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附子散

目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附子散

      附子裂.去皮脐.一两) 干姜.一两) 防风(去叉.一两) 山茱萸(去核.一两) 细辛(一两) 山芋(一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治:治眩,目痛耳聋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匕,空调下。

      摘录:明·贤着《奇效良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附子散

      附子)、官桂、当归白术,各二钱半。干姜)、半夏,各二钱。

      功能治:治阴证伤寒青面黑,身强痛,四肢冷;及诸虚寒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红枣二枚,至一钟,食前服。

      摘录:明·贤着《奇效良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子散

      附子(生.去皮.脐)、龙骨,各一两。

      炮制:上捣罗为细

      功能治:治小儿大肠虚冷,肛门出,多因下痢得之,宜以药傅。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傅在肛上,令入,频用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七:附子散

      附子30克(裂,去皮、脐)败龟版60克(涂微黄)虎胫60克(涂微黄)当归30克(锉,微)芎藭30克 桂30克 没药30克 泽兰30克 乱发灰30克 甘草15克(微赤,锉)麝香7.5克(细研)槟榔30克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入麝香,研令匀。

      功能治:治一切伤折,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不计时候,以温调下6克。

      摘录:《太平圣惠》卷六十七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附子散

      附子30克(生,去皮、脐)龙骨30克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

      功能治:治小儿肛。

      用法用量:每用3克,在肛上,挼令入,频频用之,以愈为度。

      摘录:《太平圣惠》卷九十二

      《类证活人书》卷十六:附子散

      附子23克(裂,去皮)桂15克 当归15克(锉,微干姜7.5克(裂,锉)半夏7.5克(汤洗七次去滑)白术15克

      制法:上药捣筛为细

      功能治:治阴毒伤寒青面黑,身强,四肢冷,妇人血室痼冷沉,赤白崩漏,脐疠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热服。衣覆取汗。如一小时后仍未出汗,再服。

      摘录:《类活人书》卷十六

      《圣惠》卷十四:附子散

      沉香

      附子1两(裂,去皮脐),熟地黄1两半,芎3分,桂3分,人参3分(去芦头),白茯苓1两,桑螵蛸1两(微),当归3分(锉,微),沉香1两,牛膝1两(去苗),磁石2两(捣碎,淘去赤汁),石斛1两(去),肉苁蓉1两(浸1宿,刮去皴皮,干)。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伤寒后,脏虚羸,无所闻,脚膝乏力。

      用法用量:沉香(《普济》卷一四 四)。

      摘录:《圣惠》卷十四

      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三: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桂1两,五味子1两,木香1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白蒺藜1两(微,去刺)。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耳聋,头旋闷,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以暖调下,夜临卧时再服。

      摘录:出《圣惠》卷三十六,见《普济》卷五十三

      《圣惠》卷三十五:附子散

      附子1颗(裂,去皮脐,切4分,涂蜜令微黄),马蔺子1两,牛蒡子1两。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咽喉塞。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温水调下,1日4-5次。

      摘录:《圣惠》卷三十五

      《圣惠》卷三十: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桂3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白术3分,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白茯苓1两,甘草半两(微赤,锉),麦门冬1两半(去)。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虚劳,四肢逆冷,烦躁,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至6分,去滓,稍热服,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三十

      《圣惠》卷十二: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桂3分,白术1两,高良姜3分(锉),甘草2分(微赤,锉),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伤寒手足冷,细欲绝。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方出《圣惠》卷二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十八:附子散

      附子半两(去皮脐),硫黄半两(细研),苍耳1握(阴干)。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疠疡,斑驳如白瘕。

      用法用量:用米调,先以布揩其上赤,即以药涂之,干即更涂之。

      摘录:出《圣惠》卷二十四,见《圣济总录》卷十八

      《圣惠》卷四十四: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杜仲3分(去粗皮,微黄,锉),五味子3分,磁石3两(捣碎,水淘去赤汁),牡丹3分,萆薢1两(锉),桂3分,续断3分,牛膝3分(去苗),熟地黄1两,羌活3分,当归3分(锉,微),木香3分,壳3分(麸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五种痛,脏虚冷,立艰难。

