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汤
《灵枢》卷十:半夏汤
用法用量:上二味,以流水600毫升,煮取360毫升,每次服180毫升,一日二次分服。
摘录:《灵枢》卷十
方出《外台》卷十引《必效方》,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三:半夏汤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焙)3分,人参3分,柴胡(去苗)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半两,竹茹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芦根(锉)半两,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5两,白术3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人参2两,桂(去粗皮)2两,甘草(炙)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留饮不除,胸中痰冷。冷痰癖饮,胸膈痞满,呕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同煎取1盏,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姜汁制,焙)1两,前胡(去芦头)1两,紫菀(去苗土)1两,人参3分,诃黎勒(煨,取皮)3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炒)3分。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半夏汤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去滑,焙)3分,白术1两,人参1两,桂(去粗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2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3个(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半夏汤
处方:半夏(陈者,汤洗去滑,焙干)1两,葶苈(纸上炒)1两,麦门冬(去心,焙干)2两,芦根(锉碎)3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小麦净淘半合,生姜半枣大(切),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焙干)1两半,桑根白皮(炙,锉)1两半,细辛(去苗叶)1两半,前胡(去芦头)1两半,桔梗(炒)1两,甘草(炙,锉)1两,贝母(去心)1两,柴胡(去苗)1两,人参1两,诃黎勒(微煨,去核)1两,白术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3个(擘破),生姜半分(拍碎),煎至7分,去滓温服,食后、夜卧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圣济总录》卷八十二:半夏汤
处方:半夏2两(汤洗去滑,炒黄),桂(去粗皮)3两,干姜(炮)1两,蜀漆1两半,甘草(炙,锉)半两,人参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空腹、日午,晚间各1次。初服稍停药力,恐气上不得下,宜减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千金》卷八:半夏汤
处方:半夏1升,生姜1升,芍药3两,茯苓3两,桂心3两,橘皮3两,五味子3两,附子5两,白术4两,甘草2两,大枣30个,大麻仁1升(熬研为脂)。
功能主治:温中下气。主脾寒,言声忧惧,舌本卷缩,嗔喜无度,惛闷恍惚,胀满。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煮取3升,去滓,下大麻脂,更上火1沸,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合《近效》白术附子汤、桂枝汤、二陈汤三方,但加麻仁、五味以滋术、姜、半夏之燥,而风毒化脾寒散矣。
摘录:《千金》卷八
《千金》卷七:半夏汤
处方:半夏1升,桂心8两,干姜5两,甘草2两,人参2两,细辛2两,附子2两,蜀椒2合。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为3服。初稍稍进,恐气冲上,格塞不得下,小小服,通人气耳。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脚气用补,乃证治之变。此以病久正气伤惫,浊邪亢剧,不得已而用四逆加人参汤,更加半夏、蜀椒、桂心、细辛专散入腹冲胸浊阴之气为急,若兼攻外毒,则救里势分不能克济专攻矣。观方后服法,一以元气式微,难胜骤补;一以病气悍逆,虑其格塞;一以药力峻温,恐其僭上,所以只宜小小服之,以通人气,非洗心体会,不知谅人元气之奥。
摘录:《千金》卷七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半夏汤
《圣济总录》卷八十二:半夏汤
《千金》卷十五:半夏汤
处方:半夏8两,宿姜8两,茯苓3两,白术3两,杏仁3两,竹叶(切)1升,橘皮4两,芍药4两,大枣20个。
功能主治:承气,泄实热。主脾劳实,四肢不用,五脏乖反胀满,肩息,气急不安。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脾劳津耗则浊气逆满不安,故以橘、半、苓、术涤痰,宿姜、大枣安中,杏仁、竹叶泄热,芍药收敛阴气。
摘录:《千金》卷十五
《杏苑》卷四:半夏汤
《叶氏女科》:半夏汤
处方:陈皮(去白,盐水炒)1钱,半夏(姜制,炒黄)1钱,茯苓1钱,子芩(酒炒)8分,枳壳(麸炒)8分,紫苏8分,甘草(炙)5分。
功能主治:妊娠2月,气血不足,胎气始盛,逆动胃气,恶心呕吐,饮食少进。
摘录:《叶氏女科》
《古今医彻》卷二:半夏汤
《古今医彻》卷四:半夏汤
摘录:《古今医彻》卷四
《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半夏汤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炒干)1两,桂(去粗皮)半两,甘草(炙)1分,槟榔(锉)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医方类聚》卷一一九引《王氏集验方》:半夏汤
《圣济总录》卷四十二:半夏汤
处方:半夏(为末,生姜汁和作饼,晒干)1两半,酸枣仁1两半,黄芩(去黑心)半两,远志(去心)1两半,山栀子(去皮)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秫米3大合。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胆实热,口苦,冒冒气满,食饮不下,咽干心胁痛,不能转侧,头目连缺盆皆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生地黄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二
