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百科分类 >> 生活百科

该分类下有3644个词条 "生活百科" 分类下的词条

热伏冲任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8

摘要: 热伏冲任,病证名。指热邪伏于冲脉和任脉的病机。热伏冲任,可使阴精暗耗,肾阴亏损,或迫血妄行。临床表现为低热、腰酸痛、下腹疼痛、崩漏等妇科疾患。......[阅读全文:]

气滞
浏览:7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8

摘要: 气滞指脏腑、经络之气阻滞不畅。可因饮食邪气或七情郁结而致;亦可因体弱气虚不运而引起。随所滞之脏腑经络而出现不同症状。气滞于脾则胃纳减少,胀满疼痛,气滞于肝则肝气横逆,胁痛易怒,气滞于肺则肺气不清,痰多喘[阅读全文:]

气郁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8

摘要: 气郁 ,病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因情志不舒,气机郁结所致。证见胸满胁痛,噫气腹胀。治宜行气解郁,用气郁汤、木香调气散、七气汤、越鞠丸等方。气郁生痰者,用温胆汤、半夏厚朴汤、上下分消导痰汤。气郁[阅读全文:]

气有余便是火
浏览:2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8

摘要: 气有余便是火,病因病理学术语。出《丹溪心法》。阳气偏盛,呈现病理性的机能亢进,导致各种火症。如由于阴液不足,阳气偏盛引起的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等虚火上炎证候。又如五志、七情过极,出现阳亢或气郁化火的肝火[阅读全文:]

气阴两虚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8

摘要: 气阴两虚,又称气阴两伤。气虚和阴虚同时并见的病理变化。常见于热性病过程中,热在气分,汗出不彻,久而伤及气阴;或热盛耗伤津液,气随液脱;或温热病后期及内伤杂病,真阴亏损,元气大伤。也可见于某些慢性代谢性、[阅读全文:]

气营两燔
浏览:2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8

摘要: 气营两燔证指温病过程中气分热毒未解,邪已深入营分,出现灼气分、营分热毒俱盛之证。该证是流行性出血热、流脑、乙脑、中毒性肺炎等多种危重型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中的常见证候,是目前温病学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阅读全文:]

气虚
浏览:5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8

摘要: 气虚,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所谓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共同结合而成。气虚,泛指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阅读全文:]

气虚则寒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8

摘要: 气虚则寒,病因病理学名词。指阳气不足出现阴寒的病机。阳气不足则不能温养脏腑,致使脏腑的活动和代谢功能相应减弱,出现恶寒肢冷、神疲乏力、口淡不渴、面白舌淡、尿清便溏、脉沉迟或细弱等虚寒症状。《素问·调经论[阅读全文:]

气虚中满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8

摘要: 气虚中满 ,病证名。气虚所致脘腹胀满。见《医林绳墨·膨胀》:“由其忿怒太甚,不能发越,郁结中州,痰涎停住,乃成满也。久而不食,以致气虚,则曰气虚中满。”治宜消补兼施,用消导宽中汤。......[阅读全文:]

气血失调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8

摘要: 气血失调指气与血亏损不足、运行失常、生理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以及气血之间互根互用关系失调等病理变化。中文名称:气血失调 英文名称:disorder of qi and blood 定义:气与血失去相互协[阅读全文:]

气怯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7

摘要: 气怯指胆虚气怯而出现虚弱而惊慌的症状。由于中气不足,脾虚生痰,痰湿扰胆,阻碍了胆气的疏泄和肝气的生发所致。临床表现为气短、心烦、失眠、惊悸不安、口苦、恶心等。治宜补气安神。气怯指虚弱而惊慌的症状。胆的生[阅读全文:]

气逆
浏览:7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7

摘要: 气逆,病证名,指气上逆不顺而出现的病变证候。气逆,病证名,指 气上逆不顺而出现的病变证候。①脏腑经脉之气逆乱失和之证。 九气之一。《素问·举痛论》:“怒则气逆。”详见 九气条。②火热之气逆乱上冲之证。《[阅读全文:]

气机不利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7

摘要: 气机不利 ,病因病理学术语。泛指脏腑功能活动失调。通常用以说明脏腑气化过程中,升清降浊机能紊乱,因而产生呃逆、胸脘痞闷、腹胀、腹痛、二便失调等。......[阅读全文:]

气化不利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7

摘要: 气化不利,又称气化无权。指气化功能失常而致消化、吸收不良,影响气、血、精、液等的化生和体液代谢产物的排除。狭义的常指由阳虚而引起水液代谢机能障碍,实证病多在腑,与膀胱、三焦有关;虚证病多在脏,与肺、脾、[阅读全文:]

七损八益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7

摘要: 七损八益出自《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后世有诸多学派学说对其进行解释。比较有名的有阴阳纲纪说、阴阳术数说四象说和房事说等。《黄帝内经》中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的’七损八益‘后世有诸多学派学说。《黄帝内经》中[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