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气化不利

气化不利,又称气化无权。指气化功能失常而致消化、吸收不良,影响、液等的化生和体液代谢产物的排除。狭义的常指由阳虚起水液代谢机能障碍,实证病多在腑,与膀胱三焦虚证病多在脏,与。其典型症状痰饮停,水湿不化,小便不利,尤以小便不利最为典型,《伤寒论》中于小便不利的论述容极为丰富,其辨证和治疗具有鲜明的特点,为后世诸多医家推崇。气化不利指因各种原因(外感六淫......
目录

解读

气化不利指因各种原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使人体气化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而导致津液代谢失常。狭义的常指由阳虚起水液代谢机能障碍,致痰饮停,水湿不化,小便不利等症。其中,实证病多在腑,与膀胱三焦虚证病多在脏,与

中医应用

一、气化病及其辨证论治

中医从以为本的人体观发展到以气化为生命力,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以气化正常为生理,气化异常为病理。《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自然界与人的气化都是“化不可代,时不可违”,气化有自己的规律,时序有自己的奏,不能代替,不能违,应该“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以此建立了气化论疾病观,其论病和养生,都要“各从其气化也。”

气化论疾病观,气化过度或气化不足,转化障碍、升降出入紊乱都可导致疾病,堪称“百病生于也”(《素问·痛论》),《素问·经脉论》说:“生病起于过用”,人体如此,自然界也如是。例如人体五志过激则有七情之变,自然界湿六气气化太过则为六淫。人体气化不足,在气化中枢的,则是胃虚弱或中气不足,胃虚弱用仲景建中法的建中汤中气不足用东垣补中益法的补中益汤。气化不足如发生在蕴生原气的基地命门,则为命衰,治当温补命,填,在补阴的基础上,略加温阳之品,启发机,使少火生气。李时珍在《本草纲·胡》项下,论及了胡(桃仁)能“益命门,利三焦”,明代命门派的医家已归纳出补益命门的一类药,如胡鹿茸、紫河车等。

饮食代谢异常之病多属气化之为病,例如消渴要是气化能力低下而导致多食。癃闭关格等病,皆系三焦气化失常所致。精气三者的转化障碍,常虚证和情志病。例如因脾虚气化功能低下,不能化,可发生肾虚亏。因气化功能低下,不能化水湿而生,可发生郁癫狂等。

二、《伤寒论》于因各种原因导致气化不利而致的小便不利论述容极为丰富,外感六淫及疫疠之,影响脏腑的气化功能,导致水液代谢失常,特是影响膀胱三焦气化,可发生小便不利。

(一)风寒外袭,气化——祛解表化气

伤寒论》76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欲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之。”本条以渴为症状,首先论述了缺水与蓄水的鉴。前者由于发汗过多,耗伤津液,中干,故渴欲饮水。后者由于发汗而邪气未除,进而影响三焦气化功能,导致水液代谢失常,而成蓄水。原文中还有第4条、71条、156条、127条等多条原文均提到了蓄水治。治疗均用五苓解表化气水。桂枝通阴成" target="_blank">阳化气解表猪苓茯苓泽泻利小便,导水下白术健脾为通阴成水,表里同治。此时服用五苓后注强调“多饮暖水,汗出愈”,即是配桂枝以取发汗解表作用。通过解表可以宣通以促进膀胱气化功能。后世五苓利水之功效,将其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水液运失调之,如肾病症、急慢性肾炎、泌尿系结石力衰竭、外伤性尿潴留、尿崩症、早期功能不全、肠炎等。黄煌教授认为五苓是一张调人体水液分布异常的基本,适用于所有机体水液代谢失常的病。朱海峰等指出五苓对人体水液代谢具有双向调作用,其对脱水状态的机体呈现抗利尿作用,而对水肿状态的机体则显示利尿作用;且其利尿作用基本不影响尿中电解质浓度。本方药理研究表明五苓复方利尿效应强于单味药,不仅能提高小球滤过率,抑制小管对钠的重吸收,而且亦可使功能不全的实验动物的尿量增加。临床常以本五皮饮加减。

