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文档君 创建的词条
狗齿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狗齿是狗的牙齿,可以入药。似虎牙;牙尖稍尖;与人齿有很大区别。含水分10.97~11.89%,钙25.99~27.60%,镁0.73~0.78%,氯0.17~0.19%,钾0.15%,钠0.94~1.0[阅读全文]

瓜子藤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夹竹桃科念珠藤属植物链珠藤.,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切碎晒干或鲜用。藤状灌木,具乳汁,高达3米;除花梗、苞片及萼片外,其余无毛。叶革质,对生或3枚轮生,通常圆形或卵圆形、倒卵形,顶端圆或微凹,长1.5-[阅读全文]

瓜子金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瓜子金(拉丁学名:Polygala japonica Houtt.),别称辰砂草、金锁匙,远志科远志属多年生草本。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等级为LC无危。瓜子金株高达20厘米,茎、[阅读全文]

瓜蒂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瓜蒂,又叫苦丁香、甜瓜蒂、香瓜蒂,本品来源为葫芦科甜瓜属植物甜的果梗,其种子也作药用。甜瓜盛产期,剪取青绿色瓜蒂阴干即可。本品苦寒有毒,主入胃经,功善催吐热痰、宿食,而治痰迷癫狂。研末畜鼻,去湿热退黄疸[阅读全文]

栝楼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栝楼(学名: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别名吊瓜、瓜蒌、药瓜、半边红、大圆瓜等,是葫芦目葫芦科草本植物。栝楼喜暖湿润气候,耐寒性较好,不耐旱,怕水涝。长可达10米;根[阅读全文]

栝楼子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栝楼(guā lóu)子(拉丁学名: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别名为药瓜、瓜楼、瓜蒌,葫芦目葫芦科栝楼属攀援藤本植物。栝楼子长达10米;块根圆柱状,粗大肥厚,富含淀[阅读全文]

栝楼皮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栝楼皮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等的果皮。植物形态详"栝楼"、"栝楼子"条。植物形态详"栝楼"、"栝楼子"条。主产于四川、[阅读全文]

瓜螺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瓜螺,学名:Cymbium melo,英文名:Whelk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新腹足目、涡螺科。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新腹足目、 涡螺科产于海南岛三亚、陵水、 儋县、临高、琼海和文昌沿海,见于我国台[阅读全文]

瓜馥木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瓜馥木(拉丁学名:Fissistigma oldhamii Hemsl. Merr.),俗名毛瓜馥木、藤龙胆、狐狸桃、笼藤等,是番荔枝科瓜馥木属的攀援灌木植物,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植物。瓜馥木株[阅读全文]

甘土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白单、白墡《石药尔雅》),膨润土(《黑龙江中药》),丹道、土精为硅酸盐类矿物蒙脱土、漂白土或其混合物。肺;大肠经出自《本草拾遗》。铝化合物类清热解毒。主食物或菌类中毒 《本草拾遗》:"主草叶诸[阅读全文]

甘木通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一种药材主治红眼病,头痛,高血压所引起的症状,如头痛、头昏、脑胀、四肢麻木,失眠等有较好的疗效。丝 铁线莲 ,多年生常绿木质藤本。茎圆柱形,无毛,有纵沟。叶对生,三出复叶,无毛;叶柄长7-13cm,基部[阅读全文]

甘松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甘松,中药名。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杂质,晒干或阴干。本品略呈圆锥形,多弯曲,长5~18cm。根茎短小,上端有茎、[阅读全文]

坛紫菜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紫菜为藻类植物的藻体,藻体紫色,一般高12到30厘米,养殖的坛紫菜最长达4米以上。分布辽宁半岛、山东半岛及浙江、福建沿海。朝鲜、日本也产。紫菜属红藻类植物,生长在浅海岩礁上,颜色分红紫、绿紫和黑紫3种,[阅读全文]

甘肃土当归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甘肃土当归(学名:Aralia kansuensis)为五加科楤木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甘肃等地,生长于海拔3,100米的地区,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功效】 祛风除湿; 活血止[阅读全文]

甘肃棘豆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为豆科棘豆属下的一个种。多年生草本,高15~20厘米。基部有分枝,疏生白色长柔毛,间有黑色短柔毛。单数羽状复叶,长5~10厘米;叶轴上面具沟,密生白色[阅读全文]

甘草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俗名:甜根子、甜草等,豆科甘草属多年草本植物,在采集到新鲜的甘草时,如果将其根剥皮人口嚼之,立刻能感到甜味,因此称为“甘草”。国家二级保[阅读全文]

甘草头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甘草头(《纲目》) 异名疙瘩草(《甘肃中药手册》),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茎上端的芦头部分。Gān Cǎo Tóuknotty licorice rhizome疙瘩草(《甘肃中药手册》)。药材基源:为豆科植[阅读全文]

甘草梢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甘草是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以根和根状茎入药,是临床最常应用的药品。生甘草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性;炙甘草能补脾益气。根的末梢部分或细小根称为[阅读全文]

甘草节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甘草节 (《本草原始》) 又称粉草节(《外科精要》)。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或根茎内充填有棕黑色、树脂状物质的部分。【功用主治】治痈疽疮毒,咽喉肿痛。①《医学入门》:"生用,消肿导毒,治咽痛;炙则[阅读全文]

甘菊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甘菊(拉丁学名: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 (Fisch. ex Trautv.) Makino),别名野菊、甘野菊,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菊茎密被柔毛,叶大而质薄,[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