      用法用量:每服用羊肾1对,切去脂膜,先以水1大盏半,令熟,去,加药末5钱、生姜半分、大枣3枚、椒3-7枚,至5分,去滓,空温服,晚食前再服之。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

      方出《圣惠》卷四十,名见《普济方》卷四十四:附子散

      黑豆1(拣令净),附子1两(裂,去皮脐,捣为细末),生姜1两(切,与豆同,豆熟为度)。

      功能治:毒攻注头,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上以1大盏,姜、豆至7分,去滓,分为2服,每服调附子末1钱,不拘时候。

      摘录:出《圣惠》卷四十,见《普济》卷四十四

      《外台》卷二十五引《古今录验》:附子散

      :蜀附子1枚(),3分,干姜3分。

      制法:上为

      功能治:中寒下痢脓妇人漏下。

      用法用量:每服匕,食前以送下,1日2次。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古今录验》

      方出《隐居效方》(见《肘后方》卷五)。名见《医心方》卷十七引《古今录验》:附子散

      附子8分,藜芦2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羊疮,有虫痒。

      用法用量:之。虫自然出。

      摘录:出《隐居效》(见《肘后》卷五)。见《医》卷十七《古今录验》

      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六:附子散

      :生附子

      制法:上为末,置管中。

      功能治:中口噤

      用法用量:吹下。

      摘录:出《肘后》卷一,见《圣济总录》卷六

      《卫生总微》卷十:附子散

      :白附子)半两,南星()半两,黑附子,去皮脐)1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小儿虚呵欠,吐逆涎盛。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盏,加生姜2,仍不住手搅,至半小盏,分3服。甚效。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圣惠》卷六:附子散

      附子

      附子1两半(裂,去皮脐),人参1两(去芦头),干姜1两(裂,锉),赤芍药1两,桂1两,甘草1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大肠虚冷,乏拘急痛羸瘦。

      用法用量:附子汤(《圣济总录》卷五十)。

      注意:忌热面、鸡、猪、等。

      摘录:《圣惠》卷六

      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一:附子散

      :定呕汤

      附子1两(裂,去皮脐),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干姜1两(裂,锉)。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霍乱,吐少呕多。

      用法用量:定呕汤(《普济》卷二○一)。

      摘录:出《圣惠》卷四十七,见《普济》卷二○一

      《圣惠》卷四十四: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牛膝3分(去苗),杜仲1两(去粗皮,微黄,锉),羌活1两,桂半两,当归1两半(锉,微),防风2两(去芦头),延胡索1两。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痛强直,不能俯仰,及筋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

      《圣惠》卷二十七:附子散

      附子裂,去皮脐)1两,芎1两,石斛(去,锉)1两,独活1两,牛膝(去苗)1两,当归1两,熟地黄1两,壳(麸微黄,去瓤)3分,丹参3分,防风(去芦头)3分,白术3分,黄耆(锉)3分,木香3分,五加皮3分。

      制法:上为

      功能治:虚劳偏枯,体虚弱,,半身枯细,肢无力,食少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空及晚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圣惠》卷四十七: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干姜3分(裂,锉),桂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芎3分,当归1两(锉碎,微),木香半两,五味子1两,甘草半两(微赤,锉),吴茱萸1两(汤浸7遍,干,微),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

      制法:上为

      功能治:下焦虚寒腹痛气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5分,去滓,空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圣惠》卷十四: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干姜半两(裂,锉),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干,微),桂3分,白术3分,细辛3分,木香3分,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伤寒后,百日未平复,阴阳,遂成阴阳易病,四肢冷,痛烦闷,手足拘拳。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中盏,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方出《圣惠》卷六十九,名见《普济方》卷三一八:附子散

