菰(读音:gū),汉语汉
字,上下
结构,总笔画为11画,部首为艹部。释义是多年
水生高秆的禾草类
植物,组词有
菰苇,也同“菇”,组词有香
菰。相
关古文有“吾乡凡菌皆曰
菰”,出自于黄侃《蕲(qí)春语》。基本
字义
菰gūㄍㄨˉ1、
多年生草本
植物,生在浅水里,嫩
茎称“
茭白”、“蒋”,可做蔬菜。
果实称“
菰米”,“雕胡米”,可
煮食。2、旧同“菇”。详细
字义◎
菰苽gū〈
名〉(1)
植物名 。即
茭白......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菰
gūㄍㄨˉ
1、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嫩茎称“茭白”、“蒋”,可做蔬菜。果实称“菰米”,“雕胡米”,可煮食。
2、旧同“菇”。
详细字义
◎菰
苽gū
〈名〉
(1) 植物名 [few-flower wildrice]。即茭白( Zizania caduciflora )。禾本科,菰属。一种多年水生高秆的禾草类植物,茎中因寄生菌的作用而形成笋状结构,称茭白笋,可供食用。如:菰稗(茭白和稗子);菰首(即茭白);菰苇(指茭白和苇)
(2) 同“菇” [mushroom]。如:香菰,草菰。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古胡切。《博雅》菰,蒋也。其米谓之胡。《西京杂记》菰之有米者长安人谓之雕胡,有首者谓之绿节。
又地名。《吴志·孙亮传》诸葛诞别将于菰陂。
又借作孤。《汉·校官碑》履菰竹之廉。《集韵》同苽。详苽字注。
考证:〔《博雅》菰蒋也,其米谓之胡菰。〕 谨照原文胡下省菰字。
字形书写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ku˥ 唐代读音 go日语读音 MAKOMO韩语罗马 KO现代韩语 고
客家话 [海陆腔] gu1 [陆丰腔] gu1 [台湾四县腔] gu1 [客语拼音字汇] gu1 [客英字典] gu1 [宝安腔] gu1 [梅县腔] gu1粤语 gu1
近代音 见母 鱼模韵 平声阴 孤小空;中古音 见母 模韵 平声 孤小韵 古胡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见母 模部 ;王力系统:见母 鱼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