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百科分类 >> 生活百科

该分类下有3644个词条 "生活百科" 分类下的词条

和解少阳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48

摘要: 治疗学术语。系和法之一。治疗外感热病邪在少阳半表半里之间的方法。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不欲饮食,脉弦等。方用小柴胡汤。拼音hé jiě shǎo yáng和法之一,为疏通表[阅读全文:]

寒者热之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48

摘要: 寒者热之是一个医学术语,指寒性的疾病,用温热的方药治疗。寒者热之,治则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寒性的疾病,用温热的方药治疗。寒症有表寒,里寒等不同。治表寒用“辛温解表”或其它温散表寒等方法 ;治里[阅读全文:]

汗法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48

摘要: 汗法通过开泄腠理,促其发汗,使邪随汗解的一种治法。适于外感表征。八法之一,通过发汗以祛邪外出解除表证的治疗方法。又称解表法。可使腠理开泄,气血流畅,营卫调和,以解除肌表的邪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阅读全文:]

寒无犯寒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48

摘要: 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意思是如果没有热证,在寒冷的冬天就不要随便用寒药,以免损伤阳气,发生变证。但如果是里有实热结滞,须用寒凉的攻下药,就不在此例。不周冬日用寒凉攻下,对于方药应有选择,剂量也宜斟[阅读全文:]

寒下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48

摘要: 寒下是指中医运用具有泻热通便作用的药物为主组方,以治疗里实热证的下法。寒下中医运用具有泻热通便作用的药物为主组方,以治疗里实热证的下法。适用于阳明里热结实的证候,以泻热攻积通便为目的。常用大黄、芒硝、番[阅读全文:]

寒因寒用
浏览:5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48

摘要: 【寒因寒用】反治法之一。指治疗内真热而外假寒的方法。病的实质是真热,而表 现出假寒的现象,亦即内真热而外假寒,须用寒凉药治疗。例如病人 身大热,口大渴,大汗出,脉洪大,四肢逆冷。其中四肢逆冷是假寒 ,余[阅读全文:]

釜底抽薪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48

摘要: 釜底抽薪,汉语成语,比喻克服、消除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例句为“这个方案不可取,它不是釜底抽薪,难免养痈(yōng)成患”。该成语出自汉朝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阅读全文:]

甘寒生津
浏览:5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48

摘要: 【甘寒生津】是用甘寒药治疗胃的津液损伤的方法。热性病里热盛,损耗胃的津液 ,口中燥渴,吐粘滞白沫,选用麦冬汁、藕汁、鲜苇根汁、荸荠汁、 梨汁或甘蔗汁等药,取适量炖温内服。或用石斛、天花粉、芦根等煎 服。[阅读全文:]

甘寒滋润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48

摘要: 【甘寒滋润】是治疗肺肾津液不足的方法。例如肺肾阴亏、虚火上炎、咽喉燥痛、 咳嗽乾喘、痰中带血、手足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用生地、熟 地、麦冬、川贝母、百合、当归、白芍、生甘草、玄参、桔梗等药。...[阅读全文:]

攻补兼施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48

摘要: 攻补兼施,是中医学术语,是补与祛的治疗方法之一。攻补兼施,中医学名词。补益正气与攻逐病邪同时施用的一种治法,适用于人体正气虚弱而病邪盛实的病症。如用黄龙汤之攻泻实热,补益元气;鳖甲煎丸之攻积消瘀,补益气[阅读全文:]

攻里不远寒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48

摘要: 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远,在这里是避忌的意思。热积于里,非寒下药不能消除,所以攻里不避忌寒药(参见“寒下”条)。但腹中寒而大便寒秘,也有用寒下药的,但配伍不同,如大便寒秘用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阅读全文:]

扶正袪邪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48

摘要: 扶正袪邪是一个中医理论。【扶正袪邪】 “正”是人体的正气,“邪”是致病的病邪。扶正是用药扶助正气, 使正气加强,以消除病邪。袪邪是用药驱除病邪,也是为了扶助正气 。凡病邪盛而正气也较强的实证,如某些感染[阅读全文:]

反治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48

摘要: 反治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其本质不相一致情况下的治法,采用的方法和药物与疾病的证象是相顺从的,又称为“从治”。treatment with medicines of similar nature to t[阅读全文:]

芳香化浊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48

摘要: 【芳香化浊】使用芳香化湿浊的药物,治内有湿浊,出现脘腹胀闷,恶心吞酸,大 便稀薄,体倦乏力,口腻有甜味等症。用藿香、佩兰、砂仁,厚朴等 ;如兼有头晕而胀,呕吐,舌苔白腻,可加石菖蒲,鲜荷叶,陈皮、 半夏[阅读全文:]

浏览:7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48

摘要: 顶(dǐng),汉语汉字,笔画8画,左右结构。字义是人体或物体上最高的部分;用头支承;从下面拱起。组词头顶、山顶、顶级。相关例句有“他听了姑母的话很不满意,就顶了她几句”。相关古文有:“肩高于顶。”出自[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