      附子5两(生用),熏陆香1两,松脂1两半,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研),桂1两,当归1两(锉,微),芸苔子1两,芫花1两,巴豆1两(去)。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妇人走注,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巴豆,《普济》作“巴戟”。

      摘录:出《圣惠》卷六十九,见《普济》卷三一八

      《圣惠》卷六十九:附子散

      附子3分(裂,去皮脐),当归1两(锉,微),芎1两,前胡1两(去芦头),壳1两(麸微黄,去瓤),黄芩1两,细辛3分,白鲜皮1两,茯神1两,羌活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汉防己1两,桂1两,甘草1两(微赤,锉),麻黄1两(去)。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妇人,筋拘急,四肢疼痛,言语謇涩,胸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圣惠》卷六十七: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败龟2两(涂微黄),虎胫2两(涂微黄),当归1两(锉,微),芎1两,桂1两,没药1两,泽兰1两,乱发灰1两,甘草半两(微赤,锉),麝香1分(研细),槟榔1两。

      制法:上为细,入麝香研令匀。

      功能治:一切伤折,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七

      《圣惠》卷七十九:附子散

      附子半两(裂,去皮脐),干姜半两(裂,锉),川椒半两(去者,微去汗),甘草3分(微赤,锉),白术2分,黄耆3分(锉),赤石脂2两。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产后脓痢,日夜数十,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圣惠》卷十: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人参1两(去芦头),桂1两,麻黄1两(去),茯神1两,汉防己1两半,黄芩1两半,甘草1两(微赤,锉),赤芍药1两,壳2两(麸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伤寒,四肢不,言语謇涩,烦疼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稍热频服。

      摘录:《圣惠》卷十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附子散

      附子1枚(裂,去皮脐)。

      制法:削去外面,留中如枣大,为细

      功能治:大便冷秘。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蜜水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圣惠》卷五十九: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神曲3分(微黄),干姜3分(裂,锉),甘草1分(微赤,锉),当归半两(锉,微)。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冷热不和,腹痛,下痢脓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圣惠》卷五十九: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黄连1两(去须,微),诃黎勒1两(,用皮),干姜1两(裂,锉),甘草1两(微赤,锉),密陀僧1两(烧,研细)。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久赤白痢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圣惠》卷五十九:附子散

      附子1枚(生,去皮脐),乌梅2枚。

      制法:上二味,各烧令半生半熟,共为细

      功能治:赤白痢不止,多渴。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圣惠》卷七十一:附子散

      附子1两(去皮脐),藜芦半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妇人乳疽及妒乳,作热疼痛。

      用法用量:用之,干即再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圣惠》卷五十一:附子散

      附子半两(裂,去皮脐),前胡半两(去芦头),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半两(去芦头),壳半两(麸微黄,去瓤),槟榔半两,石膏2两(捣碎),芎半两。

      制法:上锉细和匀。

      功能治:痰厥头痛,胸满短气呕吐白沫,饮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圣惠》卷四十七: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干姜半两(裂,锉),甘草3分(微赤,锉),桂3分。

      制法:上为

      功能治:霍乱吐泻,欲垂命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圣济总录》卷一一四:附子散

      附子裂,去皮脐),磁石7遍)1分,龙骨1分,菖蒲1分,藁本(去苗土)1分。

      制法:上为

      功能治:耳聋

      用法用量:以绵裹1钱匕,塞中。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圣惠》卷六十四:附子散

      附子半两(裂,去皮脐),川椒1分(去),白矾3分(烧令汁尽,研细),腻粉2钱,雄黄1分(研细)。

      制法:上附子、椒二味为末,次加白矾、腻粉、雄黄,相和令匀。

      功能治:冷疮,日夜发歇疼痛。

      用法用量:每使时,以清麻油调令得所,以疮上,1日换2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四

      《圣济总录》卷八:附子散

      附子裂,去皮脐)2两半,桂(去粗皮)2两半,细辛(去苗)1两半,干姜)2两半,防风(去叉)2两半,甘草,锉)3分。

      制法:上为

      功能治:中不随,面偏斜。

      用法用量:每用1钱至2钱匕,温调下,空、午时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

      《圣惠》卷六十七: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没药1两,蒲黄1两,当归1两,芎1两,姜黄1两,赤芍药1两。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理止痛。从高坠下,落马车辗,一切伤折。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七

