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防风散
处方:防风(去芦.一钱) 麻黄(去节.一钱) 人参(去芦.一钱) 川芎(一钱) 附子(炮.去皮脐.一钱) 桂心(一钱) 黄蓍(一钱) 赤茯苓(去皮.一钱) 酸枣仁(一钱) 白术(一钱) 独活(一钱) 桑皮(一钱) 羚羊角(一钱) 甘草(五分)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防风散
处方:防风(二分) 羌活(二分) 当归(二分) 川芎(二分) 肉桂(去皮.二分) 薏苡仁(一两) 仙灵脾(一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 牛膝(一两) 骨碎补(一两) 细辛(半两) 枳实(麸炒.半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防风散
处方:防风(去叉.三分) 枳壳(麸炒.三分) 沙参(半两) 秦艽(去苗.一两半) 犀角屑(一两) 升麻(一两) 木通(一两) 羌活(一两) 甘草(炙.一两) 茯神(去木.一两) 龙齿(一两) 前胡(一两)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防风散
处方:防风30克(去芦头)川升麻30克 黄芩30克 赤芍药30克 蔓荆子30克 石膏30克 葛根30克(锉)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17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人淡竹沥30毫升,再煎一二沸,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防风散
《宣明论方》卷一:防风散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一:防风散
处方:茺蔚子 防风 桔梗 五味子 知母各60克 黑参 川大黄 细辛 芒消 车前子 黄芩各3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主圆翳内障。初患之时,眼前多见蝇飞花发,薄烟轻雾;渐渐加重,继则黑睛上出现一点青白,宛如油点浮于水面,暗处视之,其翳青白而大;明处视之,其形差小。不痛不痒,渐至失明。
用法用量:每服3克,以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一
《圣惠》卷二十:防风散
处方:防风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3分,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甘菊花半两,芎藭半两,石膏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前胡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
《圣惠》卷十九: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赤芍药1两,葛根1两(锉),独活1两,茵芋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芎1两,细辛1两,白术1两,麻黄1两(去根节),羚羊角屑1两,人参1两(去芦头),石膏2两,汉防己1两,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加竹沥1合,更煎1-2沸,放温,不拘时候,拗开口灌之。
摘录:《圣惠》卷十九
《魏氏家藏方》卷一:防风散
处方:厚朴2两(去皮,姜汁制),陈皮2两(去白),甘草2两(炙),藁本2两,独活3两,防风3两(去芦),桔梗(微炒)3两,苍术(于木臼内略杵去皮,却入布袋内打,净称)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伤寒时气,头痛壮热,恶风,百节酸疼,肩背拘急,面赤虚烦,声重咳嗽,寒热不除。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3片,大枣2个,水1大盏,煎7分,温服;沸汤点亦得。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一
《直指》卷十七:防风散
处方:麻黄1分半(去节),牵牛1分半(炒,取末),甘草(炙)1分半,杏仁1分(去皮),防风1分,半夏1分(制),芍药1分,辣桂1分,白芷1分,防己1分,当归1分,川芎1分,羌活1分,独活1分,槟榔1分。
制法:上锉。
摘录:《直指》卷十七
《圣惠》卷十九:防风散
处方:防风2两(去芦头),甘草3两(炙微赤,锉),独活3分,当归1两,赤茯苓1两,秦艽1两(去苗),茵芋半两,桂心3分,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防风汤(《圣济总录》卷十九)。
摘录:《圣惠》卷十九
《圣惠》卷十九: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羌活2两,川升麻1两,桂心1两,芎2两,羚羊角屑3分,麻黄1两(去根节),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薏苡仁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中风口面僻,手足不遂,风入于脏,则语不得转,心神昏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加竹沥1合,重煎1-2沸,不拘时候稍热服。如人行5-7里再服,以衣盖之,汗出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九
《圣惠》卷二十三: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芎1两,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麻黄1两(去根节),桂心1两,海桐皮1两(锉),当归1两,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1两半,独活1两,细辛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三
《杨氏家藏方》卷二:防风散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防风散
