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核骨,汉语词语,拼音是hé gǔ,意思是突出像核状的骨头。1.骨骼部位名。指第一跖趾关节内侧圆形突起。2.泛指突出像核状的骨头。《医宗金鉴》:“足大趾本节后侧圆骨努突者,一名核骨。”《灵枢·经脉》:“脾[阅读全文]
摘要: 木达地黄直立、多分枝的亚灌木状草本,高不及1m。枝黄褐色,略被星状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5-25mm,被柔毛;托叶条形,长2-4mm,被毛;叶片膜质或薄纸质,卵形、长圆状卵形或披针形,稀有不明显的3浅裂[阅读全文]
摘要: 人体部位名。指颈上方、下颌下方的柔软处。颔hàn1)下巴:~联2)点头:颔首。明 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皇帝曰:‘巡抚 佥都御史可立厥治行劳哉,赐汝朱提文蟒。汝( 袁可立)嘉而毛帅骄[阅读全文]
摘要: 先天性胫骨畸形发生在胫骨下1/3处的节段性发育异常,无正常骨形成,产生向前成角畸形、病理性骨折和不连接的疾病。由于发育异常致胫骨的畸形和特殊类型的不愈合,最终形成局部的假关节。疾病名称:先天性胫骨假关节[阅读全文]
摘要: 木通(学名:Akebia quinata,别名:山通草)是木通科木通属植物,主产于安徽、湖北,四川、陕西、贵州、云南等地。木通全株无毛;幼枝灰绿色,有纵纹;掌状复叶,小叶片5,倒卵形或椭圆形;短总状花序[阅读全文]
摘要: 骸,读音为hái,汉语汉字,属于左右结构,笔画数为15画,指骨、尸骨;特指胫骨,小腿骨;指身体。组词有“遗骸”。相关句子有“骸,胫骨也。”出自《说文》。部首:骨部外笔画:6总笔画:15五笔86:MEYW[阅读全文]
摘要: 腘(拼音:guó),汉语汉字,左右结构,笔画为12画,意为膝部后面,腿弯曲时形成窝儿的地方,组词有膝腘、诎要桡腘。其相关古文有《素问·骨空论》的“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腘”。《素问》的“辅上为腘”。guó[阅读全文]
摘要: 股,gu,从月(肉)从殳。膝上为股,膝下为胫。一部分。引申为事物的分支或一部分。指人腿,即自胯至脚腕的部分。特指胯至膝盖的部分。泛指事物的分支或一部分,中国古代称不等腰三角形构成直角的较长的边。也作量词[阅读全文]
摘要: 先天性髋脱位以后脱位为多见,出生时即已存在,病变累及髋臼肌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的肌肉导致关节松弛,半脱位或脱位。有时可合伴有其它畸形如先天性斜颈、脑积水脑脊膜膨出,其它关节先天性脱位或挛缩等。疾病名称[阅读全文]
摘要: 由于桡骨小头发育不全或前、后脱位,正常部位的桡骨小头可见一局部凹陷。先天性桡骨头脱位较罕见,当桡骨头脱位时间较长,又没有尺骨骨折的证据,而桡骨头比正常者小和形态异常,应当怀疑此病。疾病名称:先天性桡骨小[阅读全文]
摘要: 为七块跗骨中最大的一块,位于足后下部,构成踵(脚后跟)。又名脚后跟骨。Calcaneus;Heel Bone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主题词表 1. a calcaneus......[阅读全文]
摘要: 高骨,读音gāo gǔ,汉语词语,意为腕骨,例句有“从鱼际至高骨一寸曰寸,既曰关,既曰尺也”。相关句子有“乃能直指高骨为关,而分其前后,以为寸尺阴阳之位”,出自宋代朱熹《跋郭长阳医书》。“从鱼际至高骨,[阅读全文]
摘要: 髌骨是身体中最大的籽骨,它的上缘与股四头肌腱相连,下缘通过髌韧带止于胫骨结节上,两侧为股四头肌扩张部包绕止于胫骨髁。股内侧肌止于髌骨内上缘,髌骨后面稍隆起与股骨下端内外髁之间的凹面呈关节面。 由于股四头[阅读全文]
摘要: 腹部,人体器官,是指骨盆和胸部之间的身体部分。在解剖学上,腹部从胸底的横隔膜直到骨盆的真假骨盆界限。腹壁分为后,侧和前腹壁。它们的构造一样:最深的一层为腹膜外的脂肪,壁层腹膜,和一层筋膜,后者根据其不同[阅读全文]
摘要: 先天性仰趾外翻足是一种常见的姿势性足畸形以全足背伸和外翻为特征。女性多于男性,其比例约为1∶0.6本病多见第一胎婴儿,可能与初产妇的子宫小而张力高,腹部肌肉也较紧张有关。上述情形易使胎儿在妊娠晚期受到机[阅读全文]
摘要: 野木瓜(拉丁学名:Stauntonia chinensis DC)常指果实。是灌木丛植物(不同于广东、广西、台湾、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从美洲引进的番木瓜。野木瓜是一种热带水果,属木通科,是热带常绿小[阅读全文]
摘要: 先天性半侧肥大的发生率为1/8.6万,绝大多数为散发病例。其特点为偏侧肢体的骨和软组织肥大,伴有该部位的血管痣、静脉瘤,故又称为血管扩张性肢体肥大症。其确切含义应为出生后身体一侧比另一侧肥大,有时是部分[阅读全文]
摘要: 辅助主干的骨骼。1.膝两侧突出的高骨,即股骨下端的内外髁和胫骨上端之内外髁;2.腓骨与桡骨。辅助主干的骨骼。①指腓骨。《医宗金鉴》:“小腿骨……在后者名辅骨,其形细。”②指桡骨。《医宗金鉴》:“臂骨有正[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