《圣济总录》卷四十: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去滑,切,焙)3两,人参2两,赤茯苓(去黑皮)4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
《千金》卷十六:半夏汤
《圣济总录》卷一二三: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浸去滑7遍)2两,射干1两,干姜(炮)1两,紫菀(去苗土)1两,桂(去粗皮)1两,当归(切,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独活(去芦头)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病久者,加大黄1两半;初秋夏月暴雨冷,及天行暴热,喜怒伏于内,宜加生姜2两,干姜、茱萸、枳实各1两。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切,焙)1两,人参3分,甘草(炙,锉)3分,栝楼根(锉)3分,桂(去粗皮)3分,石膏1两1分,小麦1两半,赤小豆1分,吴茱萸(汤洗,焙干)1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2个(擘破),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圣济总录》卷一五○: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晒干)1两,人参1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细辛(去苗叶)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槟榔(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切),同煎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2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甘草(炙,锉)1两半,当归(微炙)1两半,黄耆(锉)1两半,阿胶(炙令燥)2两,人参1两,黄芩(去黑心)1两,旋覆花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葱白2寸,生姜半分(切),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半夏汤
处方:半夏半两(生姜汁淹浸1宿,切,焙),贝母(去心)1两,柴胡(去苗)1两,猪牙皂荚(炙,去皮)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同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半夏汤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浸7遍,焙),黄芩(去黑心)2两,土瓜根2两,赤茯苓(去黑皮)3两,桂(去粗皮)枳壳(去瓤,麸炒)1两,白术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发,体黄瘦,不能饮食,心腹痞结,起居腰背急痛,嗜卧。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两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大枣2枚(擘),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卫生总微》卷十:半夏汤
《圣济总录》卷四十: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焙)2两,甘草(炙)1两,人参1两,前胡(去芦头)1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切),豉50粒,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济生》: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泡7次)、白术、茯苓(去皮)、人参、橘皮(去白)、附子(炮,去皮脐)、木香(不见火)、桂心(不见火)、大腹皮、甘草(炙)各等分。
功能主治:肉虚极,体重,胁引肩背不可以动,动则咳嗽,胀满,留饮痰癖,大便不利。
《千金》卷十六:半夏汤
处方:半夏1升,生姜8两,前胡4两,茯苓5两,甘草1两,黄芩2两,人参2两,杏仁3两,枳实3两,白术5两(一方用栀子仁2两)。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胸中大热者,沉冷服之。
大小便涩,加大黄3两。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胸中客热,良由风热内陷所致,故以前胡、黄芩、杏仁开提于上,枳实、半夏、生姜疏豁于中,参、术、苓、甘护持正气,不使伤犯津液,自然胃气安和,二便如常矣。
摘录:《千金》卷十六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去滑,焙干为末,以姜汁和作曲,焙干)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研)2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陈橘皮(去白,炒)2两,甘草(炙,锉)1两,干姜(炮)3分。,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保命集》卷中:半夏汤
《保命集》卷下:半夏汤
处方:半夏曲1两半,桂7钱半(去皮),大黄5钱,桃仁30个(去皮尖,炒)。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胎衣不下,或子死腹中,或血冲上昏闷,或暴血下,及胞干而不能产者。
用法用量:先服四物汤2-3服,次服半夏汤3钱,加生姜3片,水1盏,煎去3分。食后如未效,次服下胎丸。
摘录:《保命集》卷下
《普济方》卷一九八引《卫生家宝》:半夏汤
《续易简》卷三:半夏汤
《朱氏集验方》卷五引罗监税方:半夏汤
《三因》卷八:半夏汤
处方:茯苓2两,白术2两,杏仁(麸炒,去皮尖)2两,橘皮2两,芍药2两半夏(汤浸7遍)4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脾劳实热,四肢不和,五脏乖戾,胀满肩息,气急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大枣2个,煎7分,不拘时候服。
摘录:《三因》卷八
《外台》卷十引《古今录验》:半夏汤
处方:当归2两,防风2两,黄耆2两,柴胡半斤,细辛1两,麻黄(去节)1两,人参1两,杏仁50粒,桂心3两,半夏1升(洗),大枣20枚,生姜5两,黄芩1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上气,五脏闭塞,不得饮食,胸中胁下支胀,乍去乍来,虚气结于心中,伏气住胃管,唇干口燥,肢体动摇,手足疼冷,梦寐若见人怖惧。
用法用量:以水1斗,先煮麻黄1沸,去上沫,更入水1升及诸药,煮取5升,分为5服,日3夜2。
