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调气养神汤

目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调气养神汤

龙眼肉24克 柏子仁15克 生龙骨(捣碎)15克 生牡蛎(捣碎)15克 远志(不)6克生地黄18克 天门冬12克 甘松6克 生麦9克 菖蒲6克 甘草4.5克 镜面朱砂0,9克(研细,用头次药汤两次送服)

功能治:滋清心思虑过度,伤其神明;或因思虑过度,暗生热,消耗,以致肝气,上冲头部,扰乱神经,知觉错乱,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而不至于疯狂过甚者。

用法用量:磨取铁锈浓水药。

备注:此乃养神明,滋心血,理肝气,清虚热也。龙眼肉色赤人,且多津液,最能滋补分,兼能保和心气之耗,故以之为药。柏子仁养肝,兼能镇(水能养木,兼能镇木),又与龙骨、牡蛎之善于敛戢肝火肝气者同用,则肝火肝气自然不挟上升,以扰乱神经。用生地黄者,取其能泻上焦之虚热,更能助龙眼肉生。用天门冬者,取其凉润之性,能清心宁棹,即以燥痰。用远志、菖蒲者,取共能窍,利涎,且能通神明。用朱砂铁锈水者,以共皆能镇安神经,又能定。用生麦者,诚以为将军之官,中寄相火,若但知敛之镇之,或激动共反应之力,故又加生麦,以将顺其性。盖麦用能消食,生用则替舒肝气。至子甘松中医用之以清热、瘀,逐痹;西医则推为安养神经之妙药,而兼能治霍乱转筋。盖神经不失其所司,则筋可不转,此亦足见安养神经之效。

摘录:《医衷中参西录》上册

《衷中参西》上册:调气养神汤

龙眼肉8钱,柏子仁5钱,生龙骨(捣碎)5钱,生牡蛎(捣碎)5钱,远志(不)2钱,生地黄6钱,天门冬4钱,甘松2钱,生麦3钱,菖蒲2钱,甘草1钱半,镜面朱砂(研细,用头次药汤2次送服)3分。

功能治:养神明,滋心血,理肝气,清虚热其人思虑过度,伤其神明,或更因思虑过度,暗生热,其,消耗日甚,以致肝气,上冲头部,扰乱神经,致神经失其所司,知觉错乱,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而不致于疯狂过甚者。

用法用量:磨取铁锈浓水药。

各家论述:龙眼肉色赤入,且多津液,最能滋补分,兼能保和心气之耗,故以之为药;柏树杪向西北,禀金水之精气,其实采于仲冬,饱受霜,且多含油质,故善养肝,兼能镇(水能养木,金能镇木),又与龙骨,牡蛎之善于敛戢肝火肝气者同用,则肝火肝气自不挟上升,以扰乱神经也;用生地黄者,取其能泻上焦之虚热,更能助龙眼肉生也;用天门冬者,取其凉润之性,能清心,即以燥痰也;用远志、菖蒲者,取其能窍,利涎,且能通神明也;用朱砂铁锈水者,以其皆能镇安神经,又能定也;用生麦者,诚以为将军之官,中寄相火,若但知敏之镇之,或激动其反应之力,故又加生麦,以将顺其性,盖麦用能消食,生用则善舒肝气也。至于甘松,用之以清热、瘀、逐痹,兼有安养神经之效。

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调气丸

下一篇 调气养胃和中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