《圣惠》卷十: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木通1两(锉),麦门冬1两(去心),川升麻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虎杖1两(锉),石膏2两,葛根1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圣惠》卷十九: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羚羊角屑1两,独活1两,赤箭1两,当归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秦艽半两(去苗),麻黄2两(去根节),桂心1两,前胡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中风不语,两目不开,手足抽掣,发歇往来,昏塞涎潮。
用法用量:防风汤(《圣济总录》卷五)。
摘录:《圣惠》卷十九
《圣惠》卷六:防风散
处方:防风3分(去芦头),人参3分(去芦头),赤茯苓3分,贝母3分(煨令微黄),前胡3分(去芦头),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芎3分,木香2分,天麻3分,羌活3分,桂心3分,甘菊花3分,细辛3分,附子3分(地裂,去皮脐),麻黄2分(去根节),藁本3分,桑根白皮3分(锉),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脏中风,气攻背痛项强,皮毛焦枯,头疼鼻塞,四肢不利,遍身瘙痒。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薄荷2-7叶,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热面、鸡、猪、鱼等。
摘录:《圣惠》卷六
《圣惠》卷五:防风散
处方:防风3分(去芦头),麻黄3分(去根节),人参3分(去芦头),芎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桂心3分,羚羊角屑3分,黄耆3分(锉),赤茯苓3分,酸枣仁2分(微炒),白术3分,独活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根白皮3分(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脏中风,手足缓弱,舌强语涩,胸膈烦闷,智意恍惚,身体沉重。
摘录:《圣惠》卷五
《圣惠》卷三:防风散
处方:防风3分(去芦头),麻黄2分(去根节),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白术半两,赤茯苓1两,芎半两,杏仁3分(汤浸,去双仁,麸炒微黄),麦门冬1两(去心),当归半两(锉,微炒),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犀角屑1两。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普济方》有人参半两(去芦头)、牛膝一两(去苗)、薏苡仁一两、羚羊角屑一两。
摘录:《圣惠》卷三
方出《经效产宝》卷中,名见《圣惠》卷七十四:防风散
《朱氏集验方》卷十一:防风散
《圣惠》卷二十:防风散
处方:防风3分(去芦头),当归3分(锉,微炒),麻黄1两(去根节),泽泻1两,天门冬1两(去心),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生地黄1两,白术1两,山茱萸1两,黄芩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
《圣济总录》卷一四三:防风散
《圣济总录》卷一五二:防风散
《刘氏家传》引李琬方(见《幼幼新书》卷十九):防风散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防风散
处方:防风、防己、葛根、秦艽、当归、川芎、乌药、甘草、羌活、独活、白术、杏仁、黄芩、白芍、前胡、川断、菊花、天虫。
各家论述:中风一症,男妇老少皆有之,重者中脏,轻者中腑,又次中经络。治妇人独难,以妊娠耳。二防、二活、秦、芎、根皆治风药也;风必生热,故用黄芩、白芍、甘菊以凉之;风必多痰,故用前胡、杏仁、天虫以豁之;风盛则气必喘急,故用乌药以顺之,甘草以缓之;而当归、白术、川断配以川芎,佐以黄芩、白芍,皆可以安胎也。但此方风药太多,风能胜湿,且有防己、独活直达下焦,恐伤胎气,用者审之。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千金》卷十三:防风散
处方:防风2两,泽泻1两,细辛1两,附子1两,薯蓣1两,茯苓1两,天雄1两,白术2两半,桂心1两半,干姜半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风眩恶风,吐水心闷,此阳虚水停心下。故用五苓散中之四并雄、附、姜、辛以散水逆,薯蓣以疗虚风,防风以祛风湿也。至于方后服法,岂非宿有成验而为详述如此。
摘录:《千金》卷十三
《圣惠》卷五十四: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猪苓1两(去黑皮),泽泻1两,赤茯苓1两,麻黄1两(去根节),泽漆1两,白术1两半,大戟1两(锉碎,微炒),黄耆1两(锉),独活2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煮赤小豆汁1合,煎至5分,去滓,每日早晨温服。良久,当小便极利;不利,晚再服之。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圣惠》卷三十二:防风散
处方:防风半两(去芦头),芎半两,川升麻半两,犀角屑半两,羚羊角屑半两,赤芍药半两,前胡半两(去芦头),细辛1分,秦皮1分,朱砂1分(细研),甘草(炙微赤,锉)1分,牛黄2钱(细研)。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圣惠》卷五十一:防风散
方出《圣惠》卷四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二四七:防风散
《圣惠》卷四十: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石膏2两(细研,水飞过),小荆子1两,栀子仁1两,荠苨1两,枸杞子1两(微炒),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以温水调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
《圣惠》卷四十: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甘菊花1两,赤芍药2两,石膏4两,葛根1两(锉),柴胡2两(去苗),蔓荆子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加竹沥半合,更煎2-3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
