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豆附丸

目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豆附丸

肉豆蔻)白茯苓附子,去脐)各120克 木香(不见干姜肉桂(去粗皮)各60克 丁香(不见)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姜汁、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温补脾理气和中。胃虚弱,冷,泄泻注下腹痛肠鸣。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50~100,用生姜汤或粥饮吞下,空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卷六

《济生》卷四:豆附丸

肉豆蔻(面裹)2两,附子,去皮脐)2两,良姜(锉,)2两,诃子(面裹)2两,干姜)2两,赤石脂)2两,阳起石)2两,龙骨(生用)2两,白矾(枯)2两,白茯苓(去皮)1两,桂(不见)1两,细辛(洗)1两。

制法:上为细末,面湖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久虚下泄泻不止,肠滑不,日夜无度,全不进食;一切虚寒泄泻困乏。

用法用量:本白矾以上药物用量原缺“各”,据《医大成》补。

摘录:《济生》卷四

《医方大成》引《幼幼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四四):豆附丸

肉豆蔻1分,附子1分()。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如粟米大。

功能治:小儿搐搦,吐泻。

用法用量:饭饮送下。

摘录:《医大成》《幼幼》(见《医类聚》卷二四四)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豆酱散

下一篇 豆附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