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元通气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复元通气散
处方:舶上茴香(炒)、穿山甲(蛤粉炒.去粉),各二两;南木香(不见火)一两半,延胡索(擦去皮)、白牵牛(炒.取末)、陈皮(去白)、甘草(炒),各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疮疖痈疽,方作赤,初发疼痛,及脓已溃、未溃,小肠气、肾痈、便毒,腰痛气刺,腿膝生疮,及妇人吹奶。
用法用量:每服一大钱,热酒调。
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复元通气散
处方:舶上茴香(炒)穿山甲(锉,蛤粉炒,去粉)各60克 南木香(不见火)45克 延胡索(擦去皮)白牵牛(炒,取末)陈皮(去白)甘草(炒)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疮疖痈疽初起,焮赤疼痛,及小肠气,肾痈,便毒,腰痛气刺,腿膝生疮,妇人吹奶。
《活法机要》:复元通气散
《秘传外科方》:复元通气散
《医学正传》卷六引《局方》:复元通气散
《直指》卷二十三:复元通气散
处方:穿山甲(酒浸,炙焦)2两,天花粉(酒浸1宿,焙)1两,白芷1两,舶上茴香(炒)1两,白牵牛末(炒)1两,延胡索(擦去皮)1两,南木香1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青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便毒初发。
摘录:《直指》卷二十三
《医方类聚》卷八十八引《管见良方》:复元通气散
处方:木香3钱,大黄(煨)3钱,粉草(炙)3钱,皂角刺(锉,炒)3钱,瓜蒌子(炒)半两,青木香半两,天花粉半两,黄荆子半两,穿山甲(地灰炒焦)半两,白芷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痈疖,发背,恶疮,遍身生疮,气不顺,胸膈刺痛,挫气腰疼,肾气发动。
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酒调下。
《局方》卷八(续添诸局经验秘方):复元通气散
处方:舶上茴香(炒)2两,穿山甲(锉,蛤粉炒,去粉)2两,南木香(不见火)1两半,延胡索(擦去皮)1两,白牵牛(炒,取末)1两,陈皮(去白)1两,甘草(炒)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疮疖痈疽,方作焮赤,初发疼痛,及脓已溃、未溃,小肠气、肾痈、便毒,腰痛气刺,腿膝生疮,及妇人吹奶。气不宣流或成疮疖,并闪挫腰胁,气滞疼痛。
《普济方》卷一八二:复元通气散
处方:陈皮2两,青皮(去白)2两,白药子1两半(半两炒),广木香半两,甘草1两8钱(半生半熟),川山甲1两3钱(酥炙),牡蛎(烧)半两,乳香半两(另研),江米5钱,白僵蚕5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诸风诸气,气滞不通,肢节烦痛,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
用法用量:每服3钱,酒调下。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如大便燥,后服通气丸。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二
《普济方》卷一八二:复元通气散
处方:柴胡(去白)3分,桂(去粗皮)3分,桃仁(去皮尖双仁,麸炒黄)3分,木香3分,吴茱萸3分,干姜(炮)3分,细辛(去毛叶)3分,桔梗(锉)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芎3分,大黄(锉,炒)2两。
功能主治:和血。内消疮肿。主诸气涩闭,耳聋头痛,腹皮痈疮无头,一切刺痛、痈肿。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二
《疮疡经验全书》卷二:复元通气散
《赤水玄珠》卷三:复元通气散
《医学入门》卷八:复元通气散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