伤寒论·太阳病》40条:“伤寒表不解,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之。”皮毛,外感风寒邪气不解,进而影响的宣发肃降,除咳喘外,还可起小便不利。用小青龙汤外风寒水气麻黄桂枝细辛解表,同时麻黄桂枝又能利小便;半夏化痰五味子止咳,芍药既能配桂枝调和卫,又能利水活炙甘草调和诸药,建中气

伤寒论》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之。”此小便不利为水气停,头项强痛,翕翕发热,仍有表证,用茯苓白术健脾利水为,用生姜大枣甘草、芍药调和卫。

《金匮要略·水气病》29条:“黄汗之病……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即胸中痛,又从以上必汗出,下无汗,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黄芪之。”黄汗因水湿停滞,湿郁热伏,交肤所致,黄汗日久,病情加剧,脾阳被郁,影响膀胱气化功能,膀胱气化则小便不利。因病变仍要在表,故用桂枝汤祛解表调和卫,加黄芪扶助正气,托外出,同时黄芪,配桂枝通阴成利小便。

《金匮要略·痉湿病》篇:“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乃湿阻,影响膀胱气化则小便不利。治疗当以利小便为,利小便以祛湿内湿去,阳通,外湿也得以祛除,则湿痹自愈。本条未提出具体利小便,王履《医经溯洄集》认为“五苓甘草附子汤之类,当意在言表”,可以参考。

该篇24条原文:“湿相搏,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之。”甘草附子的小便不利为风寒湿侵袭,湿阻于里,三焦不利,气化失宣所致。甘草附子汤,以附子止痛,桂枝通阴成白术健脾湿,三药同用,具有温阴成利水之功。

以上容,均是感受外,影响了气机的正常升降出入,所发生的小便不利,治疗当首先祛解表,再通少阳三焦不利——和解少阳,疏利三焦

三焦具有通调水道,总司气化之功。手少阳三焦少阳互为表里,故两者可相互影响。少阳气机郁滞,枢机不利,疏泄失常,则三焦也因之壅滞,决渎不利,膀胱气化失职,则导致小便不利。《伤寒论·少阳病》96条:“伤寒五六日,中,往来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中痛,或胁下硬,或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柴胡之。”少阳为枢,邻表近里,其游走于上中下三焦,可波及其他脏腑,发生诸多或然,其中的小便不利系因三焦水道失调,水饮停所致。治疗当清热解郁,疏利三焦气机柴胡汤。柴胡升发,助少阳达于外;黄芩,清少阳热;半夏,降逆止呕;生姜柴胡表邪,助半夏降逆止呕,助甘草大枣卫。既已入少阳,说明正气有亏,故用人参扶助正气。本功能和解表里,调和阴阳,疏利,调上下升降,为扶正达邪之总

伤寒论》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之。”此条论述了少阳病兼痰饮结的治。其小便不利因少阳枢机不利,三焦决渎失职,痰饮不化,津不上承,水不下所致。治宜和解少阳,温化痰饮,治以柴胡桂枝干姜汤。该柴胡汤的变,临床应用也较为广泛,泌尿系统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症、尿毒症、尿闭症等。

伤寒论》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龙骨牡蛎汤之。”柴胡龙骨牡蛎汤论述少阳郁,扰乱魂的治。因表证误用攻下之法,导致邪气内陷少阳,枢机不利,三焦失通,既不能外通腠,又不能下输膀胱,故一身尽重,小便不利。柴胡龙骨牡蛎汤枢转少阳,通利三焦,镇惊安

总之,太阳风寒不解之传入少阳,正纷争在胁下,枢机不利,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故容易出现小便不利。柴胡汤类以枢转气机,恢复的升降出入功能为,不特地用利尿药,而小便自通。

(三)不宣,通调失职——宣通利尿消肿

《金匮要略·水气病》篇:“里水者,一身面黄肿,其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之。”本条论述皮水治。此皮水是因外感,束表,失于通调,水气停,而出现小便不利,全身浮肿,此时虽表证已罢,仍用发汗解表越婢汤,加白术以加强祛湿功能,宣通而利小便,有“提壶揭盖法”之意。

