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糯米泔,为淘洗糯米时,第2次流出的米泔水。具有除烦,止渴之功效。常用于霍乱,心烦口渴。味甘,性凉。除烦,止渴。用于霍乱,心烦口渴治霍乱,心惊热,心烦渴:糯米水清研之;(或)冷熟水混取米泔汁,任意饮之。《[阅读全文]
摘要: 肾下垂是指肾脏随呼吸活动所移动的位置超出正常范围并由此引起泌尿系统与其他方面症状的病情而言。正常肾脏一般随着呼吸活动可有3cm之内的活动度。(一)发病原因 肾下垂的发生可能与肾窝浅肾蒂长肾周脂肪减少肾周[阅读全文]
摘要: 浮络指位于皮下浅表的络脉。因为位浅如浮,故得名。结合现代医学的观点,浮络与表浅的静脉相合,亦名青筋。如《素问.皮部论》:“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太阳、少阳)之络也。”杨上善《太素·卷第九·经脉皮部》[阅读全文]
摘要: 中药材。荨麻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糯米团的干燥带根全草。产于四川、贵州、浙江等地。根粗壮,肉质,圆锥形,有支根,表面浅红棕色,不易折断,断面略粗糙,呈浅棕黄色。茎黄褐色。叶多破碎,暗绿色,粗糙有毛。全年可采。[阅读全文]
摘要: 按照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体表出曲骨穴,向下过会阴部,向后行于尾骶部的长强穴,沿人体后背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阅读全文]
摘要: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是引起肾积水的一种常见的尿路梗阻性疾病。由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梗阻妨碍了肾盂尿顺利排入输尿管,使肾盂排空发生障碍而导致肾脏的集合系统扩张。起初,肾盂平滑肌逐渐增生、蠕动加[阅读全文]
摘要: 肾包膜与肾周围筋膜之间的脂肪组织发生感染性炎症称为肾周围炎,如果发生脓肿则称为肾周围脓肿。肾周围炎、肾周围脓肿起病隐袭,数周后可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病人除肾盂肾炎症状加重,恶寒、发热,血白细胞升高外,常[阅读全文]
摘要: 糯芋,为柳叶菜科柳叶菜属植物柳兰 Epilobiumangustifolium L. 的根茎。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等地。内服不可超过[阅读全文]
摘要: 耐冬果,为蔷薇科植物小叶栒子的叶,以叶入药。有止血、治刀伤等功效。小叶栒子常绿矮灌木,高约1米。 茎直立,分枝多,小枝红褐色至黑褐色,幼时有黄色柔毛,老时脱落。 叶互生,倒卵形至倒卵状矩圆形,长4~10[阅读全文]
摘要: 桤叶黄花稔 直立亚灌木或灌木,高1-2m。小枝细瘦,被星状柔毛。叶互生;叶柄长2-8mm,被星状柔毛;托叶钻形,常短于叶柄;叶片倒卵形、卵形、卵状披针形至近圆形。【出处】《广西中草药》 【拼音名】Nón[阅读全文]
摘要: 先天性输尿管瓣膜症是指有一横行黏膜皱褶突出于输尿管腔内,大多位于膀胱输尿管交界处3cm之内,临床分为环状瓣膜(单一或多发环状瓣膜)、叶瓣状瓣膜(单一或多发叶瓣状瓣膜)及混合型瓣膜(环状瓣膜合并叶瓣状瓣膜[阅读全文]
摘要: 带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带脉在人体的腰部围一圈,是一条横向的经脉。人体上其他的经脉都是纵向的,这条经脉就好像一条绳子将所有的经脉系在一起,所以称为带脉。带脉能约束纵行之脉,足三阴、三阳以及阴阳二蹻脉皆受[阅读全文]
摘要: 脓见愁根(《广西中草药》)【性味归经】《广西中草药》: "味微酸涩,性凉,无毒。" 入肝、胆、大肠三经。【功用主治】①《南宁市药物志》:"治久痢,疟疾。"②《广西[阅读全文]
摘要: 钮子七 别名是珠子参、大叶三七、竹节人参、扣子七、疙瘩七、盘七,可入药,苦、微甘,温。止痛止血。用于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钮子七【来源】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大叶三七Panax major (Burk.)[阅读全文]
摘要: 肾皮质脓肿90%以上为葡萄球菌感染所致,葡萄球菌多来源于身体其它感染部位经血液途径感染肾脏。肾皮质脓 肿常发生于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肾积脓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感染症状,如畏寒、高热,腰部疼痛并有[阅读全文]
摘要: 钮子瓜,是一种草质藤本植物。国内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国外分布主要是印度半岛、中南半岛、苏门答腊、菲律宾和日本。钮子瓜的全草或根可做中草药。种中文名:钮子瓜 种拉丁名:[阅读全文]
摘要: 钮子药【别名】生焰兰、观音兰【来源】鸢尾科钮子药Tritonia crocosmaeflora Lemoine,以球茎入药。【生境分布】云南。【功能主治】散瘀止痛,消炎,止血,生肌。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阅读全文]
摘要: 黄杜鹃(学名:Rhododendron molle (Blume) G. Don ),杜鹃花科杜鹃属植物。 中国各地均有分布。落叶灌木,分枝稀疏,枝条直立,叶纸质,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钝,具短尖头[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