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眼弓形体病是弓形体感染引起的眼部病变,以视网膜脉络膜炎最为常见。眼弓形体病是潜在致盲性眼病的常见病因,通过消化道传播,可引发青光眼、黄斑囊样水肿、脉络膜新生血管等并发症。基本知识医保疾病: 否患病比例:[阅读全文]
摘要: 恶性黑色素细胞肿瘤也称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是一种恶性黑色素细胞侵袭、增生性病变。眼睑恶性黑色素瘤占眼睑恶性病变的5.4%,为所有眼睑肿瘤的1%。其发生率稍低于头颈区皮肤[阅读全文]
摘要: 阔齿兔唇花,草本,轮伞花序,边缘具小缘毛。主要分布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阔齿兔唇花【拼音】 Kuò Chǐ Tù Chún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植物阔齿兔唇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o[阅读全文]
摘要: 九仙草,别名山柏枝、绿珊瑚、撒花一棵针、一棵松(《云南中草药》),九龙草、珍珠草、小星宿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细须草、酒草(《云南中草药选》)。 为檀香科植物长叶百蕊草或西域百蕊草的全草。祛风清热[阅读全文]
摘要: 脂肪肉瘤(liposarcoma)是脂肪性肿瘤的恶性代表,由不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是脂母细胞的恶性肿物,是成人常见的软组织肉瘤。在肌体内脂肪聚集的部位,如腹部、腹膜后、臀部等部位多发,眼眶内罕见。它很少[阅读全文]
摘要: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为临床常见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约为3∶2,多数为30岁以上成年人,10岁以下的儿童少见,左右眼之间差异,双眼发病率约为患者总数的15%。本病好发于近视眼,特别是高度近视。至今,原发性视网[阅读全文]
摘要: 九倒生是一种植株高10~22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顶部密生有虹色光彩的披针形鳞片的珍贵中药,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至山西等地。植株高10-22cm。根状茎短而直立,顶部密生有虹色光彩的披针形鳞片。叶[阅读全文]
摘要: 九味一枝蒿(学名:Ajuga bracteosa)为唇形科筋骨草属下的一个种。云南嵩明用根入药,用于止血消炎。多年生草本,矮小,具匍匐茎,从基部分枝,枝长10-30厘米,细弱,具花的茎直立,高约10厘米[阅读全文]
摘要: 眼睑细菌性感染属于祖国医学的“眼痈”、“眼睑疮疡”、“胞肿如桃”、“火胀大头”、“覆杯”等范畴。 西医病名定义:眼睑炭疽系炭疽杆菌感染所致。由患病的牲畜接触所引起,故本病患者多为畜牧、屠宰场及制革厂等工[阅读全文]
摘要: 九头妖,为菊科植物黄樱菊的全草。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900-4000m的山坡、干滩。黄樱菊 多年生无茎草本。根状茎粗壮,直径可达2.5cm,颈部被纤维状的残存叶柄。叶莲座状,平展;叶柄长约10cm,扁而[阅读全文]
摘要: 九头狮子草(拉丁学名:Peristrophe japonica (Thunb.) Bremek.),俗名为咳嗽草、六角英、观音草等,爵床科观音草属草本植物,IUCN等级为LC。九头狮子草高20-50厘米[阅读全文]
摘要: 眼球位置后退称为眼球内陷,是与眼球突出相反的状态,与眼球突出相比较为少见。眼球内陷指的是由于眼球以外的原因所致的眼球内陷必须与眼球缩小病变(小眼球眼球萎缩,眼球痨)。和随同发生的睑裂缩小所引起的眼球位置[阅读全文]
摘要: 眼眶骨化纤维瘤是一种常常累及眶骨的后天性纤维骨瘤,好发于颅面骨,发生于颅骨,多在额骨、筛骨和蝶骨,也见于颞骨;发生于面骨则以上颌骨最多见,眼眶也常常累及。眼眶骨化纤维瘤病理组织学特征是薄片骨刺在纤维组织[阅读全文]
摘要: 九头草。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60cm。根稍肥厚成细圆锤形,长达33cm,根头处留有多条茎的残基。数茎丛生,圆柱形,绿色,被短毛,节膨大。单叶对生;在基部簇生,茎生者2-3对,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长3-[阅读全文]
摘要: 眼球震颤阻滞综合征以婴儿早期发生眼球震颤伴有内斜视、代偿头位,以及假性外展神经麻痹为特征的特殊类型的斜视。患儿出生后可能患有先天性眼球震颤,可利用持续辐辏作用来减轻或消除眼震,久之则引起继发性内斜视,内[阅读全文]
摘要: 眶肌炎是属于局部型非特异性眼眶炎性假瘤的一种亚型,常见症状为急性发作性头疼、眼疼、复视、上睑下垂及轻度水肿、眼球轻度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转动受限。又称眼外肌炎。病因不明,推测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阅读全文]
摘要: 眼外肌外伤(injuries of external muscle)又称外伤性眼外肌麻痹(traumatic external myoplegia)、外伤性麻痹性斜视(traumatic paralyt[阅读全文]
摘要: 九头青,别名:五岭龙胆、簇花龙胆、落地荷花、歇地龙胆、鲤鱼胆、矮杆鲤鱼胆,拉丁文名:Gentiana davidii Franch.龙胆科、龙胆属多年生草本,须根略肉质。主茎粗壮,有多数较长分枝。花枝多[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