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截,切断,割开。量词,表示节、段根据隶定字形解释。形声。字从“土戈”(zāi),从隹,“土戈”亦声。“土戈”指“在原野上已排列停当的军阵”。“隹”即鸟儿。◆切断;割开:截断|截肢|截取。◆阻拦;阻挡:拦[阅读全文:]
摘要: ①人体下部之气。《 灵枢·口问》:“下 气不足,则乃为 痿厥、 心悗。”②症名。肠胃郁结,排泄气体,即矢气。《杂病源流犀烛·诸气源流》:“下气,肠胃郁结病也。盖惟郁结,则肠胃之气不能健运,所纳谷食之气,[阅读全文:]
摘要: 补法之一,治疗脾虚证的方法。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精气皆仰赖脾的运化功能。补法之一,治疗脾虚证的方法。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精气皆仰赖脾的运化功能。故脾虚可导致其他脏器的不足,其他脏[阅读全文:]
摘要: 治疗 肝气郁结引起脾不健运的方法。临床用于两胁胀痛、不思饮食、腹胀肠鸣、大便稀溏、舌苔白腻、脉弦等肝盛 脾虚证候。常用白术、茯苓、薏苡仁、山药等健脾药﹔柴胡、青皮、木香、佛手等疏肝药。方用逍遥散之类。.[阅读全文:]
摘要: 健脾,中医名词,指健运脾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常用方药如 参苓白术散. 香砂六君子汤等。 健脾,也是补法之一。亦称补脾、益脾。治疗 脾虚[阅读全文:]
摘要: 指使用性质和缓而滋润的药物以润下通大便的方法,属于缓下,药物如火麻仁、郁李仁、瓜蒌仁、竹沥、蜂蜜等。治老人虚寒便秘的半硫丸(半夏、硫黄),则在温下中也属于缓下一类。......[阅读全文:]
摘要: 火逆上气是指肺胃津亏,虚火上炎而致的咳喘证。其表现是:咳嗽气喘,咽喉干燥不利,伴有咯痰不爽,气短,乏力,食少,舌红少苔,脉虚数。治法:滋养肺胃,止逆下气.处方:麦门冬汤.......[阅读全文:]
摘要: “急下存阴”也称急下存津法,指在热性病过程中,由于津液日夜耗损,急需用泻下药通大便,泻去实热,以保存津液的方法,称为“急下存阴”法。大承气汤主治里热实证,症见大便秘结,舌苔老黄,此乃实热内结肠胃,热盛伤[阅读全文:]
摘要: 急者缓之,治则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拘急痉挛或强直的病症,用甘缓的方药治疗。如中虚腹痛,用小建中汤以缓急止痛。......[阅读全文:]
摘要: 中医治疗术语。《素问·脏气法时论》:“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吐桂《三时伏气外感篇》:“寒邪深伏,已经伏热,昔贤以黄芩汤为主方,苦寒直清里热,热伏于阴,苦味坚阴,乃正治也。”......[阅读全文:]
摘要: 化痰指祛除痰浊的一种治法。适用于痰而导致的多种上疾患。常用药物如半夏.陈皮.茯苓.贝母等。痰证因病邪留阻部位.临床表现及病机的不同,化痰法常与宣肺.顺气.清热.燥湿.健脾.温阳或熄风潜阳等法分别配合应[阅读全文:]
摘要: 化饮解表是针对表有风寒,内有水饮证的治法。《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以麻桂散表邪,半夏[阅读全文:]
摘要: 化湿 “疏表化湿”:湿邪在上焦或在表,出现头重而胀,肢仁痠重疼痛,口 中粘腻,不口渴,苔白腻,脉濡。用防风、秦充、苍术、藿香、陈皮、砂 仁壳、生甘草等。 “清热化湿”:湿温时疫初起,邪在气分,身热肢痠[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