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胃散
《古今医鉴》卷六:调胃散
《普济方》卷三九六:调胃散
处方:人参(去芦)、陈皮(去白)、白术、苍术、白茯苓(去皮)、桔梗(炒)、缩砂仁、厚朴(姜制)、肉豆蔻、扁豆(姜炒)、薏苡仁(炒)、山药、石莲肉(去心)、粉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冷痢。
用法用量:猪肉拌食。
痢不止,加诃子肉;吐不止,加丁香;吐痢内虚,可酌加附子、木香;重者,加白姜。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六
《御药院方》卷三:调胃散
处方:藿香2两,甘草(炙)2两,陈皮(去白)2两,半夏曲(每1两用生姜3两半)2两,厚朴(每1两用姜1两拌制)2两。
制法:上同为细末。
功能主治:阴阳气不和,三焦痞隔,五劳七伤,山岚瘴气,八般疟疾,四时伤寒,头目肢节疼痛,心腹胀满,呕逆恶心,痰涎咳嗽,手足虚肿,五种隔气噎塞,寒热水泻诸痢,妇人产后蓐劳,脾胃不和,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本方为细末,生姜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名“调胃丸”。每服五十丸,食前生姜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三
《伤寒标本》卷下:调胃散
《痘科类编释意》卷四:调胃散
处方:苍术(米泔浸去粗皮)8钱,厚朴(姜汁炒)5钱,陈皮5钱,茯苓2钱,丁香2钱,甘草2钱,白术2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胃热助手少阳火入于手太阴肺,故红点如斑,出于皮毛间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温服;或研细,沸汤入盐点服2-3钱。
摘录:《痘科类编释意》卷四
《准绳·幼科》卷三:调胃散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调胃散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调胃散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