《圣惠》卷三十二:防风散
处方:防风2两(去芦头),犀角屑2两,羚羊角屑2两,川大黄(锉碎,微炒)2两,前胡2两(去芦头),黄芩2两,玄参2两,地骨皮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半,煎至5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圣惠》卷三十二:防风散
《圣惠》卷三十二: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黄连1两(去须),决明子1两,黄芩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木通1两(锉),甘菊花3分,赤芍药1两半。
制法:上为粗散。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圣惠》卷三十: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五加皮1两,萆薢1两(锉),薏苡仁1两,杜仲1两半(去粗皮,炙微黄),牛膝1两半(去苗),海桐皮1两(锉),桂心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1两,续断3分,鼠粘子3分,黄耆1两(锉),熟干地黄1两,羚羊角屑3分。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日3-4次。
注意:忌生冷、油腻、毒滑鱼肉。
摘录:《圣惠》卷三十
《普济方》卷六十五:防风散
《千金翼》卷十六: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蜀椒(去目、闭口者,汗)1两,麦门冬(去心)1两,天雄(炮,去皮)5分,附子(炮,去皮)5分,人参5分,当归5分,五味子3两,干姜3两,乌头(炮,去皮)3两,细辛3两,白术3两,柴胡半两,山茱萸半两,莽草半两,麻黄(去节)半两,桔梗半两,白芷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所为,猝起眩冒不知人,四肢不知痛处,不能行走,或身体偏枯不遂,口吐涎沫出,手足拘急。
摘录:《千金翼》卷十六
《千金》卷十三:防风散
《圣惠》卷六十九: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酸枣仁半两,芎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牛膝1两(去苗),狗脊1两(去毛),萆薢1两(锉),薏苡仁2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人参半两(去芦头),葛根半两(锉),羌活2两,麻黄1两(去根节),石膏2两,桂心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中风,半身枯细,筋脉抽掣,心神烦闷,行立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普济方》卷五十一:防风散
《圣济总录》卷十六:防风散
处方:防风半两(去叉),羌活半两(去芦头),甘菊花半两(择去梗),白附子半两(炮),山芋半两,藁本半两(洗,切,焙),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蒺藜子(炒,去角)半两,麝香(研)1分。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食后茶清调下。或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茶、酒任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六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防风散
《圣惠》卷二十二:防风散
处方:防风2两(去芦头),独活2两,芎1两,赤茯苓1两,当归1两,葛根1两(锉),桂心1两,麻黄2两(去根节),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细辛1两,汉防己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圣惠》卷十九: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麻黄2两(去根节),白术1两,黄芩1两,赤芍药1两,桂心1两,汉防己1两,芎劳1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1两(炙微赤,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防风汤(《圣济总录》卷六)。
注意:服后有汗,宜避风为妙。
摘录:《圣惠》卷十九
《普济方》卷一○二: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叉),龙骨1两,远志1两,铁精(别研)1两,紫石英2两(别研),丹砂(别研)2两,熟干地黄(洗,切,焙)2两,人参2两半,干姜1两(炮),细辛1两(去苗叶),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
制法:上除别研外,为末,再和匀。
功能主治:定心。主中风惊悸,心虚恍惚,言语失常,或瞋或怒,志意不乐。
摘录:《普济方》卷一○二
《普济方》卷三六一:防风散
《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防风散
《医统》卷八十八:防风散
《赤水玄珠》卷二十五:防风散
《准绳·幼科》卷六:防风散
制法:上为细末。
摘录:《准绳·幼科》卷六
《圣惠》卷三:防风散
处方:防风3分(去芦头),细辛3分,白茯苓3分,柏子仁3分,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山茱萸3分,蔓荆子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肝脏不足,两胁胀满,筋脉拘急,不得喘息,四肢少力,眼目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中盏,加大枣3枚,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
《圣惠》卷十九: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白术1两,芎1两,细辛1两,羌活1两,茵芋1两,牛膝1两(去苗),狗脊1两(去苗),萆薢1两,薏苡仁2两,麻黄4两(去根节),侧子1两(炮裂,去皮脐),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箭1两,桂心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九