      《张氏医通》卷十六:附子散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干姜、桂人参防风、芎、羚羊角

      制法:上为

      功能治:中不仁,面斜。

      用法用量:水,加竹沥,日服1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阳虚中,遏热伤筋,故筋,僻不仁焉。附子、桂补以温麻黄防风发表;人参扶元川芎血脉干姜温中,俾勿复入;细辛通气,使卫以;羚羊平厥阴竹沥少阴之津,润则外解,清和,得为津液于肢焉。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六

      《圣惠》卷二十二:附子散

      附子1两(浸过,裂,去皮脐),白附子1两(生用),僵蚕1两(生用),天南星1两(生用),海桐皮1两,狼毒半两(以半日,细切,晒干),麝香1分(细研),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干姜半两(裂)。

      制法:上为细。加麝香,都研令匀。

      功能治:急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热豆淋调下,良久再服,必吐涎出,相次以热葱1盏投之。盖覆令有汗为效。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圣惠》卷二十一: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川乌头1两(裂,去皮脐),乌蛇肉2两(浸,去皮微黄),干蝎1两(微),天麻1两,天南星1两(裂),白附子1两(裂),防风1两(去芦头),僵蚕1两(微),蝉壳1两,麻黄1两(去),藿香1两。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伤风

      用法用量:每服1钱,温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一

      《圣惠》卷二十一: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五加皮3分,麻黄3两(去),独活3分,当归3分,秦艽3分(去苗),茯苓3分,芎3分,桂3分,萆薢3分(锉),壳3分(麸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身体疼痛,四肢懈惰。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毒、滑物。

      摘录:《圣惠》卷二十一

      《圣惠》卷二十: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细辛1两,甘草1两(微赤,锉),当归1两(锉,微),桂1两,赤芍药1两,生地黄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微),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干,微)。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中,(疒丂)痛无时,发则抢,胀满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

      《圣惠》卷五十五:附子散

      附子1分(裂,去皮脐),干姜1分(裂,锉),生地黄2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黄。

      用法用量:分为3服,每服以水1大盏,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五

      《圣济总录》卷十六:附子散

      附子裂,去皮脐)1两,干姜)1两,细辛(去苗)1两,防风(去叉)1两,山茱萸1两,山芋1两半。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耳聋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空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六

      《圣惠》卷四十七: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豆蔻1两(去皮),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当归半两(锉,微),干姜半两(裂,锉),桂半两,木瓜1两(干者),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伤冷霍乱虚烦,吐泻转筋冷汗出,中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圣济总录》卷六:附子散

      附子1枚(重1两者,慢裂,去皮脐),白附子裂)1分。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中紧急,遍身强硬。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温调下。3服见效。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

      《活人书》卷十六:附子散

      附子汤、大附子当归

      附子3分(裂,去皮),桂半两,当归半两(锉,微),干姜1分(裂,锉),半夏1分(汤洗7次去滑),白术半两。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阴毒伤寒,及诸沉痼冷等阴盛阳虚

      用法用量:附子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七)、大附子当归(《医类聚》卷一五七《施端效》)。

      摘录:《活人书》卷十六

      《圣惠》卷十:附子散

      人参

      附子裂,去皮脐)1两,人参(去芦头)1两,白茯苓1两,前胡(去芦头)1两,白术1两,麻黄(去)1两,桂1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1两,独活1两,当归(锉,微)1两,石膏2两,干姜半两(裂,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伤寒阴痉,项强直,四肢拘急疼痛,足冷口噤

