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罐子草,野牡丹科,金锦香属,叶片坚纸质,花果期7-9月。生于山坡、山谷、水边、路旁、疏林中或灌木丛中。【药名】:罐子草【动植物形态】:灌木,高0.3-1.2m。茎四棱形或稀六棱形,被平贴的糙伏毛或上升的[阅读全文]
摘要: 羖羊角 为牛科动物雄性山羊或雄性绵羊的角。【羖羊角的功效介绍】: 羖羊角 (《本经》) 【来源】为牛科动物雄性山羊或雄性绵羊的角。 动物形态详羊肉条。 【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 小白鼠接种艾氏腹水癌后9[阅读全文]
摘要: 肝风草是石蒜科多年生的常绿球根花卉。顾名思义它的叶子像葱,葱一样的清秀碧绿,葱一样的亭亭玉立。葱兰原产美洲,江南地区最常见的地被植物。相貌平平的它在人们眼里与草没有什么两样,只有当花季来临它静静绽放的时[阅读全文]
摘要: 芥蓝(拉丁学名:Brassica alboglabra L. H. Bailey),别名有白花芥蓝、羽衣甘蓝等。是十字花科芸苔属草本植物。芥蓝喜温和的气候,耐热性强,属长日照作物。它高0.5~1米,常3[阅读全文]
摘要: 菰(读音:gū),汉语汉字,上下结构,总笔画为11画,部首为艹部。释义是多年水生高秆的禾草类植物,组词有菰苇,也同“菇”,组词有香菰。相关古文有“吾乡凡菌皆曰菰”,出自于黄侃《蕲(qí)春语》。基本字义[阅读全文]
摘要: 菰,多年生草本,常有根茎。秆直立,高90-180cm。叶鞘肥厚,长于节间,基部者常有横脉纹;叶舌膜质,略成三角形,长达15mm;叶片扁平而宽广,表面粗糙,背面较光滑,长30-100cm,宽10-20mm[阅读全文]
摘要: 菰米,又称为雕苽、雕胡、菰粱、安胡,是禾本科稻亚科稻族菰属的中国菰(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Turcz.ex Stapf)的颖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菰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阅读全文]
摘要: 葛上亭长为豆芫菁成虫雌体长14.5~16.7毫米;雄体长11.7~14.2毫米。全体黑色,腹面较灰。头部赤褐色,被黄色短毛。复眼1对,肾脏形。触角侧扁,雄虫的触角中央膨大。亭长(《本草经集注》),豆蚝([阅读全文]
摘要: 葛仙米(学名:Nostoc Sphaeroides),为拟球状念珠藻,属蓝藻纲念珠藻科,是一种高蛋白、高营养的物质,且味道鲜美,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葛仙米并不是谷类,之所以称之为“米”,是因为其形状像米粒[阅读全文]
摘要: 葛叶,传说中白狐的名字,也被称为葛の叶狐、 信太妻、信田妻。《葛叶物语》中记载了化身为美女的白色妖狐和晴明之父相遇,又在生下晴明六年之后不辞而别的凄美故事。在网易游戏《阴阳师》中是安倍晴明的母亲,和玉藻[阅读全文]
摘要: 深山木天蓼,为猕猴桃属落叶木质藤本,长十余米,根系发达,茎皮红褐色,髓白色实心,单叶互生,叶片阔卵形。雌雄异株,雄花聚伞花序,雌花单生,月份开花;花白色清香,浆果长圆形,成熟果淡黄色。5月份以后,新梢上[阅读全文]
摘要: 葛根粉是一味中药,为豆科植物野葛、甘葛藤的块根经水磨而澄取的淀粉。具有解热除烦,生津止渴之功效,用于烦热、口渴、醉酒、喉痹、疮疖。块根经水磨而澄取的淀粉。味甘,性寒。归胃经。解热除烦,生津止渴。用于烦热[阅读全文]
摘要: 葛花(学名:Pueraria lobata),蔷薇目豆科葛属植物野葛和甘葛藤的花。野葛分布除新疆、西藏外,中国各地均有分布。甘葛藤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葛花干燥花蕾呈不规则的扁长圆形或略[阅读全文]
摘要: 【别名】葛藤菌、地重楼【来源】蛇菰科葛菌Balanophora esquirolis Lev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贵州。【性味】辛,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痛。主治痔疮,咳血。外用治颈淋[阅读全文]
摘要: 个人简介 女,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在读博士。1982年毕业于北京经济学院(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系。曾在铁道部劳动工资司、劳动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工作。[阅读全文]
摘要: 蛇菇科,为蛇菇科植物红冬蛇菰的全草,一年或多年生寄生内质草本,高10~15厘米。一般寄生于林中木本植物的根上,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中南地区。有清热,解毒,醒酒之功效。【葛蕈的功效介绍】: 葛蕈 (《纲目[阅读全文]
摘要: 《国风·王风·葛藟》是出自先秦时代《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流浪者自诉寄人篱下之无尽屈辱的诗歌。诗分三章,每章六句。首章“緜緜”二句写眼前景物。诗人流落到黄河边上,见到河边葛藤茂盛,绵绵不断,不禁触景[阅读全文]
摘要: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葛藟Vitis flexuosa Thunb.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flexuosa Thunb.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洗净,鲜用或晒干。葛藟 木质藤本。枝条细[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