(四)湿热郁,水不畅——清热除湿利尿

伤寒论·阳明病》篇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之。”260条:“伤寒七八日,身黄如子色,小便不利,微满者,茵陈蒿之。”此为治疗湿热郁,三焦水道不通致小便色黄不利之法。茵陈蒿汤。中茵陈、栀子能利小便退黄,大黄清泄瘀热。该为清热利尿退黄的,临床多五苓治疗硬化腹水水肿等。

牡蛎泽泻见于原文395条,本条虽未言小便不利,但据其病机后注“小便利,止后服”可知,临床必有小便不利。此属湿热壅滞之实证水肿,用牡蛎泽泻逐水泄热,软坚结。临床多用其加减治疗水肿、膨胀等湿热壅滞者。刘静认为该等多种全身性水肿,或局限性水肿,只要属水湿郁遏,津结阻,气机不畅者均有效。慢性肾炎湿热蕴结下焦,水饮停聚身半以下而见浮肿,小便短赤,手足烦热舌红苔白腻或黄腻,滑数,以本逐水清热。临床用于一些尿毒症患者,常以生牡蛎、泽泻软坚、利水泄浊。

(五)失运化,水气——健脾,温阳利水

居中州,人体水液的代谢与输布,上与下泄,无不依赖于的运化转输。若脾气虚弱,脾阳不振,或因病入里,损伤了中焦功能,使其受纳无权,运化转输失职,中阳不能施化,水液不得下,则可起小便不利、小便难等。

伤寒论·阳明病》篇191条:“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以中冷,水谷不故也。”胃阳虚,不能正常运化水谷,必小便不利。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之,之。”水饮停,多由阳不化所致,多有小便不利,故治疗当以利小便为。但阳不化,水饮停,有在之不同。由脾阳亏虚,水饮停留者,用苓桂术甘汤健脾利水。慢性肾病患者常有脾阳亏虚,若失健运,水湿不化,见有水肿、肢冷、纳呆、便溏、小便不利、苔白腻,沉细,可用此温阳健脾、利水化饮。茯苓桂枝用,正如尤在泾所谓“桂枝茯苓,则不发表而反水”。

(六)肝气郁滞,水湿不化——疏肝理气,通利三焦

疏泄,调畅气机,具有通利三焦,疏通水道的功能。若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条达,则导致气机郁滞,水道失于通调,水湿不化,从而可起小便不利。

伤寒论·少阴病》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之。”气机郁滞,湿郁,阳不能温煦四肢,故四逆;湿停,或小便不利,或泄利下重,中疼痛。用四逆疏肝理气柴胡疏肝行气,芍药活利水,甘草调中。肝气得以疏泄,脾气得以运化,津液得以布,小便自然通利。

(七)气虚衰,气化失职——补益化气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虚劳痛,少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之。”水,气化功能正常,开合有度,才能维持和调水液的代谢平衡。肾虚虚劳水的生理功能下降。气化失常,则可出现小便不利。用补益化气水利小便。地黄山药山茱萸肾阴桂枝附子肾阳茯苓泽泻利水,皮活。全阴阳并补,并调。在金匮中还治疗痰饮病小便不利、妇人转胞膀胱气化所致的不得尿,均是以补利水立法。

伤寒论·少阴病》篇原文316条曰:“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渴,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之。”此为肾阳虚而导致水气停。用真武汤助阳利水。附子扶阳,茯苓白术健脾利水,生姜,宣水气,芍药利水止腹痛。慢性肾病患者病程日久,肾阳衰,水湿生泛滥肤见有浮肿、尿浊、尿血恶心畏寒肢冷、腰酸尿少、沉迟,均可用本加减以温肾阳水饮。此是治疗水肿,现代研究均表明它可增加尿量,降低酐和尿素氮,另外还可调素-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水电介质平衡,从而减轻浮肿,缓解症状。现代实验研究,真武汤还有抗慢性肾衰和强、抗的作用。茯苓白术利尿作用;白芍赤芍)具有增加收缩力,改善微环的作用,尚能通过中枢神经而发挥镇痛效果等。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曰:“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蒌瞿麦之。”此论述上焦热,下焦虚寒之小便不利的治疗。下焦肾虚水气不化而出现小便不利,津液不能布于上,故渴,用瓜蒌瞿麦治疗,中用附子山药助阳,瞿麦茯苓利尿水,瓜蒌生津止渴。

