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风引汤

目录

《金匮要略》卷上:风引汤

:紫石煮散(《备急千金要》卷十四)、癫痫汤(《普济》卷三七八)。

大黄 干姜 龙骨各56克 桂枝42克 甘草 牡蛎各28克 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84克

制法:上十二味,杵末粗筛,以韦囊盛之。

功能治:清热熄风,镇惊安癫痫瘫。突然仆卧倒地,筋拘急,两上视,鸣,志不清,舌红苔黄腻滑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用井水300毫升,三沸,温服100毫升。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备急千金要方)卷七:风引汤

饮汤(《普济》卷二四四)。

麻黄 石膏 独活 茯苓各6克 吴茱萸 秦艽 细辛 人参 防风 芎劳 防己 甘草各3克 干姜4.5克 白术9克 杏仁6枚 附子3克

制法:上十七味,哎咀。

功能治:祛,除湿治两脚疼痹,肿或不仁,拘急,屈不得

用法用量:以水1.6升,取300毫升,分三服。取汗佳。

摘录:《备急千金要)卷七

《外台》卷十九引唐临方:风引汤

大豆汤

:大豆3升,附子3两(),实()4两,泽泻4两,橘皮4两,甘草)2两,茯苓2两,防风2两。

功能治:脚,痹满上气,遍身胀,膝疼,并去湿痛。

用法用量:大豆汤(《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注意: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酢物。

摘录:《外台》卷十九唐临

《金匮》卷上:风引汤

:紫石煮散、紫石汤、汤、紫石癫痫

大黄4两,干姜4两,龙骨4两,桂枝3两,甘草2两,牡蛎2两,水石6两,滑石赤6两,石脂6两,白石脂6两,紫石英6两,石膏6两。

制法:上为粗末,以韦囊盛之。

功能治:除热瘫痫;除热镇大人,小儿惊痫瘛疭,日数十发,医所不药者。

临床应用:风痫:永嘉二年,大人、小儿频风痫之病,得发例不能言,或发热,半身掣缩,或五六日或七八日死。张思唯,所疗皆愈。

用法用量:紫石煮散(《千金》卷十四)、紫石汤(《外台》卷十五《崔氏》)、汤(《御药院》卷十一)、紫石(《普济》卷一○○)、癫痫汤(《普济》卷三七八)。《千金》本用法有:大人顿服,未百日儿服一,未能者,绵沾着中,热多者日四五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

各家论述:1.《千金衍义》:此泄,故用大黄甘草、桂滑石石膏化风热;干姜以为反谍,使无拒格之虞;紫石英水石以润;赤、白石脂龙骨、牡蛎以补其空,绝复来之路。

2.《成切用》:并则生,五脏亢盛,逆归于,故以桂、甘、龙、牡通阳,安为君;然厥阴木与少阳相火同居,发必生,生必挟木势侮其土,故脾气,聚液成流注四末,因成瘫痪,故用大黄以荡涤湿热为臣;随用干姜之止而不者以补之为反;又取滑石石膏清金以伐其木,赤、白石脂厚土以除其湿水石以助水之阴,紫石英以补之虚为使。

3.《兰台轨范》:此乃脏腑之热,非草木之品所能,故以金石重药清其里。

摘录:《金匮》卷上

《千金》卷七:风引汤

饮汤

麻黄2两,石膏2两,独活2两,茯苓2两,吴茱萸1两,秦艽1两,细辛1两,桂1两,人参1两,防风1两,芎藭1两,防已1两,甘草1两,干姜1两半,白术3两,杏仁60枚,附子1两。

功能治:两脚疼痛痹肿,或不仁拘急,屈不得

用法用量:饮汤(《普济》卷二四四)。

摘录:《千金》卷七

《圣济总录》卷十四:风引汤

大黄(锉,)4两,干姜)4两,龙骨4两,桂(去粗皮)3分,甘草)半两,牡蛎()半两,凝水石1两半,赤石脂1两半,白石脂1两半,紫石英1两半,滑石1两半。

制法:上(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治:惊风痫癫,有涎沫,牵眼,手足少小瘛疭,医所不治。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至7分,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四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风寒温散方

下一篇 风引独活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