化验无异常,2个月后随访无复发为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中国临床研究》2012年第9期)

2.消化不良慢性胃炎:以加味藿朴夏苓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慢性胃炎35例,与奥美拉唑肠溶囊十莫沙必利治疗34例,疗程4周,以症状消失程度及临床症状积分.3个月复发率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29%,对照组为85.71%;治疗组总有效33例中有6例复发(18.18%),对黑组总有效30例中有13例复发(43.33%),两组复发。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意义。(《陕西中医》2012年第5期)

3.手足病:银翘藿朴夏苓汤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病78例,与利巴韦林治疗77例对照,疗程为6日,以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的发热、皮疹等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对照组患儿中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而最初入组的对照组患儿中有1例因为并发炎转为重症而终止试验。(《中国实验杂志》2013年第21期)

解:藿朴夏苓汤是清热祛湿法的代表之一。藿香、厚朴、半夏白蔻化湿行气茯苓、苡仁、猪苓泽泻健脾利水:临床常用于湿温初起,温重于热之,以湿温初起、胸闷腻、肢体倦怠、舌苔白滑为辨证要点。如见表证明显,恶寒发热,加苍术白芷;兼有身痛,加羌活防风;兼有,加佩兰。如湿温初起,热重于湿,症见舌苔黄腻者慎用。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征、小儿秋季腹泻、小儿迁延腹泻艾滋病腹泻、非脂肪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肾病消化性溃疡湿热慢性浅表性胃炎湿热疮、湿盗汗等病症;也见瘫痪(一氧化碳中毒)、抑郁症、病毒性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肠易激综征、结石术后、不明原因发热高热不退腹胀脘痛、头痛胸痹、呃逆之验案报道。

实验研究表明藿朴夏苓汤可加速上皮细胞凋亡,对黄腻苔有显著的消退作用;有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生成,减轻炎症反应,减轻TNF -α对脂代谢的影响,纠正脂质代谢紊乱等作用。

歌:藿朴夏苓三仁添,猪苓泽泻豆豉全,湿温身热肢体倦,胸闷腻宜尝。

摘录:清·《医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藿朴三仁汤

下一篇 藿朴胃苓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