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半夏散

目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散

      紫菀(去苗.净洗)、五味子(捡净)、半夏(汤七次)、甘草),各五两;肉桂(去粗皮)、细辛(去苗),各二两半。

      炮制:上件为细末。

      功能治:治小儿咳逆上气壅,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三岁儿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至五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半夏散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45克 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香熟)30克 茯苓30克 紫苏叶30克 诃黎勒皮45克 壳(麸微黄,去瓤)90克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

      功能治:行气结,化痰气郁结,咽喉中如有脔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卷三十五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半夏散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30克 射干30克 牛蒡子(微)30克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22克 羚羊角屑22克 桔梗(去芦头)22克 昆布(洗去咸味)22克 槟榔22克 壳(麸微黄,去瓤)15克 茯苓22克 甘草微赤,锉)15克

      制法:上药捣筛为

      功能治:宜理气化痰软坚。气郁凝,结成咽喉肿塞,胸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卷三十五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二:半夏散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60克 吴茱萸(汤洗七遍,干,微)15克 桂30克 人参(去芦头)30克 白术30克 当归30克 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45克 实(麸微黄)15克

      制法:上药捣筛为

      功能治:温中,降逆。中焦虚寒胃气上逆,喘息短气,不得安卧,胸满肠鸣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卷四十二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半夏散

      半夏60克

      制法:上一味,捣罗为

      功能治:一切癣。

      用法用量:以陈汁调和如糊,涂摩患处,一日二三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半夏散

      :破棺(《世医得效》卷十)。

      半夏(汤洗七次去滑,不拘多少)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治:开窍苏醒。魇寐突然死亡;诸物所压,水溺,金疮,卒致闷绝,产妇恶血,诸暴绝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吹中,即活。但头温者,一日可治。

      摘录:《三因极一病论》卷十

      《圣惠》卷十七:半夏散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赤芍药1两,前胡半两(去芦头),黄芩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知母1两,麦门冬半两(去),栝楼半两,黄耆1两(锉),茯苓半两,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热病7日,烦躁而渴,胸中热。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粳米小麦各100粒,生姜半分,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十四:半夏散

      半夏2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1两(去芦头),柴胡2两(去苗),黄芩1两,甘草1两(微赤,锉),栝楼2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伤寒10余日不解,往来热,发如疟,胸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四十六: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紫菀1两(去苗土),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人参3分(去芦头),诃黎勒皮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

      制法:上为

      功能治:咳嗽呕吐胸满闷,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圣惠》卷四十五:半夏散

      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茯苓1两,人参1两(去芦头),紫苏1两,前胡1两,桂3分,槟榔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

      制法:上为

      功能治:脚,烦闷呕逆,胸壅闷,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淡竹茹1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圣惠》卷五十一: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桂1两,茯苓1两,人参3分(去芦头),白术1两,细辛3分,甘草3分(微赤,锉),干姜3分(裂,锉)。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胸中冷痰饮满,不欲食饮。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圣惠》卷四十五: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黄芩3分,前胡3分(去芦头),芎藭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壳3分(麸微黄,去瓤),紫苏1两,羚羊角屑3分,甘草半两(微赤,锉),旋覆花半两,茯苓1两,石膏2两,桑根白皮3分(锉),独活3分,槟榔1两。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脚上攻,壅,头痛眩,烦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圣惠》卷四十三:半夏散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桂半两,茯苓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皮3两(锉),桔梗3分(去芦头),壳1两(麸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

      功能治:虚胀,两胁妨闷,喘促,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普济方》卷三○七:半夏散

      麝香雄黄半夏巴豆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蛇咬。

      用法用量:之。

      摘录:《普济》卷三○七

      《圣惠》卷四十二:半夏散

      半夏2两(汤洗7遍去滑),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干,微),桂1两,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1两,当归1两,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实半两(麸微黄)。

