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丸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巴戟丸
处方:巴戟30克 天门冬45克(去心;焙)五味子22.5克 肉苁蓉30克(酒浸,刮去粗皮,炙干)柏子仁22.5克 牛膝22.5克(去苗)菟丝子30克(酒浸一宿,焙干,别研为末)远志22.5克(去心)石斛22.5克(去根,锉)薯蓣22.5克 防风22.5克 (去芦头)白茯苓22.5克 人参22.5克(去芦头)熟干地黄30克 覆盆子22.5克 石龙芮22.5克 萆薢22.5克(锉)五加皮22.5克 天雄30克(炮裂,去皮、脐)续断22.5克 石南22.5克 杜仲22.5克(去粗皮,炙令微黄,锉)沉香30克 蛇床子22.5克
功能主治:补肾强筋,祛风除痹。(主治]肾劳,腰脚酸痛,肢节苦痛,目暗瞌瞌,心中恍惚,夜卧多梦,觉则口干,食不得味,恒多不乐,常有恚怒,心腹胀满,四体痹痛,多吐酸水,小腹冷痛,尿有余沥,大便不利。
注意: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鲤鱼。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巴戟丸
处方:巴戟30克,肉苁蓉30克(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石斛30克(去根,锉)鹿茸30克(去毛,涂酥,炙微黄)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薯蓣22.5克 牛膝22.5克(去苗)桂心22.5克 山茱萸22.5克 泽泻22,5克 远志22.5克(去心)熟干地黄30克 菟丝子30克(酒浸三日,曝干,另捣为末)黄耆22.5克(锉)人参22.5克(去芦头)槟榔22.5克 木香22.5克 牡丹22.5克 仙灵脾22.5克 蛇床子22.5克 续断22.5克 枳壳22.5克(麸炒微黄,去瓤)白茯苓22.5克 覆盆子22.5克
功能主治:肾脏虚寒,腰膝酸痛,阳痿尿频,不能饮食,面色无华,筋骨萎弱,起坐无力,膀胱虚冷,脐腹胀急。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巴戟丸
处方:良姜180克 紫金藤500克 巴戟天90克 青盐60克 肉桂(去粗皮)吴茱萸各120克
功能主治:元气虚惫,面目黧黑,口千舌涩,梦寐虚惊,眼流冷泪,耳作蝉鸣,腰胯沉重,百节酸痛,项筋紧急,背胛劳倦,阴虚盗汗,四肢无力。妇女子宫久冷,月脉不调,赤白带下。
《圣惠》卷九十八:巴戟丸
处方:巴戟1两,硫黄(细研,水飞过)1两,桂心1两,补骨脂(微炒)1两,硇砂(细研)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胡芦巴(微炒)1两,川椒红(微妙)1两,木香1两,肉苁蓉(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1两,吴茱萸(汤浸7遍,焙干,微炒)1两。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以羊肾3对,切去筋膜,好酒3升,熬令稠烂,研和诸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元虚惫,脐腹疼痛,小便滑数,颜色萎黄,手足常冷,饮食无味,四肢少力。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圣惠》卷九十八:巴戟丸
处方:巴戟1两,鹿茸(去毛,涂酥,炙微黄)1两,蛇床子1两,远志1两,薯蓣1两,熟干地黄1两,山茱萸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补骨脂(微炒)1两,菟丝子粉1两,肉苁蓉(酒浸3宿,刮去皱皮,炙干)1两,白茯苓1两,桂心1两,硫黄(细研,水飞过)1两。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巴戟丸
处方:巴戟天(去心)1两,羌活(去芦头)1两,独活(去芦头)1两,茴香子(炒)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木香1两,桂(去粗皮)1两,槟榔(生,锉)1两,牛膝(去苗,酒浸,焙)1两,当归(切,焙)1两,半夏(汤浸7遍,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1两,草豆蔻(去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沉香(锉)1两,白附子(炮)1两,天麻1两,肉苁蓉(酒浸两宿,焙)1两,荜茇1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1两,京三棱(炮,锉)1两,甘草(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白豆蔻(去皮)1两。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巴戟丸
处方:巴戟天(去心)半两,干姜(炮)半两,沉香(锉)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肉苁蓉(酒浸,切,焙)半两,茴香子(炒)半两,牛膝(酒浸,切,焙)半两,硇砂1分(浆水飞过,别研)。