《圣惠》卷六十九: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五加皮1两,羌活1两,赤芍药1两,薏苡仁3两,羚羊角屑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牛膝1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圣惠》卷八十三:防风散
处方:防风1分(去芦头),川升麻1分,桂心1分,羚羊角屑1分,麻黄1分(去根节),羌活1分,芎1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1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中风,口斜僻,手足不遂,风入于脏,或语不得,心神昏闷。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加竹沥半合,更煎1-2沸,分温2服,如人行10里再服。衣盖令汗出为效。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圣惠》卷二十一: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麻黄1两(去根节),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肤),干姜半两(炮裂,锉),肉挂1两(去皱皮),羌活1两,细辛1两,当归1两,干蝎半两(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一
《圣惠》卷二十一:防风散
处方:防风3分(去芦头),沙参半两(去芦头),犀角屑1两,川升麻1两,木通1两(锉),羌活1两,秦艽1两半(去苗),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草1两(炙微赤,锉),茯神1两,龙齿1两,前胡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下生地黄汁1合,更煎1-2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一
《圣惠》卷二十一:防风散
处方:防风3分(去芦头),薏苡仁1两,羌活3分,细辛半两,当归3分,仙灵脾1两,芎3分,肉桂3分(去皱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牛膝1两(去苗),骨碎补1两,枳实半两(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8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一
《圣惠》卷二十一:防风散
处方:防风3分(去芦头),当归1两(锉,微炒),羌活半两,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天雄半两(炮裂,去皮脐),赤箭半两,白术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细辛半两,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前胡1两(去芦头),白芷半两,莽草3分,麻黄1两(去根节),山茱萸半两,丹参3分,人参3分(去芦头)。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一
《圣惠》卷二十一:防风散
处方:防风3分(去芦头),白术3分,芎3分,白芷3分,牛膝3分(去苗),狗脊3分,萆薢3分(锉),薏苡仁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侧子1两(地裂,去皮脐),当归3分(锉,微炒),羌活3分,麻黄3分(去根节),石膏2分,桂心3分。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猪、鸡、犬肉。
摘录:《圣惠》卷二十一
《圣惠》卷二十: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川升麻1两,黄芩1两,赤芍药1两,蔓荆子1两,石膏1两,葛根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加淡竹沥半合,更煎1-2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
《圣惠》卷二十:防风散
处方:防风半两(去芦头),茯神1两,羚羊角屑半两,芎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细辛半两,桂心半两,枳实半两(麸炒微黄),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天麻3分,山茱萸3分,龙齿1两,甘菊花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
《普济方》卷五十二:防风散
处方:防风3两,荆芥穗3两,吴白芷3两,白茯苓3两,蔓荆子3两,威灵仙3两,何首乌3两,川芎3两,苦参半斤,白牵牛半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用药末3两,好浆水3升,煎5-7沸,去滓,洗面,每日早晚2次
摘录:《普济方》卷五十二
《伤寒大白》卷一:防风散
《圣惠》卷六十九: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五加皮2两,薏苡仁2两,羌活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酸枣仁1两(微炒),芎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羚羊角屑1两,当归1两(锉,微炒),枳实3两(麸炒微黄),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圣惠》卷八十二:防风散
《得效》卷十: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羌活1两(去芦),薄荷1两(去粗梗),当归1两(去尾),大黄1两,栀子1两(去须),川芎1两,蝉退20个(去足白),粉草5钱。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灯心20茎,苦竹叶10片煎,食后服。
摘录:《得效》卷十
《得效》卷十七:防风散
《得效》卷十七:防风散