      制法:上为

      功能治:上奔,胸中逆满,喘息短气,不得安卧,中冷,肠鸣相逐。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普济方》卷一六七:半夏散

      半夏(汤浸去滑,干为末,姜汁和作干)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研)2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1两,陈橘皮1两(汤洗浸),甘草,锉)1两,干姜)3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治:消食,温止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卷一六七

      《圣惠》卷八十四:半夏散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黄连半两(去须),黄芩1分,干姜半两(裂,锉),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人参半两(去芦头),当归半两(锉,微),甘草1分(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小儿霍乱后,吐泻不止,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圣惠》卷五十三:半夏散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茯苓1两,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3分,木香半两,甘草半两(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消渴、饮水腹胀烦热呕吐,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竹茹1分,大枣2个,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圣惠》卷五十: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木通1两(锉),桂1两,茯苓2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槟榔2两。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五,噎闷,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朱氏集验方》卷九:半夏散

      半夏1钱,南星1钱,僵蚕(直者)1钱。

      制法:用巴豆7粒(去皮油),上药为细末。

      功能治:胙

      用法用量:用少许生姜自然汁调涂外面肿处。

      摘录:《朱氏集验》卷九

      《普济方》卷三九二:半夏散

      半夏3分(生),黄葵子1分,防风1分,远志1分,款冬1分,桂1分,前胡1分,干姜1分。

      制法:上为

      功能治:小儿吃食大多,伤,即不食吐逆。

      用法用量:每服1钱,空米饮调下。服之立效。

      注意:乳母不可服。

      摘录:《普济》卷三九二

      《圣惠》卷四十二:半夏散

      半夏1两(汤浸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紫苏子1两(微),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桂1两,甘草半两(微赤,锉),茯苓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上气,胸满塞,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普济方》卷三九四:半夏散

      半夏5钱(酢),茯苓(去皮)2钱,甘草(生)2钱,陈粳米50粒。

      制法:上锉,

      功能治:伏热生呕吐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服。不止,调姜茹服。

      摘录:《普济》卷三九四

      《仙拈集》卷四:半夏散

      :生半夏杏仁等分

      制法:上捣烂,与白面等分,新汲水调膏。

      功能治:消肿止痛。

      用法用量:涂之。

      摘录:《仙拈集》卷四

      《圣惠》卷四十七: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白茯苓2两,泽泻1两,桂半两,甘草半两(微赤,锉),麦门冬2两(去)。

      制法:上为

      功能治:反胃,呕吐食,渴欲饮水。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圣惠》卷四十二: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1两,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附子1两(裂,去皮脐),沉香1两,桂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七,脏腑虚冷,上,劳乏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圣惠》卷四十二: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射干1两,白术1两,桂1两,人参1两(去芦头),壳1两(裁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

      功能治:胸痹噎塞,下烦满。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方出《圣惠》卷五十一,名见《普济方》卷一六七: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次去滑),干姜1两(),丁香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冷痰饮,胸满吐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姜汤、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出《圣惠》卷五十一,见《普济》卷一六七

      《圣惠》卷四十二:半夏散

      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白术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桂半两,甘草半两(微赤,锉),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

      制法:上为

      功能治:上气呕吐,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至5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圣惠》卷五十五: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前胡3分(去芦头),槟榔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川大黄1两(锉碎,微),壳半两(麸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

      功能治:癖黄。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五

      《圣惠》卷四十七: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麻黄1两(去),细辛1两,实2两(麸微黄),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前胡2两(去芦头),泽泻2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理中,通,破上焦虚寒短气不续,间厌闷,饮食先吐而后下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圣惠》卷四十九:半夏散

      半夏1两(汤浸7遍去滑),前胡2两(去芦头),白术1两,甘草3分(微赤,锉),壳1两(麸微黄,去瓤),茯苓1两,黄芩1两半,当归3分(锉,微),茵陈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癖,宿食不消,胸胀满,呕逆,不纳饮食,小便赤黄。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圣惠》卷四十九:半夏散

