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乌桕木根皮为大戟科植物乌桕的去掉栓皮的根皮或茎皮。全年可采,将皮剥下,除去栓皮,晒干。有利水,消积,杀虫,解毒。治水肿,臌胀,症瘕积聚,二便不通,湿疮,疥癣,疔毒功效《辞典》:乌桕木根皮 【出处】《纲目[阅读全文]
摘要: 乌桕根皮为大戟科植物乌桕的根皮和树皮,分布于中国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及台湾省。根含白蒿香豆精(artelin),东莨菪素(scopoletin)。根皮含花椒油素(xanthoxylin)。可清热[阅读全文]
摘要: 乌梅又名橘梅肉、梅实等,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乌梅呈扁圆形或不规则球形;表面棕黑色至乌黑色,皱缩不平,一端有明显的圆脐;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凸不平的麻点;种子扁卵形,淡黄色。其夏[阅读全文]
摘要: 乌梢蛇(拉丁学名:Zaocys dhumnades),蛇目游蛇科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名录)无危物种。体形较粗大,头颈区分明显,全长可达2米以上;背面灰褐色或黑褐色,[阅读全文]
摘要: 北马其顿共和国(马其顿语:Република Северна Македонија,英语:North Macedonia),简称北马其顿,是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内陆国家,东临保加利亚,北临塞[阅读全文]
摘要: 乌榄(学名:Canarium pimelaLeenh.)橄榄的一种。为橄榄科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45厘米。小枝干时紫褐色,髓部周围及中央有柱状维管束。无托叶。小叶无毛;花序无毛;花几无毛。花瓣在雌花[阅读全文]
摘要: 乌榄仁为橄榄科植物乌榄的种仁。常绿大乔木,有胶粘性芳香的树脂,花期4-5月,果期5-11月。【植物形态】乌榄 常绿大乔木,高10-16m。有胶粘性芳香的树脂。树皮灰褐色,平滑;小枝褐绿色,无毛。奇数羽状[阅读全文]
摘要: 乌榄叶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等功效,主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丹毒、疖肿、崩漏等症状。乌榄 常绿大乔木,高10-16m。有胶粘性芳香的树脂。树皮灰褐色,平滑;小枝褐绿色,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30-65[阅读全文]
摘要: 乌榄树皮为橄榄科的植物,生于海拔540-1280m的平原、丘陵、山地杂木林中,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乌榄 常绿大乔木,高10-16m。有胶粘性芳香的树脂。【药名】乌榄树皮 【汉语[阅读全文]
摘要: 乌榄核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的乌榄的果核,通常用于中药加工后作止血用。【汉语拼音】wu lan he【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arium pimela Leenh. 【功效】止血生于海拔540-1280m[阅读全文]
摘要: 塞尔维亚共和国(塞尔维亚语西里尔字母: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ја,塞尔维亚语拉丁字母:Republika Srbija,英语:Republic of Serbia),简称塞尔维亚,是位于欧洲东南部[阅读全文]
摘要: 乌榄根为橄榄科植物乌榄Canarium pimela Leenh.的根,具有止血、祛风湿、舒筋络等功效。乌榄 常绿大乔木,高10-16m。有胶粘性芳香的树脂。树皮 灰褐色,平滑;小枝褐绿色,无毛。奇数羽[阅读全文]
摘要: 乌乌毛蕨贯众属乌毛蕨科,别名青蕨倪、大英雄、大蕨锯草等,根茎及叶柄残基可做药用,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驱虫等功效。药名:乌毛蕨贯众 汉语拼音:wu mao jue guan zhong 别名:青蕨倪、大[阅读全文]
摘要: 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灰白毛莓Rubustephrodes Hance,以根、叶及种子入药。夏季采叶,秋季采根及种子,晒干。乌泡刺【别名】乌龙摆尾、倒生根、过江龙、寒莓、乌泡【性味归经】酸、甘,平。【功能[阅读全文]
摘要: 乌灵参 清代《灌县志》称:乌苓参,其苗出土易长,根延数丈,结实虚悬空窟中,当雷震时必转动,故谓之雷震子。圆而黑,其内色白。能益气。所述形态、生长习性及功效,与现今四川、云南习用之乌灵参相符,系子囊真菌黑[阅读全文]
摘要: 乌脚枪扇叶铁线蕨,植株高20-45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密被棕色、有光泽的钻状披针形鳞片。叶簇生;柄长10-30厘米,粗2.5毫米,紫黑色,有光泽,基部被有和根状上同样的鳞片,向上光滑,上面有纵沟1条,[阅读全文]
摘要: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Bosnia and Herzegovina,简称波黑),位于巴尔干半岛中西部,南、西、北三面与克罗地亚毗连,东与塞尔维亚、黑山为邻。大部分地区位于迪纳拉高原和萨瓦河流域,国土面积[阅读全文]
摘要: 乌苏里瓦韦,中药名。为水龙骨科瓦韦属植物乌苏里瓦韦Lepisorus ussuriensis(Regel et Maack) Ching.的全草。植物乌苏里瓦韦,分布于我国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北京、[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