注意:忌羊肉、生葱、生菜、饧等。
摘录:《外台》卷十引《古今录验》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去滑7遍)4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3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千金》卷十六:半夏汤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炒令干),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白术3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焙)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桔梗(炒)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柴胡(去苗)1两,防风(去叉)1两,前胡(去芦头)1两,细辛(去苗叶)1两,白芷1两,紫菀(去土)1两,款冬花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稍热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千金》卷十:半夏汤
处方:半夏1升,生姜1两,黄芩1两,茵陈1两,当归1两,前胡2两,枳实2两,甘草2两,大戟2两,茯苓3两,白术3两。
功能主治:酒僻荫胸,心胀满,骨肉沉重,逆害饮食,乃至小便赤黄。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茯苓丸治胸中寒饮,故用蜀椒、干姜;半夏汤治胃中热痰,故用黄芩、生姜。此方中前胡、甘草则前方杏仁之意,此方中大戟即前方甘遂之意,其余则两方并用,总皆健运中气之品,中气健运虽根本,虚劳药无不应,酒疸无容留之患矣。
摘录:《千金》卷十
《千金》卷十七:半夏汤
功能主治:逆气心腹满,气上胸胁痛,寒冷心腹痛,呕逆及吐不下食,忧气结聚;亦治霍乱后吐逆腹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3升,分4服,日3夜1。人强者,作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方专以破气为主,故于七气汤中除去人参、甘草,易入橘皮以破滞气。
摘录:《千金》卷十七
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八十二:半夏汤
《苏沈良方》卷五:半夏汤
《朱氏集验方》卷五:半夏汤
《云歧子脉诀》:半夏汤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半夏汤
处方:半夏1两(汤洗7遍,炒干),白茯苓(去黑皮)1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人参半两,白术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分(拍碎),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普济方》卷一六五:半夏汤
处方:半夏曲1两,神曲1两(微炒),麦糵半两(炒),甘草2两,生姜6两(去皮,湿纸裹,慢火煨熟,切作片子,烂研,同上4味捏作饼子),杏仁1两半,丁香半两(焙),陈皮,盐4两(炒)。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每服1-2钱,沸汤点之。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五
《千金翼》卷五:半夏汤
《普济方》卷二三三:半夏汤
《普济方》卷三九五:半夏汤
《圣惠》卷九:半夏汤
处方: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去滑,姜汁制)2两,黄芩(去黑心)2两,旋覆花3分,赤茯苓(去黑皮)2两,麦门冬(去心)2两,桑根白皮2两,大腹(连皮子,锉)5颗。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江东脚气,始脚胫酸重,恶心,头旋呕吐,腹中刺痛,胸中塞闷,时憎寒壮热如疟状。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2个(擘破),生姜1分(拍碎),煎取7分,去滓,空腹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幼幼新书》卷三十四引《婴孺方》:半夏汤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切,焙)2两,麻黄(去节煎,掠去沫,焙)3分,杜蘅3分,芍药3分,枳实(去瓤,麸炒)3分,细辛(去苗叶)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3分,乌梅肉(炒)3分,松萝半两,淡竹叶(切)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下气除热。主肝劳实热,闷怒,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气逆不下,胸中满塞。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煎至8分,去滓温服,空腹、食后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去滑,焙)3分,桔梗(锉)3分,槟榔2枚(煨,锉),桑根白皮(炙,锉)半两,百部(焙)半两,贝母(去心,炒)半两,甘草(炙,锉)半两,款冬花半两,吴茱萸(水浸1宿,焙干,炒)半两,紫菀(去苗土)半两,泽漆叶1分,旋覆花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上气咳嗽,兼肺劳涕唾稠粘,及有脓血,皮肤干焦,作则寒热,饮食不下,喘息不调,日渐瘦悴,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2个(擘),煎至7分,去滓,空腹温服,日午、夜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去滑,焙干)半两,槟榔半两,柴胡(去苗)1两,桔梗(炒)1两,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白术1两,陈橘皮(去白)3分。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煎至1盏,去滓,空腹分温2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浸去滑,焙干)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炒)2两,芍药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白术1两半,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别研)1两半。