      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桔梗1两(去芦头),皮1两(锉),前胡1两(去芦头),鳖甲1两半(涂令黄,去裙襕),壳1两(麸微黄),人参3分(去芦头),槟榔1两,赤芍药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干微)。

      制法:上为

      功能治:痃癖,急硬满胀。肋多痛,不能食物,攻胸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圣惠》卷四十九:半夏散

      半夏2两(汤洗7遍去滑),桔梗3分(去芦头),前胡1两(去芦头),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干微),人参3分(去芦头),槟榔7枚,鳖甲1两半(涂令黄,去裙襕),壳2分(麸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

      功能治:胁肋下有癖急硬,满不能饮食,胸疼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圣惠》卷四十八:半夏散

      半夏1两半(汤洗7遍去滑),川大黄1两(锉碎,微),桂1两,前胡1两(去芦头),京三棱1两(,锉),当归1两(锉,微),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鳖甲1两半(涂令黄,去裙襕),槟榔1两,诃黎勒皮1两,木香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伏梁下硬急满闷,不能食,胸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方出《圣惠》卷四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七:半夏散

      半夏(汤浸7次去滑)1两,桂1两,茯苓3分,白术3分,实(麸黄)3分,木香3分,陈橘皮3分,甘草1分(微赤)。

      制法:上为

      功能治:胸痹下坚,胸缓急疼痛,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半分,去滓温服

      摘录:出《圣惠》卷四十二,见《普济》卷一八七

      《圣惠》卷四十二:半夏散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茯苓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人参3分(去芦头),前胡3分(去芦头),紫苏1两,木通半两(锉),木香半两,白术3分,槟榔3分。

      制法:上为

      功能治:上气腹胀满,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半夏散

      半夏(汤洗7遍)2两,白蔹2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棘竹木,诸鲤在中不下,及刺在肉中拆不出,箭镞毒药在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调下,日3次。半夏戟人,以生姜汁解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圣惠》卷六:半夏散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细辛3分,桔梗半两(去芦头),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麻黄3分(去),桂2两,前胡半两(去芦头),壳半两(麸微黄,去瓤),紫菀半两(洗去苗土),桑根白皮半两(锉),贝母半两(令微黄),柴胡半两(去苗),甘草1分(微赤,锉),木通半两(锉),诃黎勒皮半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外伤冷,声嘶言不能出,胸气滞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热面。

      摘录:《圣惠》卷六

      《圣惠》卷二十六:半夏散

      半夏1两(汤浸7遍去滑),白术2两,茯苓1两,鳖甲1两(涂令黄,去裙襕),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赤芍药1两,柴胡1两(去苗),皮2两(锉),壳1两(麸微黄,去瓤),木香1两,诃黎勒1两半(,用皮)。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脾劳实,四肢不五脏不调,胀满气急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注意:忌饴糖苋菜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十三:半夏散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壳半两(麸微黄,去瓤),白术3分,甘草半两(微赤,锉),高良姜半两(锉),桂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伤寒不和,不思食饮,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个,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十三: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黄芩3分,人参3分(去芦头),干姜3分(裂,锉),黄连3分(去须,微),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伤寒发汗后成狐惑,下利,中愊坚,干呕肠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十三: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半两(去芦头),木香3分,实半两(麸微黄),木通半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百合1两,桑根白皮3分(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伤寒百合病,久不愈,大小便涩,腹满微喘,时复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十三: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黄芩1两,百合3两,干姜半两(裂,锉),黄连1两(去须微),甘草1两(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伤寒百合病,下利不止,中愊坚而呕。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个,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稍热频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十二:半夏散