      用法用量:人参(《普济》卷一三二)。

      摘录:《圣惠》卷十

      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引《简要济众方》,名见《圣济总录》卷八十四:附子散

      :黑附子1两(去皮脐,生用)。

      制法:上为

      功能治:脚连腿肿满,久不愈。

      用法用量:用生姜汁调如膏,涂肿上,药干再调,涂之肿消为度。

      摘录:出《类本草》卷十《简要济众》,见《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附子散

      附子半两(裂,去皮脐),木香1分。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虚劳大便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用猪肾1对,去筋膜掺药葱白、盐各少许在湿纸裹,慢熟,细嚼,米饮送下,空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圣惠》卷九十二:附子散

      附子1两(生,去皮脐),龙骨1两。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小儿肛。

      用法用量:每用1钱,在肛上,挼令入,频频用之,以愈为度。

      摘录:《圣惠》卷九十二

      《圣惠》卷七十一:附子散

      附子2两(裂,去皮脐),没药1两,桂2两,威灵仙1两,干漆1两(捣碎,令烟出),牛膝1两(去苗)。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妇人脚积年疼痛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温调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圣惠》卷八十四:附子散

      附子半两(裂,去皮脐),蜣蜋1分(去翅足,微),人参1分(去芦头),葛根半两(锉),桂1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小儿中伤寒,眼手足冷,多出涎,啼声不出,齿噤,或时觉躁闷。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生姜少许,至4分,去滓,分2次温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圣惠》卷七: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石斛3分(去,锉),杜仲3分(去粗皮,微黄,锉),五味子3分,人参3分(去芦头),熟地黄1两,续断3分,牛膝3分(去苗),桂1两,沉香1两,黄耆3分(锉),当归3分(锉,微),木香3分,白龙骨1两,磁石2两(捣碎,水掏去赤汁)。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虚,两常鸣,痛强,小便多利,虚羸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

      《圣惠》卷三: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沉香1两,桂1两,木瓜1两半,高良姜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肝虚冷所搏,转筋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鸡、猪、毒大蒜等。

      摘录:《圣惠》卷三

      《圣惠》卷四十七:附子散

      附子半两(裂,去皮脐),豆蔻半两(去皮),桂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高良姜半两(锉),甘草1分(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霍乱腹满,虚鸣气逆,手足俱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圣惠》卷十二: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干姜3分(裂,锉),甘草半两(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3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桂3分,诃黎勒3分(,用皮)。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伤寒,其沉微;或因下后,痞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圣惠》卷十二: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桂半两,白术1两,紫苏1两,木香半两,皮半两(锉),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伤寒头痛急闷,痞满气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圣惠》卷十一:附子散

      桂附

      附子3分(裂,去皮脐),桂半两,当归半两(锉,微),半夏1分(汤浸7遍去滑),干姜1分(裂,锉),白术半两,天南星1分(裂),木香1分。

      制法:上为

      功能治:阴毒伤寒青面黑,身重强,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桂附(《普济》卷一三五)。

      摘录:《圣惠》卷十一

      《圣惠》卷七十八:附子散

      附子裂,去皮脐)半两,白术半两,当归(锉,微)半两,吴茱萸(汤浸7遍,干,微)半两,桂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丁香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半两,甘草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胃虚腹痛吐泻,手足冷,或自汗口噤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圣惠》卷五十九: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黄连1两(去须,微),龙骨1两,当归3分(锉,微),地榆1两(锉),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冷热痢,腹痛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普济方》卷一五六引《十便良方》: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捣),桂末1钱,脂1钱。

      功能治:脚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上以水1大盏,至5分,和滓,空温服,垂所患脚坐良久,以候药力。