处方:防风(去芦)1两,羌活5钱,黄药子5钱,白药子5钱(蜜炙),僵蚕5钱(炒),硼砂5钱,大黄5钱(纸裹,煨令香熟),荆芥5钱,细辛5钱,川芎5钱,红内消5钱,郁金5钱,山豆根5钱,甘草5钱,牙消3钱,薄荷叶半斤。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研薄荷汁同蜜少许调药。虚者少用,实者多用。
摘录:《得效》卷十七
《眼科龙木论》卷一:防风散
处方:茺蔚子2两,防风2两,桔梗2两,五味子2两,知母2两,黑参1两,川大黄1两,细辛1两,芒消1两,车前子1两,黄芩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泄其热邪。主圆翳内障。脑脂流下,肝风上冲,玉翳青白,瞳仁端正,阳看则小,阴看则大。
摘录:《眼科龙木论》卷一
《圣惠》卷六十九: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羌活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天南星半两(炮裂),天麻半两,白僵蚕半两(微炒),麻黄3分(去根节),桂心半两,芎半两,乌蛇肉半两(酒拌炒令黄),桑螵蛸半两(微炒),麝香1分(研入),朱砂1分(细研入)。
制法:上为细散,入研了药令匀。
功能主治:妇人中风,言语謇涩,肢节疼痛,皮肤不仁,口面戾。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圣惠》卷七十八: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葛根1两(锉),芎1两,生干地黄1两,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3分(炙微赤,锉),桂心3分,独活2两,汉防己3分,蔓荆子3分,藁本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防风汤(《女科百问》卷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圣惠》卷二十六: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细辛1两,赤茯苓1两,柏子仁1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桂心1两,枳实半两(麸炒微黄),赤芍药1两,山茱萸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2两(微炒),鳖甲2两(涂酥炙令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肝脏风劳,两胁虚满,筋脉拘急,不得喘息,四肢烦疼,头目不利,体多青色。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二十三: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羌活1两,黄耆1两(锉),五加皮1两,牛膝1两(去苗),丹参1两,酸枣仁1两(微炒),桂心1两,赤茯苓1两,麻黄1两(去根节),槟榔3分,当归3分,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猪、鸡、犬肉。
摘录:《圣惠》卷二十三
《圣惠》卷二十三:防风散
《圣惠》卷六十一: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白芷1两,桔梗1两(去芦头),远志半两(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芎1两,当归1两(锉,微炒),黄耆1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赤小豆1合(炒熟),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黄耆汤调下,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一
《圣惠》卷二十二:防风散
处方:防风2两(去芦头),独活1两,牛膝1两(去苗),茵芋1两,芎1两,丹参1两,赤芍药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细辛1两,泽漆1两,汉防己1两,麻黄1两(去根节),石膏1两,桂心1两,白茯苓1两,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治疹全书》卷下:防风散
处方:赤芍1两,防风(去皮)5钱,麻黄(去根节,汤泡)5钱,薄荷5钱,炙草7钱5分,赤茯苓1两,苍术(米泔浸1宿,去粗皮,晒干,炒黄)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痘疹后,感冒风湿之气,两足两膝疼痛浮肿,不能屈伸,遂成瘫痪者。
摘录:《治疹全书》卷下
《圣惠》卷三十:防风散
处方:防风3分(去芦头),山茱萸3分,羚羊角屑3分,枳实半两(麸炒微黄),黄耆2分(锉),白茯苓1两,羌活3分,黄芩半两,当归3分,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五味子半两,薏苡仁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三十
《圣惠》卷二十二:防风散
《圣惠》卷六十九: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石膏2两半,麻黄2分(去根节),细辛半两,黄芩半两,川升麻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汉防己3分,桂心半两,芎半两,羌活半两,赤茯苓半两,甘草半两(锉,炙微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中风,言语謇涩,四肢拘急,身体壮热,头疼目眩,心胸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加竹沥1合,更煎1-2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圣惠》卷八十三:防风散
处方:防风半两(去芦头),川升麻半两,羚羊角屑半两,羌活半两,石膏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加竹沥半合,更煎1-2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圣惠》卷六十九:防风散