制法:上为末,猪肾1对,湿纸裹煨熟,薄切作片,入盐1分,无灰酒少许,同研烂,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日服30丸,空心、日午、临卧时以盐汤或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圣惠》卷九十八:巴戟丸
处方:巴戟1两,石斛(去根,锉)1两,补骨脂(微炒)1两,桂心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川椒红(微炒)1两,木香1两,诃黎勒皮1两,肉苁蓉(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1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末,用白羊肾7对,去筋膜细切,以酒5升,熬令熟烂,研拌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医方类聚》卷一一七引《神巧万全方》:巴戟丸
处方:巴戟(去心)半两,覆盆子半两,紫菀半两,贝母(微煨)半两,百部半两,款冬花半两,五味子半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半两,射干半两,芫花根皮半两,紫苏子(炒)半两,干姜(炮)半两,陈橘皮(去瓤)半两,白石英(研,水飞过)1两,钟乳粉1两,杏仁(去皮,麸炒)1两。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1日3次。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巴戟丸
处方:巴戟天(去心)1两,茴香子(炒)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人参1两,附子(大者,炮裂,去脐皮)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槟榔(锉)半两。
制法:上为末。别用羊肾2对,细切去筋膜,入盐半两,同研细,将药末同研得所,如干即入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一:巴戟丸
处方:巴豆10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大戟半两(锉碎,微炒),甜葶苈半两(生用),川大黄(锉碎,微炒)半两,桂心半两,芫花半两(醋拌,炒令干),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炒,别研)。
《圣惠》卷四十四:巴戟丸
《圣惠》卷二十八:巴戟丸
处方:巴戟1两,菟丝子(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1两,石斛(去根,锉)1两,松子(去皮)1两,桂心1两,人参(去芦头)1两,牛膝(去苗)1两,羌活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茯苓1两,钟乳粉2两,云母粉2两,肉苁蓉(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令干)2两,干熟地黄2两,甘菊花3分,五味子3分,防风(去芦头)3分。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张氏医通》卷十四:巴戟丸
处方:巴戟(去骨)两半,生地黄(酒焙)两半,桑螵蛸(切破,炙)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山药1两,山茱萸肉1两,菟丝子(酒煮)1两,附子(炮)5钱,肉桂(勿见火)5钱,远志(甘草汤泡,去骨)4钱,石斛(去根)8钱,鹿茸1对(酥炙)。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卧时,米饮、温酒任下,羊肾汤亦佳,黄丝汤尤妙。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四
《普济方》卷一五四:巴戟丸
《局方》卷五(续添诸局经验秘方):巴戟丸
处方:良姜6两,紫金藤16两,巴戟3两,青盐2两,肉桂(去粗皮)4两,吴茱萸4两。
功能主治:补肾脏,暖丹田,兴阳道,减小便,填精益髓,驻颜润肌。主元气虚惫,面目黧黑,口干舌涩,梦想虚惊,眼中冷泪,耳作蝉鸣,腰胯沉重,百节酸疼,项筋紧急,背胛劳倦,阴汗盗汗,四肢无力,及妇人子宫久冷,月脉不调,或多或少,赤白带下。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巴戟丸
处方:巴戟天(去心)1两,熟干地黄(焙)2两半,五味子2两半,黄耆(锉)1两3分,牛膝(酒浸,切,焙)1两半,牡蛎(煅)半两,菟丝子(洒浸,别捣,焙)1两,干姜(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桂(去粗皮)1两,白术2两,肉苁蓉(酒浸,切,焙)2两半。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巴戟丸