      摘录:《普济》卷一五六《十便良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附子散

      回阳

      附子)半两,北前胡半两,甘草半两,人参半两,桔梗半两,麻黄(去)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补虚。小儿吐泻及伤寒脾虚热,或手足冷,虚汗不已,虚喘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至1钱,淡姜汤调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一《惠眼观

      《圣惠》卷五十九: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干姜半两(裂,锉),白术3分,桂半两,当归半两(锉,微),龙骨3分,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冷痢。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圣惠》卷九十一:附子散

      附子半两(去皮),雄黄1分(研细),白矾1分,吴茱萸半分,米粉半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小儿湿癣。

      用法用量:以绵搵扑,日3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一

      《圣惠》卷十九: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细辛干姜1两(裂,锉),甘草1两(微赤,锉),桂1两,麦门冬1两(去),独活1两,当归1两,白术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中失音不语,气厥,手足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九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附子散

      附子裂,去皮脐)半两,皂荚1挺(去皮子,),吴茱萸(汤洗,)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一切癣。

      用法用量:用新布揩癣令湿,然后涂药,每日2-3上。如干癣,以调涂。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普济方》卷三六一引《傅氏活婴方》:附子散

      附子、白及、百合川乌、南星、柏子仁五加皮(皆生用)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胎寒,头项软弱;小儿中卒死,四肢冷,涎流,眼斜,身首反张。

      用法用量:用好涂角项上,干即再用。小儿中卒死等症,用钩藤汤灌之,或得苏醒。

      摘录:《普济》卷三六一《傅氏活婴

      《得效》卷六:附子散

      :绵附子1两(,去皮脐,盐水浸良久),泽泻(不蛀者)1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治:阳虚小便不通,两俱沉微,用淋通滑之不效者。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灯7服,随通而愈。

      摘录:《得效》卷六

      《圣惠》卷二十三: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防风1两(去芦头),五加皮1两,萆薢1两,薏苡仁1两,桂1两,牛膝1两(去苗),独活1两,当归1两,杜仲1两(去粗皮,微黄,锉),海桐皮1两,木香1两,仙灵1两,壳1两(麸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

      功能治:中,半身不遂,肢体无力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三

      《胎产心法》卷下:附子散

      人参1钱,白术(土)1钱,当归2钱,陈皮4分,丁香4分,干姜4分,附子5分(制)。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产后无块痛,霍乱吐泻,手足冷。

      用法用量:每服2钱,粥饮调下。

      摘录:《胎产法》卷下

      《圣惠》卷二十九: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熟地黄2两,白龙骨1两,桂3分,续断1两,干姜1两(裂),甘草1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虚劳小便数,或不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医方考》卷三:附子散

      附子1枚(干姜汤润7次)。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寒痰

      用法用量:每服3钱。

      各家论述:上有寒痰壅塞中、下二焦之,阴遏其阳,蓄极则通,故令翻附子辛热能解寒痰寒痰既解,则道疏通,而无蓄极之阳矣,故翻顿除。

      摘录:《医考》卷三

      《圣惠》卷二十三:附子散

      附子2两(裂,去皮脐),桂2两,赤箭1两,牛膝1两(去苗),狗脊1两,萆薢1两,当归1两,丹参1两,壳1两(麸微黄,去瓤),仙灵1两,海桐皮1两。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中,手足不遂,肢体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温调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三

      《朱氏集验方》卷四:附子散

      :大黑附子1枚(作两,中各剜小孔,入丁香49粒,塞满,以竹针插,置砖上炭熁4周,生姜自然汁半碗,再熁再,以尽为度,去皮,切,)。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治:虚弱翻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加粟米1捻,北枣2个,水,食前服。

      摘录:《朱氏集验》卷四

      《普济方》卷二四九引《卫生家宝》:附子散

      附子1两(,去皮尖脐),胡椒半两,川楝子10个(,去核),舶上茴香半两(),马蔺半两(半盏,干)。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小肠疝气