      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前胡3分(去芦头),诃黎勒皮3分,赤芍药3分,桂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木香半两,槟榔半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伤寒腹胀满疼痛,胸壅滞,或呕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圣惠》卷十一: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微赤,锉),人参3分(去芦头),实半两(麸令黄),前胡半两(去芦头),诃黎勒1两(用皮)。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伤寒后呕胸不利,头昏重,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稍热频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圣惠》卷十一:半夏散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甘草半两(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葛根半两(锉),麦门冬3分(去),枇杷叶半两(拭去毛,微黄)。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伤寒干呕,不纳饮食,虚烦。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圣惠》卷十:半夏散

      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芦根1两(锉),茯苓3分,泽泻3分,桂半两,甘草1分(微赤,锉),麦门冬3分(去)。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伤寒呕吐,烦渴欲饮水。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圣惠》卷十八:半夏散

      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柴胡1两(去苗),黄芩半两,赤芍药3分,甘草1分(微赤,锉),桂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皮3分(锉)。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热病胃虚胀,壅滞,呕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去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圣惠》卷十四:半夏散

      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壳3分(麸,去白瓤),茯苓3分,前胡3分(去芦头),木通3分(锉),人参3分(去芦头)。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伤寒后脚心烦满闷,不下饮食,呕逆唾。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二十六: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3分(去芦头),赤芍药2分,实3分(麸微黄),细辛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甘草半两(微赤,锉),麦门冬1两半(去)。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实热,易怒,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视不明,胸中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空温服,晚食前再服。

      注意:忌饴糖羊肉、生菜。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十五:半夏散

      半夏(汤洗7遍去滑)1两,柴胡(去苗)1两,黄耆(锉)1两,赤芍药1两,人参(去芦头)1两,桂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1两,皮(锉)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时胁虚胀,壅滞,呕逆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伤寒论》:半夏散

      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3味,各捣筛已,治之。

      功能治:少阴病,中痛。

      用法用量:每服匕,白饮调下,日3次。

      各家论述:《伤寒集注》:有执曰,此以邪热甚,上壅而痹痛者言也。故之以桂枝也,之以半夏消痰也,和之以甘草除热也。

      摘录:《伤寒论》

      《外台》卷二引《深师方》:半夏散

      半夏(洗,干)。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伤寒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生姜汤调下。

      注意:忌羊肉、饧。

      摘录:《外台》卷二《深师

      《圣惠》卷五:半夏散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红豆蔻3分(去皮),茅香3分,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白术1两。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胃气虚弱,见食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圣惠》卷六: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木香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槟榔3分,桔梗半两(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前胡1两(去芦头),茯苓2两,桂半两,旋覆花半两,麦门冬1两(去),枇杷叶3分(拭去毛,微黄),细辛3分,甘草半两(微赤,锉),壳2两(麸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

      功能治:脏久积痰毒于胸,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煿、热面、猪犬肉。

      摘录:《圣惠》卷六

      《圣惠》卷七:半夏散

      半夏1两(汤浸7遍去滑),川乌头半两(裂,去皮脐),防风半两(去芦头),旋覆花1两,前胡1两(去芦头),茯苓1两,桂1两,白术半两,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脏虚损,上热下冷,胸壅滞,痰毒结实,唾如筋,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

      《圣惠》卷九:半夏散

      半夏1两(水1伏时,晒干),泽泻1两,桂1两,干姜1分(裂,锉),甘草1分(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伤寒2日,逆头疼,四肢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和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圣惠》卷九:半夏散

      半夏2两(汤洗7遍去滑),葛根1两(锉),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柴胡2两(去苗),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黄芩1两,甘草1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伤寒9日不解,往来热,状如温疟,胸满闷,时有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个,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圣惠》卷二十:半夏散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芎藭3分,甘草半两(微赤,锉,)汉防己半两,干姜半两(裂,锉),防风3分(去芦头),桂半两,川椒50枚(去子及者,微去汗),附子3分(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

