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目录

《伤寒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卷中)、桂苓甘术汤(《医宗金鉴》卷五十四)。

茯苓12克 桂枝9克(去皮)白术6克 甘草)6克

功能治:温化痰饮,健脾湿。治中阳不足,痰饮停,朐胁支满,心悸,咳而气短舌苔白滑,弦滑。

用法用量:上药四味,以水600毫升,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备注:茯苓健脾湿,祛化饮为君;白术健脾燥湿,助茯苓运化水湿为臣;桂枝通阴成,益和中,调和诸药为使。配,共奏温化痰饮,健脾湿之功。

摘录:《伤寒论》

汉·《伤寒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出处: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出自汉·《伤寒论》。称“苓桂术甘汤”。

组成:茯苓四钱(12克)、桂枝三钱(9克)、白术三钱(9克)、甘草二钱(6克)。

用法:水服,每日3次。

功效:健脾湿,温阳化饮。

治:胸闷纳呆心悸,或短气而咳,或闷,呕恶纳呆舌苔白滑,弦滑。

临床应用:临床要用于治疗力衰竭、高脂血症脂肪、冠绞痛、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症等病症。

1.力衰竭:将120例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洋地黄毒苷及利尿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3个月为1个疗程。以功能纠正至I级,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各项检查基本恢复正常为临床近期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60%,组间比较有统计意义。(《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年第4期)

2.高脂血症脂肪:应用加味苓桂术甘汤短期极低热量饮食治疗脾虚湿高脂血症脂肪患者65例,与洛伐他汀治疗50例作对照,疗程3个月。以症状积分分值减少率≥90%,B超示无脂肪脂正常为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3%,对照组80.0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C、TG、LDL、ALT、AS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ALT、AST、BMI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实用医学杂志》2012年第4期)

3.冠绞痛:西医常规治疗苓挂术甘汤加味治疗冠绞痛46例,与单纯西医治疗30例作对照。以症状消失,电图显示无冠病,停药3个月无复发为显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6%,对照组76.8%,组间比较有统计意义。(《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第6期)

4.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症:对100例精神病患者在使用精神药物治疗后出现肥胖者,在原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将其随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合剂组50例,空白对照组50例,疗程8周。以疗程结束时体重下降5千克以上并达到标准体重为近期临床痊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2%,对照组1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医杂志》2003年第6期)

解:本用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病。茯苓淡渗利水;桂枝温阳降冲,助气化水;白术甘草补脾和中以制水。临床应用以胸胁支满、心悸舌苔白滑、弦滑为辨证要点。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胃炎、扩张性肌病、难治性衰、肺癌胸水尼埃病、良性位置性眩晕律失常、心包积液、产后尿潴留、尿路结石属中阳不足,水饮停的病症。

歌:苓桂术甘温药上冲胸水为殃,头眩心悸重,咳嗽短气功效彰。

摘录:汉·《伤寒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