制法:上六味,除杏仁外,粗捣筛和匀。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加大枣2个(擘破),生姜1分(拍碎),煎至1盏,去滓,分温2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圣济总录》卷九十: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去滑7遍,炒干)2两,白茯苓(去黑皮)4两,糯米(炒黄)1合。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东流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1盏,去滓,空腹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去滑,焙干)3两,芎藭1两半,细辛(去苗叶)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干姜(炮)1两半,人参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桂(去粗皮)1两,甘草(炙,锉)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杏仁30枚(汤浸,去皮尖双仁,生研)。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止痛益气。主脉极虚寒,咳嗽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甚则咽肿喉痹。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1盏,去滓,分温2服,早、晚、食后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焙,切)3两3分,人参1两3分,白茯苓(去黑皮)2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煎至1盏,去滓温服,如人行8-9里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去滑,焙)3两,白术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桂(去粗皮)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肉极虚寒,脾咳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痛,不可以动,动则咳,脾胀满,留饮痰癖,大小便不利,少腹切痛,膈上寒。
用法用量:每用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1盏,去滓,分温2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圣济总录》卷一○三: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去滑)1两,细辛(去苗叶)1两,枳壳(去瓤,麸炒令黄)2两,前胡(去芦头)2两,乌梅肉(细切)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同煎7分,去滓,食后、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校注妇人良方》卷三:半夏汤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半夏汤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炒干)半两,木通(锉)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葛根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羚羊角(镑)1分,升麻1分半,麻黄(去根节)3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伤寒发汗不解,变成狐惑,寒热无常,心中燥闷,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半夏汤
处方:半夏3两(汤洗7遍,焙令干),黄芩(去黑心)1两半,百合1两半,干姜(炮裂)1两,黄连(去须锉,微炒)1两,人参1两,甘草(炙令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3个(擘破),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圣济总录》卷三十三: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焙干)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茯苓(去黑皮)3分,前胡(去芦头)3分,木通(锉)3分。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半盏,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伤寒论》:半夏汤
功能主治:散寒通阳,涤痰开结。主少阴客寒咽痛,伏气咽痛;伏气之病,谓非时有暴寒中人,伏气于少阴经,始不觉病,旬日乃发,脉微弱,法先咽痛,似伤寒,非喉痹之病,次必下利者;少阴病,咽中痛,恶寒呕逆;少阴病,为寒邪所客,痰涎壅塞,其人但咽痛而无燥渴、心烦、咽疮、不眠诸热证。
临床应用:咽痛:郑某某,女。身体素弱,有痰嗽宿疾,因娶媳期届,心力俱劳,引起恶寒、发热、头痛等证,咽喉疼痛尤剧,卧床不起,吞咽困难,脉象两寸浮缓,咽部颜色不变。治以《伤寒论》半夏汤原方,嘱徐徐咽下,服2剂;寒热、痰嗽、咽痛等顿消,继以扶正而愈。
用法用量:半夏桂枝甘草汤(《活人书》卷十七)、半夏桂甘汤(《直指》卷二十一)。
各家论述:1.《古方选注》:少阴之邪,逆于经脉,不得由枢而出,用半夏入阴散郁热,桂枝、甘草达肌表,则少阴之邪,由经脉而出肌表,悉从太阳开发,半夏治咽痛,可无劫液之虞。
2.《伤寒经注》:方中半夏辛温涤痰,桂枝辛热散寒,甘草甘平缓痛。
摘录:《伤寒论》
《外台》卷八引《范汪方》:半夏汤
《医心方》卷九引《范汪方》:半夏汤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切,焙干)1两,芦根1两,淡竹茹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千金》卷十六引《集验方》:半夏汤
处方:干姜4两,石膏4两,桔梗2两,人参2两,桂心2两,半夏1升,吴茱萸2升,小麦1升,甘草1两,赤小豆30粒。
功能主治:饮食辄噎。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去滑,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款冬花1两,麻黄(去根节)1两,干姜(炮)1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圣惠》卷十三:半夏汤