      功能治:呕逆,汤饮不下,起则眩倒。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

      《圣惠》卷十八:半夏散

      半夏1两,川大黄1两,乳香1两。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热病,毒壅为疮肿。

      用法用量:以葱白3两(细切),入诸药,同捣为膏。涂肿上,可厚3分,干即重换。

      摘录:《圣惠》卷十八

      《圣济总录》卷一五九:半夏散

      :半白散、二奇

      半夏(为末,用生姜汁制作饼,晒干)半两,白蔹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横产及倒生,胎毙中,及衣不出,母欲绝。

      用法用量:半白散、二奇(《产宝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圣惠》卷十二: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1两(去芦头),茯苓1两,泽泻1两,附子半两(裂,去皮脐),干姜半两(裂,锉),甘草半两(微赤,锉),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伤寒头痛,壮热壅,不利,食久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圣惠》卷十三: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前胡1两(去芦头),茯苓1两,槟榔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白术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伤寒后,宿食不消,气胀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二十六: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白术1两,茯苓1两,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微赤,锉),附子3分(裂,去皮脐),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桂3分,木香3分,皮1两(锉),诃黎勒1两半(,用皮),前胡3分(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肉极,虚寒则胁下阴阴痛,不可以动,动则咳嗽胀满,留饮癖,大便不利,小切痛,上有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注意:忌饴糖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十五:半夏散

      半夏(汤洗7遍去滑)1两,白术1两,甘草微赤,锉)1两,赤茯芩1两,桂1两,人参(去芦头)1两,诃黎勒(用皮)1两,前胡(去芦头)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时,若吐下发汗后,痞满上冲胸,起即头眩,沉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方出《圣惠》卷八十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六七: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芎藭1两,细辛2两,桂1两,川乌头5枚(裂,去皮脐)。

      制法:上锉细。

      功能治:小儿长头大,胫小,不能胜头,3岁不

      用法用量:以4升,1宿,绵裹入器中令微热,温熨儿囟门上。朝暮熨20-30遍。

      摘录:出《圣惠》卷八十二,见《圣济总录》卷一六七

      《圣惠》卷四十一:半夏散

      半夏

      半夏1两半(汤洗7遍去滑),桂1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胸胁不利,腹胀急痛。

      用法用量:半夏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摘录:《圣惠》卷四十一

      《圣惠》卷五十: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干,微),桂1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胸中积冷痛,中满闷,不能下食,或时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五十:半夏散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槟榔半两,红豆蔻半两(去皮),桂3分,木香半两,白术3分,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茯苓3分,当归半两(锉,微),高良姜半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五,呕吐酸水胃虚,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五十: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1两(去芦头),茯苓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射干半两,桂半两,豆蔻1两(去皮),旋覆花半两,实半两(麸微黄)。

      制法:上为

      功能治:,胸中壅滞,痰毒上攻,呕逆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七十八:半夏散

      半夏(汤洗7遍去滑)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赤芍药半两,细辛半两,白术半两,桔梗(去芦头)半两,桂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半两,前胡(去芦头)半两,甘草微赤,锉)半两,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麻黄1两(去)。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产后伤寒咳嗽咽喉不利,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博济》卷二:半夏散

      半夏半两(姜汁浸1宿,干),厚朴半两(去皮,姜汁),枇杷叶去毛)半两,肉豆蔻1个(去壳),丁香25枚,青木香1块,枣大。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治:五噎,胸不利,涕唾稠粘,饮食进退。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8分,6分,和滓热服后服,尤妙。

      摘录:《博济》卷二

      《圣惠》卷七十五:半夏散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芎藭3分,人参半两(去芦头),豆蔻半两(去皮),阿胶1两(捣碎,令黄),白术半两,高良姜半两(锉),艾半两(微),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甘草1分(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妊娠伤冷,腹痛,或逆,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圣惠》卷七十四:半夏散

      半夏

      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人参3分(去芦头),芎藭3分,茯苓1分,赤芍药3分,甘草半两(微赤,锉),桑根白皮3分(锉),生地黄3分。

