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口噤,证名。牙关紧急,口不能张开的症状。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因内有积热,外中风邪,痰凝气滞,瘀阻经络所致。《医碥》卷一:“口噤即牙关不开也,由气血凝结于牙关筋脉,不能活动。以苏合丸或生南星为[阅读全文:]
摘要: 劳淋是病名,日久不愈,遇劳即发,有肾劳、脾劳、心劳之分。淋症日久不愈,遇劳即发,故名。主要表现:小便淋沥,尿后下阴部隐痛,肢倦腰酸,缠绵难愈。此证多因淋症经久失治,或调治失宜,致脾肾两虚而起。若面色晄白[阅读全文:]
摘要: 咳嗽(cough)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症状,由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胸膜受炎症、异物、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引起。咳嗽的表现先是声门关闭、呼吸肌收缩、肺内压升高,然后声门张开,肺内空气喷射而出,通常伴随声音。咳嗽具[阅读全文:]
摘要: 厥病是由于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颜面苍白、汗出、四肢逆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轻者发病后一般在短时内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和口眼歪斜等后遗症,但病情严重者,则昏厥时间较长,甚至[阅读全文:]
摘要: 指咳嗽气喘的病症。“ 上气”即肺气上逆之意。此症临床上有实证、虚证的区别。实证主要症状为喘咳胸满、呼吸迫促、不能平卧、痰多粘腻、脉浮滑,是由于肺实气闭所致。虚证主要症状为 咳喘面浮、脉浮大无力,这是“[阅读全文:]
摘要: 厥疝指厥气上逆的疝证,为寒疝中的一种,症见阴囊肿大,腰冷转筋,其脉沉伏;脐周绞痛,胁痛、恶心、吐冷涎,手足厥冷,脉大而虚等,多因寒气积于腹中上逆所致。《济生方》:「厥疝则心痛(指胃脘部痛),足冷,食已则[阅读全文:]
摘要: 厥气泛指一些继发性病因,如功能失调、气血逆乱、痰浊闭阻、食积停滞或暴痛等,因这些病理变化,在病理过程中又起了致病作用。《素问·阴阳应 象大论》:“厥气上行,满脉去形。”指的就是血随气逆、脉道壅盛而致突然[阅读全文:]
摘要: 厥,读作jué,本意是指憋气发力,采石于崖,引申义是尽全力、憋气发力、突然喘不过气来而昏倒。该文字在《说文》和《山海经·海外北经》等文献均有记载。厥 jué 【名】 (形声字从厂(hǎn),从欮(jué[阅读全文:]
摘要: 病状名。指饮酒之后的一种胆大妄为的反常状态。《灵枢·论勇》:“怯士之得酒,怒不避勇士者……名曰酒悖也。”酒悖,酗酒后胡言妄动的状态。 病状名。指饮酒之后的一种胆大妄为的反常状态。《灵枢·论勇》:“怯士之[阅读全文:]
摘要: 惊痫,也就是俗称的“抽风”,中医称为“惊风”,是癫痫发作的主要形式,是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的紧急状态。新生儿惊厥的表现多为呼吸戒律失整,双目凝视且有震颤,脸色呈现阵发性青紫(苍白),有眨眼、吸[阅读全文:]
摘要: 其名称原见《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九种心痛”是泛指上腹脘部和前胸部的疼痛,主要有两种分类法:虫心痛、注心痛、风心痛、悸心痛、食心痛、饮心痛、冷心痛、热心痛、去来心痛(《千金要方》卷十三)[阅读全文:]
摘要: 即小便不利,也被用来形容大小便不通利。《调经论》云:“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王冰注:“泾,大便。溲,小便也。”......[阅读全文:]
摘要: 指大便出血的部位接近直肠或肛门,血色鲜红,大便时先有血液流出才排大便。为大肠热毒引起。多见于痔疮或直肠病变引起的出血。 近血 病名。先下血后排便之症。《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下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