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真汤
《医宗说约》卷三:固真汤
《古今医鉴》卷十四:固真汤
《活幼心书》卷下:固真汤
处方:人参(去芦)2钱半,附子(汤浸,炮裂去皮)2钱半,白茯苓(去皮)2钱半,白术2钱半,山药(去黑皮)3钱,黄耆(蜜泡涂,炙)3钱,肉桂(去粗皮)3钱,甘草(湿纸裹,煨透)3钱。
功能主治:小儿慢脾风,四肢厥冷者。小儿吐泻痢后,胃虚脾慢,四肢口鼻寒冷,沉困不省人事。小儿阴痫。身无烧热,手足青冷,口噤惊啼,吐舌摇头,面色黯晦,或从夜发,病在五脏骨髓者。闭目,面唇青黯,额汗昏睡,舌短声哑,频呕清水。
临床应用:慢惊:余幼女子王寅冬,麻症有失经理,冷泻成慢,眼闭不开约十余日,幸吮乳不辍,面上宝色有存。予用固真汤加附子五分,服三剂,眼一开,顷又闭,揣之药力未及,连服十剂愈。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7分,空心温服。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准绳·幼科》卷四:固真汤
处方:绵黄耆2两(蜜炙),酸枣仁4两,人参、白芍、当归、生地黄、茯苓、甘草、陈皮。
功能主治:敛汗补肝。主小儿身发火热,自汗不止,眼睛昏花,呵欠啼叫,未愈而痘随见。
用法用量:方中人参、白芍、当归、生地黄、茯苓、甘草、陈皮用量原缺。
摘录:《准绳·幼科》卷四
《幼科直言》卷四:固真汤
处方:人参、黄耆、白术(炒)、白芍(炒)、陈皮、甘草、归身、丹皮、五味子少许、山萸肉、补骨脂少许(盐水炒)。
功能主治:小儿痢疾日久,面白作渴,津液枯干,肢体瘦弱,粪门不收,兼无股肉。
用法用量:方中人参、黄耆、白术、白芍、陈皮、甘草、归身、丹皮、山萸肉用量原缺。
摘录:《幼科直言》卷四
《万氏家抄方》卷五:固真汤
《兰室秘藏》卷下:固真汤
处方:升麻1钱,羌活1钱,柴胡1钱,炙甘草1钱5分,草龙胆1钱5分,泽泻1钱5分,黄柏2钱,知母2钱。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分作2服。
功能主治:两丸冷,前阴痿弱,阴汗如水,小便后有余滴,尻臀并前阴冷,恶寒而喜热,膝下亦冷。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元·《兰室秘藏》:固真汤
组成:升麻一钱(3克)、柴胡一钱(3克)、羌活一钱(3克)、炙甘草一钱半(4.5克)、泽泻一钱半(4.5克)、草龙胆二钱(6克)、 知母二钱(6克)、黄柏二钱(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主治:前阴萎弱,阴汗如雨,小便后有余滴,恶寒喜热,膝下亦冷,舌红苔腻,脉数。
阴汗证:本方随症加减治疗阴汗证患者60例,与龙胆泻肝丸治疗组30例对照,疗程为1~2个月。临床疗效评价以症状消失,3个月无复发为痊愈标准。结果:治疗组痊愈43例,好转12例,复发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优于对照组46.67%。(《江苏中医药》2010年第1期)
方解:本方主要用于治疗肝经湿热所致阴汗证。方中升麻、柴胡升阳举陷,阳气得升则湿气可化;知母、黄柏、龙胆草、泽泻清热利湿,能够倾泻肝经实火,清利肝肾湿热。诸药合用,标本兼治,共奏清热利湿,升阳疏散之效。临床应用以阴汗如雨,恶寒喜热为辨证要点。
现代研究:缺。
方歌:固真汤中升柴羌,炙草泽泻一钱半,知母黄柏草龙胆,此方实治阴汗证。
摘录:元·《兰室秘藏》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