      制法:上为

      功能治:妊娠中烦闷,恶闻食,头眩重,四肢疼痛,多卧少起,胸中逆,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半夏汤(《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圣惠》卷七十四:半夏散

      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旋覆花半两,当归3分(锉,微),黄耆3分(锉),人参3分(去芦头),麻黄3分(去),麦门冬3分(去),甘草1分(微赤,锉),阿胶1两(捣碎,令黄)。

      制法:上为

      功能治:妊娠4-5月伤寒壮热头痛胸烦闷,呕吐涎,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圣惠》卷七十:半夏散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知母半两,桔梗半两(去芦头),黄耆1两(锉),柴胡2两(去苗),鳖甲1两(涂令黄,去裙襕),人参半两(去芦头),茯苓半两,秦艽半两(去苗),麦门冬半两(去),赤芍药半两,甘草1分(微赤,锉),乌梅肉半两,皮3分(锉)。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妇人热劳,烦渴口干,体瘦无力,四肢疼痛,或时热,逆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见《普济方》卷二○五:半夏散

      半夏半两(汤7次),芦根1两(锉),甜葶苈半两(隔纸紫色)。

      制法:上为

      功能治:五噎。

      用法用量:以水2大盏半,加生姜半两,同至1盏半,去滓,不拘时候服。

      摘录:出《圣惠》卷五十,见《普济》卷二○五

      《圣惠》卷六十九: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防风半两(去芦头),旋覆花半两,皮1两(锉),桂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白术3分,甘草半两(微赤,锉),壳半两(麸微黄,去瓤),桑根白皮半两(锉),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妇人气逆,胸壅闷,难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入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圣惠》卷五十:半夏散

      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柴胡1两(去苗),羚羊角屑1两,射干3分,茯苓1两,桔梗3分(去芦头),昆布1两(洗去咸味),甘草半两(微赤,锉),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噎不通,心悸喘急,胸疼闷,咽喉壅塞。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八十三:半夏散

      半夏1分(汤洗7遍去滑),桂1分,紫菀半两(洗去苗土),细辛1两,五味子半两,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小儿咳逆上气壅,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生姜少许,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圣惠》卷八十四:半夏散

      半夏1分(汤洗7遍去滑),前胡半两(去芦头),川大黄1分(锉碎,微),甘草1分(微赤,锉),川朴消1两。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小儿结实,烦壅。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生姜少许,至5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圣惠》卷五十五: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射干1两,川升麻1两,犀角屑1两,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蚰蜒黄。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五

      《圣惠》卷八十九:半夏散

      半夏(汤洗7遍去滑)1分,海藻(洗去咸味)1分,龙胆(去芦头)1分,昆布(洗去咸味)1分,土瓜1分,射干1分,小麦面1分。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小儿胸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生姜调下,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九

      《圣惠》卷五:半夏散

      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旋覆花半两,防风3分(去芦头),茯苓3分,前胡3分(去芦头),桑根白皮3分(锉),麦门冬3分(去),实半两(麸),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脾脏滞,睡即多涎,头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圣济总录》卷三十五:半夏散

      半夏(汤洗去滑,为末,生姜汁和作饼,晒干)半两,藿香(去梗)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芎藭半两,牵牛半两。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痰疟,发作有时,热多少,头痛额角并胸前动,食才入即吐出,面色带赤。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食后白汤调下。以吐为度,未吐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圣济总录》卷三十六:半夏散

      半夏(为末,姜汁调作饼,干)1钱,阿魏(研)1钱。

      制法:上研匀。

      功能治:疟。足少阴呕吐

      用法用量:以温半升,未发前调匀,旋旋服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圣济总录》卷三十六:半夏散

      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半两,干姜)半两,绿矾(研)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足少阴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未发日,以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半夏散

