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汤
《外台秘要》卷九引《深师方》:干姜汤
处方:干姜12克 紫菀3克 杏仁9克(去皮、尖、双仁,切)麻黄(去节)12克 桂心 甘草(炙)各6克 五味子3克
制法:上七味,切。
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等。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干姜汤
处方:干姜(炮)1两,黄柏(去粗皮,炒)1两,阿胶(炒令燥)1两,酸石榴皮(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积年痢,困笃,肠极滑。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外台》卷九引《深师方》:干姜汤
《外台》卷八引《古今录验》:干姜汤
处方:干姜4两,石膏4两,栝楼根2两,人参2两,桂心2两,半夏1升,吴茱萸2升,小麦1升,甘草1两,赤小豆30粒。
功能主治:饮食辄噎。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酒5升,水1斗,煮枣20枚,去滓,合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因胃气之虚寒,不能运化水谷之精微,蕴酿而成本寒标热之病。非寒热补泻之兼投,何以解虚实反正之纠结。详方中人参、甘草、干姜、萸、桂以治本寒,石膏以化标热,半夏、栝楼一热一寒,分解脾湿上逆之痰饮于中,小麦、小豆开泄木邪内蕴之虚火于下,共襄洗涤之功。举世但知柴胡、白芍和解肝邪,木通、车前降泄火气,曷知谷菽有如此之妙用哉。
摘录:《外台》卷八引《古今录验》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干姜汤
处方:干姜(炮)半两,甘草(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草豆蔻(去皮)半两,肉豆蔻(去壳,面裹煨)半两,木香半两,高良姜(炒)半两,干木瓜半两。
制法:上药锉,如麻豆大。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干姜汤
处方:干姜(炮)2两,甘草(炙)2两,人参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四正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二)、四味回阳饮(《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下甚者,加龙骨(捣研)2两;腹痛不止,加当归2两(切,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古今医彻》卷一:干姜汤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干姜汤
处方:干姜(炮)3两,人参3两,甘草(炙)3两,白茯苓(去黑皮)4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4两,桂(去粗皮)2两,黄耆(锉)2两。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干姜汤
处方:干姜(炮)1两,木瓜1两,吴茱萸(汤洗去涎,炒黄)3分,桂(去粗皮)3分,槟榔(锉)10枚,木香2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干姜汤
处方:干姜(炮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桂(去粗皮)1两,芎1两,当归(切,焙)1两,芍药1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干姜汤
处方:干姜(炮)3两,黄连(去须)3两,赤石脂3两,当归(锉,炒)3两,半夏(先研为末,生姜汁制作饼子用)5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2两,桂(去粗皮)2两,龙骨(火烧红)2两,枳壳(去瓤,麸炒)2两,人参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取8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干姜汤
方出《千金》卷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四十三:干姜汤
《普济方》卷二一一:干姜汤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