处方:巴戟天(去心)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茴香子(炒)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荜澄茄1两,当归(切,炒)1两,蜀椒(去目及闭口,炒出汗)1两,吴茱萸(汤浸,焙干,炒)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木香1两,人参1两。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圣惠》卷二十六:巴戟丸
处方:巴戟1两,远志1两(去心),五味子1两,牛膝1两(去苗),熟干地黄3两,柏子仁1两,桂心1两,肉苁蓉2两(酒浸,削去皱皮,炙干),鹿茸1两半(去毛,涂酥,炙微黄),菟丝子1两半(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补骨脂1两,干漆1两(捣碎,炒令烟出)。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二十六:巴戟丸
处方:巴戟1两,天门冬1两半(去心,焙),五味子3分,肉苁蓉1两(酒浸,刮去粗皮,炙干),柏子仁3分,牛膝3分(去苗),菟丝子1两(酒浸1宿,焙干别捣为末),远志3分(去心),石斛3分(去根,锉),薯蓣3分,防风3分(去芦头),白茯苓3分,人参3分(去芦头),熟干地黄1两,覆盆子3分,石龙芮3分,萆薢3分(锉),五加皮3分,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续断3分,石南3分,杜仲3分(去粗皮,炙令微黄,锉),沉香1两,蛇床子3分。
功能主治:除万病,久服延年。主肾劳,腰脚酸疼,肢节苦痛,目暗(目荒)(目荒),心中恍惚,夜卧多梦,觉则口干,食不得味,恒多不乐,常有恚怒,心腹胀满,四体痹疼,多吐酸水,小腹冷痛,尿有余沥,大便不利。
注意:忌生冷、油腻、鲤鱼。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巴戟丸
处方:巴戟天(去心)1两半,肉苁蓉(酒浸,去皴皮,切,焙)2两,牛膝(去苗,同苁蓉酒浸)1两,山芋1两,杜仲(去粗皮,炙,锉)1两半,续断1两,蛇床子1两,菟丝子(酒浸,焙,别捣)1两1分,白茯苓(去黑皮)1两,山茱萸1两1分,五味子1两1分,远志(去心)1两。
功能主治:服药50日后,筋骨健壮,百日后面如童颜,久服令人精满充溢;令人多子。主虚劳,肾气衰弱,小便白浊,阴囊湿痒;羸瘦多忘,面无颜色;男子阳道衰弱。
如精涩,更加柏子仁3分,如精虚,加五味子1两半,阳弱加续断1两半。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圣惠》卷九十八:巴戟丸
处方:巴戟1两,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石斛1两(去根,锉),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薯蓣3分,牛膝3分(去苗),桂心3分,山茱萸3分,泽泻3分,远志3分(去心),熟干地黄1两,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黄耆3分(锉),人参3分(去芦头),槟榔3分,木香3分,牡丹3分,仙灵脾3分,蛇床子3分,续断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茯苓3分,覆盆子3分。
功能主治:久服驻颜色,养精志。主丈夫下焦久积风冷,肾脏虚乏,腰膝酸痛,小便数;阳道衰,不能饮食,面无颜色,筋骨痿弱,起坐无力,膀胱虚冷,脐腹胀急。
用法用量:每日服20丸,渐加至30丸,空心盐汤送下;温酒送下亦得。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圣济总录》卷五十三:巴戟丸
处方:巴戟天(去心)1两半,桑螵蛸(切破,以麸炒,令麸黑色为度)1两,远志(去心)3分,肉苁蓉(酒浸,去皴皮,切,焙)1两,杜仲(去粗皮,涂酥,锉,炒)3分,石斛(去根)3分,山芋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续断1两,鹿茸(涂酥炙,去毛)3分,龙骨3分,菟丝子(酒浸1宿,别捣)3分,生干地黄(焙,别于木臼内捣)1两,五味子3分,山茱萸3分,桂(去粗皮)3分。
制法:上16味,除别捣2味外,捣罗为末,然后入别捣者相和,再罗,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医学发明》卷九:巴戟丸
处方:五味子、川巴戟(去心)、肉苁蓉、人参、菟丝子、熟地黄、覆盆子、白术、益智仁(炒)、骨碎补(洗去毛)、白龙骨、茴香、牡蛎各等分。
功能主治:收敛精气,补真戢阳,充越肌肤,进美饮食;补精神,止汗。主肝肾两伤,精气衰弱,脉象空虚,悲愁欲哭,面色夭白,为脱精脱神。
摘录:《医学发明》卷九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巴戟丸
处方:巴戟天(去心)3分,黄耆(锉)1两,远志(去心)3分,牛膝(去根,酒浸,焙)3分,熟干地黄(焙)3分,山芋3分,桂(去粗皮)半两,五味子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猪肾1对(去脂膜,破开,纳蜀椒49粒,盐花少许拌匀,湿纸裹,煨熟,去椒,细研如糊,搜诸药)。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朱氏集验方》卷八:巴戟丸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