      用法用量:每服1钱,空调下。

      摘录:《普济》卷二四九《卫生家宝》

      《医学纲目》卷二十二引《本事》:附子散

      人参1两,茯苓(白者)2两,附子7钱以上重者(,去皮脐),粉草1两,黄耆1两(盐)。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治:保全胃气,生肉,进饮食,顺荣卫,常服大有补益。男、妇、小儿青面黄,肚里冷疼,牵小,以至翻换食,呕吐口苦干,少寤多寐,脚手牵掣,不拘年日远近,一切冷病。

      临床应用:翻有一妇人,年四十余,久患翻,面黄黑,历三十余年,医不能效,俞诸烧灸交遍,其病愈甚。服此药七日,顿然全愈,服至一月,遂去其

      用法用量:每服3大钱,盐汤服。

      摘录:《医》卷二十二《本事》

      《圣济总录》卷一四四:附子散

      附子裂,去皮脐)半两,败龟(,去裙襕)半两,虎)半两,楔半两,千金藤(锉,)半两,脂半两,白芷半两,碎补(去毛,)半两,自然铜3遍,,研)半两,续断半两,赤芍药半两,当归(切,米)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牛膝浸1宿,)半两,乌药半两,没药(研)1分,乳香(研)1分。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闪肭打扑伤损,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苏枋木调下,日进3-5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四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下:附子散

      白术1钱,当归2钱,陈皮4分,黑姜4分,丁香4分,甘草4分(1本有附子5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产后霍乱吐泻,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2钱,粥饮送下。

      注意:须无块痛可服。

      摘录:《傅青女科·产后编》卷下

      《医略六书》卷三十:附子散

      附子1两(),人参1两,桂1两,白术2两(),草5钱,吴茱1两(),白芍1两半(),丁香1两,木香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产后阳两亏,不能化育生土,而滞,故腹痛吐泻,脾阴暗耗,细软微涩微数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乌梅,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附子扶阳以御肉桂人参扶元补自壮;白术崇土健脾中气自强;吴茱萸温中降逆,力能止痛;白芍敛阴,性善止泻;丁香温中滞;广木香调气醒脾炙甘草缓中,以益也。为乌梅,俾充,则德,而,肠肃清,何患腹痛不退,吐泻不止哉。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普济方》卷一四六引《千金》: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细辛3分,干姜裂,锉)半两,白术半两,甘草微赤,锉)半两,茴香子半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伤寒后阴阳易,小急痛,阴肿,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卷一四六《千金》

      《圣惠》卷十三:附子散

      附子2两(裂,去皮脐),桔梗半两(去芦头),防风1两(去芦头),桂1两,羌活1两,干姜1两(裂,锉),黄耆1两(锉),甘草半两(微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

      制法:上为

      功能治:两感伤寒,遍身疼痛,疼闷,烦热,四肢沉重。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良久,吃热粥投之,衣盖取汗。

      摘录:《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六: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麻黄1两(去),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甘草1分(微赤,锉),茯苓3分,菖蒲半两,肉桂1两(去皴皮),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伤风冷,声嘶不出,或吃食后虚喘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圣济总录》卷一一九:附子散

      附子裂,去皮脐)1分,升麻1分,桂(去粗皮)1分,细辛(去苗)1分,麻黄(去)1分,人参1分,干姜)1分,黄芩(去黑)1分,甘草,锉)1分,当归(切,)1分。

      制法:上为

      功能治:(匿虫)齿齿紫黑,皴痒臭烂。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贴齿上,日3-5遍。津不妨。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圣惠》卷三: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酸枣仁半两(微),防风半两(去芦头),羚羊角屑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桂半两,羌活半两,甘菊1分,蔓荆子半两,白鲜皮半两,茯神3分,薯蓣3分,黄芩半两,龙齿1两,芎半两,天麻半两,黄耆半两(锉),壳半两(麸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

