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桂附丸

目录

《医学启源》卷中:桂附丸

川乌头3两(,去皮脐),附子3两,干姜2两(),赤石脂2两,桂2两,蜀椒(去,微)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入乘,或脏腑暴感风寒,上乘于,令人卒然痛,或,甚则久不愈。

用法用量:中蜀椒用量原缺,据《卫生宝鉴》补。

摘录:《医启源》卷中

《朱氏集验方》卷三:桂附丸

:破故纸2两(),附子)1两,肉桂1两。

制法:糊为

功能治:五种痛。

用法用量:每服50,空送下。

摘录:《朱氏集验》卷三

《三因》卷十四:桂附丸

:桂1两,附子裂,米中浸,再3-5次,去皮尖)1两,厚朴(姜制)1两,甘草)1两,白术1两,木香1分,乳香2钱(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漏、冷漏诸疮。

用法用量:每服20-30,空米饮送下。

摘录:《三因》卷十四

《普济方》卷二十二引《卫生家宝方》:桂附丸

香附子5钱,厚朴5钱,陈皮5钱,甘草5钱,苍术5钱,桂5钱,三棱5钱,阿魏研)5钱,肉豆蔻1个()。

制法:上为末,糊为,如龙眼大。

功能治:健脾,进饮食,除上焦

用法用量:每服1生姜1块,切作孔,安药在湿纸裹,候熟,盐汤嚼下。

摘录:《普济》卷二十二《卫生家宝

《圣济总录》卷九十:桂附丸

:桂(去粗皮)1两,干姜)半两,茴香子()2两,附子裂,去皮脐)1两,硫黄(研)半两。

制法:上为末,用白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虚劳下元久冷,疼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空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桂附丸

:桂(去粗皮)1两,附子裂,去皮脐)1两,黄连(去须)1两,黄柏(去粗皮)1两,陈黄)1两,干姜)1两,麦)1两,吴茱萸(汤洗,干)1两半,蜀椒(去者,出汗)1两半,乌梅肉()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下痢数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0,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桂附丸

:桂(去粗皮)1两,附子裂,去皮脐)1两,干姜)1两,赤石脂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濡泻、水痢久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0,空、食前米饮送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桂附丸

肉桂1两,香附4两(泔、、便四制),延胡2两(),熟艾1两(和饼,,捣),当归(姜汁拌)3两,熟地4两(砂仁),红花1两。

功能治:外冷所致妇人经水不通。

各家论述:经水,因热结者少,由寒结者多。肉桂祛积冷,香附,故以为君;红花、延胡瘀破积,熟艾经络为臣;当归、熟地补阴,诸药入分为使。服久退,瘀血,大小必无(疒丂)痛矣。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

《疡科选粹》卷六:桂附丸

:桂1两,附子炮制,米中浸,再3-5次,去皮脐)1两,人参1两,黄耆1两,陈皮1两,粉草()1两,白术1两,木香1钱,乳香2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冷漏诸疮。

用法用量:每服20-30,空米饮送下。

各家论述:原有厚朴,无参、耆、陈皮溪云,治冷漏与桂附,只有疮久不冷乘之,不潮而成也。厚朴虽温,泻卫尤速,恐不若以参、耆、陈皮,庶与病情相得,故易之。

摘录:《疡科选粹》卷六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桂铁散

下一篇 桂附乌梅四物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