      生姜(切作子,盐淹1宿,干称)12两,甘草8两(,锉),陈24两(),豆蔻(去皮)3两,陈橘皮(汤浸,去白)3两,丁香2两,半夏1两半。

      制法:上为

      功能治:五饮癖,忪悸动痞满,呕逆吐酸,中冷,身体寒战注痛,不思饮食,虚鸣,便往滑利。胃虚弱,下有冷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入盐少许,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圣惠》卷六十八: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白蔹1两,牡丹1两,桑根白皮2两(锉)。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金疮,箭头在肉中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温调下,日3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八

      《圣惠》卷六十九:半夏散

      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茯苓1两半,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木通3分(锉),人参3分(去芦头),皮3分(锉),槟榔1两,紫苏1两半,桂3分。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妇人发动,腹胀满,食饮不下,呕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鸡峰》卷二十四:半夏散

      :半粟

      :齐州半夏1两,陈粟米3分(陈粳米亦可)。

      功能治:小儿胃虚,吐泻及冷

      用法用量:半粟(《普济》卷三九五)。

      摘录:《鸡峰》卷二十四

      《圣惠》卷二十八:半夏散

      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防风半两(去芦头),皮3分(锉),麦门冬3分(去),枇杷叶半两(拭去毛,微黄),白茯苓3分,白术3分,桔梗3分(去芦头),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前胡3分(去芦头),人参3分(去芦头),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虚劳痰饮烦满,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圣惠》卷二十九: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鳖甲1两(涂令黄,去裙襕),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黄耆1两(锉),茯苓1两,桔梗半两(去芦头),桂1两,前胡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甘草半两(微赤,锉),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虚劳痞满,胸壅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苋菜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三十:半夏散

      半夏(汤洗7遍去滑),五味子半两,前胡1两(去芦头),木香3分,桂半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甘草半两(微赤,锉),茯苓1两,桔梗3分(去芦头),麦门冬3分(去),人参1两(去芦头),壳1两(麸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

      功能治:虚劳,胸中烦热痞满,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

      《圣惠》卷三十五: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玄参1两,川升麻1两半,犀角屑1两,黑豆皮1两,牛蒡子1两(微),甘草1两(微赤,锉),木香半两,壳半两(麸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风热咽喉塞,口噤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温灌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五

      《圣惠》卷三十五:半夏散

      半夏1两半(汤洗7遍去滑),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香熟),茯苓1两,紫苏叶1两,诃黎勒皮1两半,壳1两(麸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咽喉中如有脔。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五

      《圣惠》卷三十五: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射干1两,牛蒡子1两(微),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羚羊角屑3分,木通3分(锉),桔梗3分(去芦头),昆布3分(洗去咸味),槟榔3分,壳半两(麸微黄,去瓤),茯苓3分,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咽喉肿塞,胸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五

      《圣惠》卷十七: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麦门冬1两(去),甘草半两(微赤,锉),青竹茹半两,葛根1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

      制法:上为

      功能治:热病,客热在脏,干呕中多喘急烦闷,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普济方》卷二○五: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次),桂3分,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噎,饮食不下,中雷鸣,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卷二○五

      《全生指迷方》卷四:半夏散

      半夏(汤洗7遍,薄切,姜汁浸3日,干)。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胎死中,其母面赤青者,亦治横生逆产。

      用法用量:每服1钱,温调下。不能饮者用汤。

      摘录:《全生指迷》卷四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丁时发方:半夏散

      半夏(姜制)1两,贝母3分,柴胡半两,杏仁半两,川升麻半两,桑白皮)半两,皮半两,款冬半两,麦门冬半两,马兜铃半两,青橘皮半两,甘草)1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止泻润肺热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钱,薄荷1,绵裹,水1盏,加生姜1大枣半个,5分,盏盛放上,时时温服

      注意:忌生冷毒物。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丁时发

      《圣惠》卷五十: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槟榔1两,前胡1两(去芦头),壳1两(麸微黄,去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干,微),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微赤,锉),桔梗1两(去芦头),桂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五噎,胸不利,壅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小麦、小豆各50粒,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鸡峰》卷二十二:半夏散