处方:防风2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茯苓1两,远志半两(去心),细辛半两,羚羊角屑3分,生干地黄3分,赤芍药3分,沙参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酸枣仁半两(微炒),桂心半两,独活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烦热,心神惊悸,筋脉拘急,肢节疼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同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圣惠》卷七十八: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秦艽1两(去苗),亦茯苓1两,独活1两,芎1两,人参1两(去芦头),当归1两(锉,微炒),汉防己1两,白鲜皮1两(锉),白薇1两,麻黄2两(去根节),石膏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中风,口噤心闷,通身强直,腰背反偃,状如风痉。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加竹沥半合,搅匀,拗开灌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圣惠》卷七十四: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葛根1两,细辛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甘菊花半两,汉防己半两,羚羊角屑半两,桂心半两,秦艽半两(去芦头),茯神半两,桑寄生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加竹沥半合,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圣惠》卷七十:防风散
处方:防风3分(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柴胡1两(去苗),延胡索1两,桂心半两,木香半两,当归3分(锉碎,微炒),红蓝花3分,白术3分,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芎3分,赤芍药3分,琥珀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牛膝半两(去苗)。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劳气,经络不通,腹胁妨闷,发歇寒热,四肢拘急疼痛,头目不利,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
《圣惠》卷六十九: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茯神1两,独活1两,远志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龙齿1两,秦芎半两,菖蒲1两,石膏1两,牡蛎1两,禹余粮半两,蛇蜕皮1尺(烧灰),桂心半两,甘草2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风邪癫狂,或啼泣不止,或歌笑无度,或心神恐惧,或言语失常。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圣惠》卷六十九: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赤芍药1两,葛根1两(锉),黄芩1两,茵芋1两,白术1两,桂心1两,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1两(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汉防已半两,石膏1两。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拗开口温灌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圣惠》卷二十二: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麻黄3分(去根节),茯神1两,芎半两,前胡半两(去芦头),细辛半两,石膏2两,虎掌半两(汤浸洗7遍,生姜汁拌炒令黄),黄芩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加淡竹沥、荆沥各半合,更煎2-3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圣济总录》卷五:防风散
处方:防风(去叉)3分,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3分,芎藭半两,防已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人参半两,芍药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并双仁,炒)半两,甘草(炙)半两,羚羊角(镑)1两,石膏(碎)3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初得中风,四肢不收,心神昏愦,眼不识人,不能言语。服荆沥汤后,觉四体有异。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更入竹沥、葛汁各少许,再煎3-5沸,温服,日2夜1。觉减损,更服后防己竹沥汤。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
《直指》卷九:防风散
《千金》卷十三:防风散
处方:防风5两,桂心2两,天雄2两,细辛2两,朱砂2两,干姜2两,人参2两,乌头2两,附子2两,莽草2两,茯苓2两,当归2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风眩泪出,乃风毒外扰,所以眉间如虫行状。故用三建汤之天雄、乌、附佐莽草、辛、防以搜风毒,参。等、干姜兼当归、桂心以温血气,丹砂一味安镇心神,不使毒邪于犯君主也。
摘录:《千金》卷十三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防风散
处方:防风3分(去叉),人参3分,白术3分,独活3分(去芦头),草豆蔻(去皮)3分,天麻1两,芎1两,白芷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细辛半两(去苗叶),高良姜半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焙),甘草(炙)半两,京三棱(炮,锉)1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钱。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温酒调下,枣汤亦得,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医钞类编》卷十一:防风散
