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致病菌常为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但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是主要的病原体,此外革兰阴性杆菌也占很大比例。由骶部压疮引起者多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奇异变形杆菌等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在[阅读全文]
摘要: 梅毒性关节炎(syphilitic srthritis)一般发病于20~40岁有的患者在感染梅毒后,经过10年以上潜伏期后才出现关节症状。还有的潜伏性梅毒在外伤、分娩、感染等诱因下引起关节梅毒发病。先天[阅读全文]
摘要: 毛枝卷柏(学名:Selaginella trichocladaAlston)是卷柏科 ,卷柏属土生蕨类植物,直立,高可达110厘米,地下根状茎和游走茎横走。根托生于茎的基部,多分叉,被毛。主茎明显呈“之[阅读全文]
摘要: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延续,全身症状大多消失后,症状限于局部,往往顽固难治,甚至数年或十数年仍不能痊愈。目前,对大多数病例,通过妥善的计划治疗,短期内可以治愈。在急性期中,经过及时、积极的[阅读全文]
摘要: 孟氏骨折(Monteggia fracture)系指尺骨近侧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而言。为Monteggia于1814年首先加以描述,后即以其名称呼此种骨折脱位。1914年意大利外科医生Montegg[阅读全文]
摘要: Morton跖头痛亦称Morton病,是指位于两跖骨头之间的趾底总神经被卡压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845年,Durfacher首先对趾底总神经神经瘤的临床表现作了描述,但当时未能被大家接受,直到18[阅读全文]
摘要: 毛枝崖爬藤(学名:Tetrastigma obovatum)为葡萄科崖爬藤属的植物。分布于越南、泰国、印度、老挝以及中国,一般生于林缘、山坡林中或灌丛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拼音】 Máo Zhī[阅读全文]
摘要: 慢性劳损性腰背痛又名慢性腰背肌劳损,是临床上常见的疾患之一,多见于潮湿、寒冷条件下的工作者,患者多主诉腰背部(有时包括臀部)弥漫性疼痛,以两侧腰部、椎旁及骶嵴上更为明显。其特点是晨起时疼痛明显,活动数分[阅读全文]
摘要: 毛枝鱼藤,藤本。枝有凸起的皮孔。奇数羽状复叶;小叶9-11,倒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4.5-9.5cm,宽2-4cm,先端短渐尖,钝头,基部圆形或阔楔形,除顶生小叶外,其余基部均稍不对称,下面有棕色柔毛[阅读全文]
摘要: 毛柄短肠蕨(学名:Allantodia dilatata (Bl.) Ching )是蹄盖蕨科植物毛柄短肠蕨的根茎。功效有:1.清热解毒 2.燥湿驱虫。主治:用于肠炎、流感、疮肿及肠道寄生虫。是常绿大型[阅读全文]
摘要: 拇指再造是什么意思?拇指能外展对掌与其余手指相对准确而有力地完成握捏等动作拇指约占手功能的40%拇指的缺损将严重影响手的功能因此拇指伤残后如何再造拇指恢复功能是手外科的重要课题处理好急症拇指外伤是挽救功[阅读全文]
摘要: 肋软骨炎(costal chondritis)又称Tieze病或Tieze(泰齐)综合征、肋软骨疼痛性非化脓性肿胀、胸软骨痛、软骨增生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分为非特异性肋软骨炎和感染性肋软骨炎,临床中最[阅读全文]
摘要: 毛柄锦香草,拉丁文名:Phyllagathis anisophylla Diels. 野牡丹科、锦香草属小灌木,下部常平卧,具匍匐茎,逐节生根,上升部分高约20厘米,圆柱形,密布小皮孔,分枝或不分枝,小[阅读全文]
摘要: 证名。本词最早见于《素问·脉要精微论》:“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属于“戚施”的替代词。《本草纲目·虫四·蟾蜍》:“《韩诗章句》 注云:戚施,蟾蜍也”。因为蟾蜍四足据地,无颈,不能[阅读全文]
摘要: 毛柴胡,别名枪刀菜、毛牛耳大黄。药用为菊科植物毛连菜(PicrishieracioidesL.)的根及全草。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毛柴胡 【拼音】 Máo Chái Hú 【别名】枪刀菜、毛牛耳大黄[阅读全文]
摘要: 毛根杜仲为卫矛科植物六枝矛的茎及叶,具有补肝、益肾的功效。六枝卫矛 半常绿攀援灌木,植株高1-2m。小枝具4细棱, 有细密疣状皮孔。单叶对生;具1-2mm的短柄;叶片纸质至革质,宽卵形、椭圆形或窄椭圆形[阅读全文]
摘要: 肋骨共12对,平分在胸部两侧,前与胸骨、后与胸椎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脚廓。胸部损伤时,无论是闭合性损伤或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最为常见,约占胸廓骨折的90%。在儿童,肋骨富有弹性,不易折断,而在成人,尤其[阅读全文]
摘要: 毛桐,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绒毛野桐Mallotus japonicus(Thunb.)Muell. Arg.var.ochraceo-albidus(Muell. Arg.)S. M. Hwang 的根[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