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毛桐

毛桐,中药。为大戟植物绒毛野桐Mallotus japonicus(Thunb.)Muell. Arg.var.ochraceo-albidus(Muell. Arg.)S. M. Hwang 的皮。植物绒毛野桐,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活,解毒,消肿之功效。骨折结核,狂犬咬伤皮。味辛,性平。活,解毒,消肿。骨折结核,狂犬咬伤。1、......
目录

入药部位

皮。

性味

味辛,性平。

功效

,解毒,消肿。

主治

骨折结核,狂犬咬伤

相关配伍

1、治骨折山桐子60-90g。捣烂,包于患处。(《贵州民间药物》)

2、治巴癀(结核),山桐子60-90g。捣烂患处。(《贵州民间药物》)

3、治狂犬咬伤山桐子皮30-60g。糯米粥吃。(《贵州民间药物》)

用法用量

服:汤,15-30g。

外用:适量,捣

炮制

采集加工:秋季采收,洗净,切,鲜用或晒干备用。

形态特征

绒毛野桐,黄白尼泊尔野桐《云南种子植物录》。小乔木。幼叶柄花序轴密被褐色绒毛。互生;叶柄长3-lOcm;叶片卵形菱形,长l0-20cm,宽6-15cm,先端渐尖,基部钝或宽楔形,不分裂或先端3浅裂,全缘,幼被毛并略显红色,老上面无毛,下面密被淡黄褐色星状柔毛,并黄色腺点。单性异株,为总状花序雄花序通常分枝锥状,长8-20cm;雌花序不分枝,较雄花序稍粗短;雄花疏生,花萼3裂,雄蕊多数;雌花密生,子房3室,偶有2-4室,密被星状毛,花柱3,偶有2或4。蒴果,直径约lcm,密被星状毛并有软刺,黄色腺点;种子黑色期6-8月,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阳性林缘或灌丛中。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相关论述

1、《贵州民间药物》:“治骨折,狂犬咬伤,巴癀(结核)。”

2、《贵州草药》:“生新解毒。”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毛桤

下一篇 肋骨骨折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