《圣济总录》卷十三:防风散
《博济》卷三:防风散
《朱氏集验方》卷十:防风散
处方:北防风1两(炒),川当归1两(炒),赤芍药1两(炒),牛蒡子1两(炒),荆芥穗1两2钱,蝉壳7钱半(去土),生地黄半两,香白芷半两,甘草半两,白附子半两,白僵蚕半两(去丝),何首乌半两,乌蛇肉(酒浸,去皮骨,焙干)半两,紫参7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妇人经脉不匀,气血壅滞,肺有风热,遂令遍身瘾疹,红紫成片,肌肉顽痹,皮肤粗涩,或时瘙痒。
用法用量:每服3大钱,加至4-5钱,温酒调下。如不饮酒,以蜜汤调下,终不若酒之有功。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
《普济方》卷一一三引《医方集成》:防风散
《圣济总录》卷一二八:防风散
《医方类聚》卷二十引《神巧万全方》):防风散
处方:防风3分,麻黄3分,芍药3分,防己1两,桂心1两,黄芩1两,白术1两,附子1两(炮),羚羊角屑1两,甘草半两,人参半两,芎半两,独活半两,升麻半两,石膏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卒暴风,口面僻斜,半身不遂,语不转,服竹沥汤方药不除者。
《普济方》卷一○五引《指南方》:防风散
《圣惠》卷八十九:防风散
处方:防风1分(去芦头),羚羊角屑1分,黄芩1分,人参1分(去芦头),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草(炙微赤,锉)1分,半夏半分(汤浸7遍去滑)。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防风汤(《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摘录:《圣惠》卷八十九
《圣济总录》卷十六:防风散
处方:防风3分(去叉),芎3分,山芋3分,人参3分,白术3分,远志3分(去心),独活3分(去芦头),桂3分(去粗皮),茯神(去木)3分,莽草半两(去根,酒洒,焙),天雄(炮裂,去皮脐)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匕至2钱匕,食前浸菊花酒调下,日再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六
《圣惠》卷二十七: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天麻1两,海桐皮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沉香1两,桂心3分,芎3分,白术3分,白茯苓3分,山茱萸3分,熟干地黄3分,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圣济总录》卷一二○:防风散
处方:防风3分(去叉),羌活3分(去芦头),槐白皮3分,黄芩3分(去黑心),地骨皮3分,当归(切,焙)3分,升麻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用3钱匕,水1盏,加盐少许,煎3-5沸,热漱冷吐,以愈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叉),黄耆1两(锉),旋覆花1两,枳壳1两(去瓤,麸炒),羌活1两(去芦头),独活1两(去芦头),枇杷叶1两(炙,去毛),蒺藜子(炒,去角)1两。
制法:上为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圣济总录》卷一○七:防风散
《圣济总录》卷一一八:防风散
《圣惠》卷二十六: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半(去芦头),独活1两半,白茯苓1两半,人参1两(去芦头),干姜1两(炮裂,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五加皮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当归1两,桂心1两,芎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肉极。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酒各半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圣济总录》卷一二三:防风散
处方:防风(去叉)1两,白附子3分,地骨皮半两,真麝香(研)3分,丹砂1分(研),腻粉1分(研),白术1分,马牙消1分(研),桂(去粗皮)1分,赤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温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圣济总录》卷五:防风散
处方:防风(去叉)2两,天麻3两,白僵蚕(炒)2两,白附子(炮裂)2两,乌蛇(酒炙,用肉)2两,人参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2两,羌活(去芦头)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3遍)2两,独活(去芦头)1两,蝉壳(微炙)1两半,白蒺藜(炒)1两半,芎1两,蔓荆实(揉去白皮)1两半,犀角(镑)1两,羚羊角(镑)1两,当归(切,焙)1两,槟榔(煨,锉)1两,大麻仁1两,郁李仁(汤浸,退皮并双仁,炒)1两,木香1两,牛黄(研)半两。
制法:上先将二十二味为散,次入牛黄同拌匀。每服2钱匕,食后温酒调下,日二夜一。如要丸,入麝香半两与末同研,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
《圣济总录》卷十一:防风散
《幼科直言》卷五:防风散
《圣济总录》卷十七: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叉),芎1两,荆芥穗1两,黄耆1两(锉),蒺藜子(炒)1两,人参半两(去芦头),恶实半两(炒),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食后沸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七
《得效》卷七:防风散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防风散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