处方: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黄芩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赤茯苓3分,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连1分(去须)。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3-4日,不能卧,但欲起,胸中结热烦闷,脉洪大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2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外台》卷七引《广济方》:半夏汤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去滑,炒)1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白术1两半,人参半两,羚羊角(镑)半两,吴茱萸(汤浸3度,焙干,炒)2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脚气,因热频服冷药伤胃,胃中痰冷,呕逆不下食,心下坚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同煎至6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外台》卷八引《必效方》:半夏汤
《千金》卷十七:半夏汤
处方:半夏1升,生姜1斤,桂心4两,甘草2两,厚朴2两,人参3两,橘皮3两,麦门冬3两。
功能主治:肺劳虚寒,心腹冷,气逆游气,胸胁气满,从胸达背痛,忧气往来,呕逆,饮食即吐,虚乏不足。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劳乏而胸中阳气不布,浊阴上攻逆满,原非本虚之谓,故用参、桂、姜、半温中,麦冬、甘草滋肺,即兼厚朴、橘皮开泄滞气,胸中阳气得人参、姜、桂守护之力,则浊阴不复上矣。
摘录:《千金》卷十七
《千金》卷十八:半夏汤
《圣济总录》卷四十二: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去滑,焙)3两,生地黄5两,远志(去心)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黄芩(去黑心)1两,酸枣仁(生用)1两半。
制法:上锉,如黑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先以长流水3盏,加秫米半合,煎去1盏半,去米,扬之1000遍,入药5钱匕,煎取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二
《圣济总录》卷四十四: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切,焙)3两,枳实(去瓤,麸炒)3两,栀子(去皮)3两,赤茯苓(去黑皮)3两,芒消3两,细辛(去苗叶)5两,白术4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4两,淡竹叶(切)2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地黄、生姜各半分(切),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半夏汤
处方:半夏(白矾水煮,焙)1两,白扁豆1两,人参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外台》卷七引《小品方》:半夏汤
《普济方》卷一八七:半夏汤
《圣济总录》卷四十:半夏汤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婴孺方》:半夏汤
《外台》卷十二引《延年秘录》:半夏汤
处方:半夏3两(洗),生姜4两,桔梗2两,吴茱萸2两,前胡3两,鳖甲3两(炙),枳实2两(炙),人参1两,槟榔子14枚。
制法:上切。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2升7合,去滓,分温3服,如人行8-9里久。
摘录:《外台》卷十二引《延年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焙)5两,前胡(去芦头)4两,枳实(炒)2两,细辛(去苗叶)1两,乌梅7枚。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用5钱匕,水2盏,加生姜5片,煎取1盏,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晒干)3分,干姜(炮)3分,槟榔(半生半炮,锉)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旋覆花(微炒)半两,高良姜半两,丁香1分,木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千金》卷十五:半夏汤
处方:半夏8两,宿姜8两,杏仁5两,细辛4两,橘皮4两,麻黄1两,石膏7两,射干2两。
功能主治:除喘。主肉实,坐安席不能动作,喘气。主脾病,热气所加关格。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须利,下芒消3两。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肉虚则宜温养,肉实则宜温散,实乃肌表之盛,故借越婢、青龙、射干麻黄等法,以麻、杏、细辛开泄肺气,姜、半、橘皮涤除胃湿,射干解散内结,石膏化导标热,里气通而表气松,实从外解之法也。
摘录:《千金》卷十五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去滑7遍,焙)2两半,干姜(炮)2两,麻黄(去根节,煮去沫,焙)1两半,枳实(去瓤,麸炒)1两半,前胡(去芦头)1两半,泽泻(锉)1两半,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半,细辛(去苗叶)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入竹叶少许,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去滑,焙)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人参1两,白术1两,大腹皮并子2枚(微煨)。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空心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半夏汤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焙)半两,赤茯苓(去黑皮)3两,人参3两,前胡(去苗)3两,甘草(炙,锉)1分,桂(去粗皮)3分,柴胡(去苗)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加生姜5片,大枣3个(擘破),用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千金》卷二:半夏汤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