(八)瘀热阻,小便不利——清热化瘀,通利小便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曰:“小便不利,蒲灰之,滑石白鱼茯苓戎盐之。”小便不利发病原因很多,此处小便不利并列三蒲灰蒲黄滑石组成,功能活湿热,适用于湿热夹瘀起的小便不利。滑石白鱼滑石、乱发(烧)、白鱼组成,白鱼衣鱼、蠹,能消瘀;乱发,《录》谓其“五淋、大小便不通。”此治疗瘀热起的小便不利。茯苓戎盐汤为治疗肾虚劳之小便不利而设。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妇人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之。”妇人产后,恶不来,小便不利,此为水气瘀血俱结在血室,故用大黄攻瘀,甘遂逐水阿胶

《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曰:“少阳卑,少阴细,男子则小便不通,妇人经水不通。不利则为水,分。”“经水前断,后病水,分”“先病水,后经水断,曰水分”,均言水可互相影响,治疗当活利水,当归芍药当归、芍药、川芎茯苓泽泻白术健脾利水。

(九)津液受损,化源不足——顾护津液,化通小便

人体的尿液为水津所化生。在外感病中,若患者素体阴虚津液不足,或火毒盛,下灼阴津,或误用、过用汗、吐、下以及劫等法,均可导致津液外亡或津伤于津液枯竭,水道干涩,气化无源,亦可出现小便不利、小便难。

伤寒论·太阳病》第59条:“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误治发汗后,致津液耗伤,而人之尿液乃津液化生,由膀胱气化而出,故汗下之后小便不利,乃是“亡津液故也”。切不可见小便不利而误用渗利之法,可待其津液恢复,阴阳自和。清代医章虚谷说:“得津液生而小便利,必自愈也”。

伤寒论》第6条:“太阳病……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此乃误用下法,导致阴液大伤,水源枯竭,则小便不利。

伤寒论》307条:“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者,桃花之。”此为肾阳不足,肠胃虚肾阳虚衰,不暖土,日久导致下焦失于固摄,滑。其中小便不利,是由于下利不止,耗伤津液,加之阳气虚衰,失于气化,故小便不利。桃花汤温中涩肠止痢。因小便不利非水饮停蓄所致,故不需直接利水,待利止则水津自能布,小便必自利,间接起到“利尿”的作用。

伤寒论》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附子之。”此为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漏汗、津耗阴伤导致的小便不利。阳虚为病本,阳升则阴长,故仲景治疗重点在扶阳固表,阳复则表固,表固则汗止,汗止则津复,则小便自会通畅,四肢拘急自会消失。

为了顾护人体津液,在许多疾病中提出用或慎用利小便法。特是热盛伤津所致的小便不利以及误治伤津导致的小便不利,不能强利小便。周海在其《读医随笔·利小便》中指出:“世但知大便滑利之伤,而不知小便滑利之更伤也。但知小便频数之伤阴,而不知以二苓、泽泻、术通等强利小便,而小便并不能利者之更伤阳也”,其论尽得其要。

此外,《伤寒杂病论》中许多条文虽未明言小便不利,但皆含有小便不利症状。如《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中五脏水的水、水、水与水皆可有小便不利的症状。第14条论述了水的症状,“水者,其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由于失疏泄条达,三焦气机不畅,影响到了水液的代谢,出现小便不利。原文第15条论述了症状,“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溏。”一身之气虚而通调失职,则水不下输膀胱,而见小便难。原文16条论述了水,“水者,其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脾阳虚衰,失健运,不能津布生化无权,故见小便难。17条水,“水者,其大,脐肿痛,不得尿,阴下湿如牛逼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因肾阳虚衰,导致气化,水湿聚不得下出现小便不通。在治疗上要随其五脏的生理特性辨证施治。

总之,张仲景治小便不利并不专利水药物,而是针对病因病机,不是固执成,而是揭示治法,其总则是恢复脏腑气化功能。其用药法是发汗解表麻黄桂枝,枢转气机柴胡,起到不利小便而小便自利;并且利水必用茯苓白术两味药。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七损八益

下一篇 气机不利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