      功能治:,上攻头眩晕,惊悸闷,四肢筋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同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

      《圣惠》卷二十七:附子散

      附子裂,去皮脐)1两,牛膝(去苗)1两,桂1两,当归1两,五加皮3分,防风(去芦头)3分,萆薢(锉)3分,杜仲(去粗皮,微赤,锉)3分,续断3分,丹参3分,沉香3分,木香3分,壳(麸微黄,去瓤)3分,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劳,体羸瘦,皮肤不仁,肢烦疼,无力,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千金》卷八:附子散

      附子5两,桂5两,细辛6两,防风6两,人参6两,干姜6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治:中,手不仁,面僻。

      用法用量:每服匕,送下,日3次。稍增之。

      各家论述:《千金衍义》:附子复阳胜阴,桂、姜和痹,辛、防祛湿人参助诸药力也。

      摘录:《千金》卷八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附子散

      附子(生,锉)2枚,干姜)2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小儿冻足烂疮。

      用法用量:入绵中装袜。如有疮脓,即调腊月猪脂涂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圣济总录》卷四十四:附子散

      附子(去皮脐,用黄连各半两锉碎,同铫子微黄,不用黄连)、木香(用吴茱萸各半两锉碎,同微黄,不用茱萸)。

      制法:上为

      功能治:脾脏虚冷,泄痢及白痢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空、食前用陈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圣济总录》卷二十八:附子散

      附子裂,去皮脐)半两,干姜)半两,甘草,锉)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人参半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伤寒柔痓,身体强直,汗出不止,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以姜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圣济总录》卷二十:附子散

      附子裂,去皮脐)1分,狗脊(去毛)1分,山芋半两,熟地黄)半两,王孙(去土,生用)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天雄裂,去皮脐)半两,山茱萸半两,秦艽(去苗土)半两,干漆,令烟出)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甘草)半两,白蔹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周痹,肢体脚膝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空调下,日2夜1,渐加至1钱半匕。服之1月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

      《圣惠》卷七十三:附子散

      附子1两(裂,去皮脐),当归1两(锉,微),桂1两,硫黄1两(研细),硇砂1两(研细),白矾灰1两,禹余粮1两(烧,7遍),鹿角(尖屑)1两(黄)。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妇人久赤白带下,脐冷痛,膝麻疼。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以温调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三

      《圣济总录》卷十:附子散

      附子裂,去皮脐)1两,虎令黄)1两,桂(去粗皮)1分。

      制法:上为

      功能治:止疼痛。白虎

      用法用量:每服1-2钱匕,温盐调下,空、午时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附子散

      附子裂,去皮脐)3分,干姜)1两,龙骨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大便鹜溏,滑利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前乌梅汤调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圣惠》卷九十三:附子散

      附子1枚(裂,去皮脐),龙骨半两,赤石脂半两(研细),密陀僧1分(研细),黄1分(微),胡粉1分(微黄),乌贼1分(烧灰),赤芍药1分,枣5枚(烧灰),诃黎勒1分(,用皮),炭皮1分。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小儿痢,多有白脓,(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附子散

      附子4两(裂,去皮脐,趁热切作子,厚薄如钱。用生姜半斤取汁,以慢附子,令汁尽,干),缩砂仁(慢熟)1两,肉豆蔻(去壳,)半两,蜀椒(去者,出汗)半两,茴香子(微)1分。

      制法:上为。入乳钵,更研令细,瓷盒盛贮,无令透

      功能治:补益元脏,和,进饮食。三焦俱虚,二脏冷,滑泄不止,饮食不进,致体羸瘦,步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用羯羊子筋膜,切作小子,入药末在,入葱白、盐、少许,拌和匀,用竹杖子作子,于猛令香熟,乘热吃,用温1盏半送下;如不饮,即以粟米饮送下,空早、晚食前服。如60以上及久患者,即药至4钱匕,服至3日见效。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附子摩头散

      下一篇 附子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