      半夏半两,天南星半两,朱砂1分,乳香1分,滑石1分,五灵脂2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治:诸疮肿,结实,或有脓出。

      用法用量:先将温浆水洗净疮,令软,看有欲破处,以丁香蚀之成,用熟针子探作孔子,用纸捻子纴药在。得脓出之愈。

      摘录:《鸡峰》卷二十二

      《本事》卷十:半夏散

      :破棺

      半夏

      制法:上为末,每用如豆大许。

      功能治:妇人迷,败,昏闷不省人事;魇寐卒死,及为墙壁、竹木所压,水溺、金疮,卒致闷绝,产妇恶血,诸暴绝

      用法用量:破棺(《得效》卷十)、(《医部全录》卷三二八)。

      各家论述:《本事释义》:半夏气味辛温,入足阳明。妇人产后瘀浊,致识如绝,吹入中而醒,以其辛能开窍也。

      摘录:《本事》卷十

      《普济方》卷二九六引《卫生家宝》:半夏散

      半夏(生,为末)。

      功能治:疾初生。

      用法用量:先以生姜汁谷道,次以半夏汤洗。

      摘录:《普济》卷二九六《卫生家宝》

      《保命集》卷下:半夏散

      半夏1两(锉),桂1草乌头1

      功能治:少阴疮,若声绝不出者,是风寒遏绝,阳不伸也。

      用法用量:上同1盏水,作2服。

      摘录:《保命集》卷下

      《圣惠》卷五十一: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茯苓1两,诃黎勒皮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附子1两(裂,去皮脐),实半两(麸微黄),紫苏1两,皂荚1挺(去皮,涂令焦黄,去子),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痰饮积聚,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次去滑),干姜1两(炮制,锉),昆布2两(洗去咸味)。

      制法:上为

      功能治:咽喉噎塞,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出《圣惠》卷五十,见《普济》卷二○四

      《医方类聚》卷二四五引《医林方》:半夏散

      苍耳子、半夏等分

      制法:上打破,黄色,为细末。

      功能治:小儿嘎病,咽喉中有声者。

      用法用量:每服1钱,猪靥子1个,灯焰上烧热,与药在上,又烧3-4次,临卧中噙之。

      摘录:《医类聚》卷二四五医林

      《圣惠》卷六十四:半夏散

      半夏1两,莽草1两,川大黄1两,白蔹1两,川芒消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卒热毒肿。

      用法用量:以水和如泥,涂之,干即再涂。

      摘录:《圣惠》卷六十四

      《圣惠》卷五十一:半夏散

      豆蔻

      半夏2两(汤浸7遍去滑),陈橘皮3两(汤浸去白瓤,),豆蔻2两(去皮)。

      制法:上为

      功能治:痰饮,冷上冲,胸满闷,吐逆,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豆蔻汤(《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圣惠》卷五十:半夏散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1两(去芦头),茯苓1两,甘草半两(微赤,锉),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干,微),诃黎勒皮2两。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胸中气塞,食饮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五十: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干姜半两(裂,锉),石膏2两,人参1两(去芦头),栝楼1两,桂1两,甘草半两(微赤,锉),吴茱萸半两(浸浸7遍,干,微)。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饮食喜噎。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个,小麦、小豆各50粒,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五十一:半夏散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防风半两(去芦头),皮半两(锉),麦门冬3分(去),枇杷叶半两(拭去毛,微黄),茯苓3分,白术3分,桔梗3分(去芦头),壳3分(麸微黄,去瓤),前胡3分(去芦头),人参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溢饮,胸隔壅,头痛呕逆,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盏,加生姜半分,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汉·《伤寒论》:半夏散

      出处:半夏,出自汉·《伤寒论》。本半夏汤”。

      组成:半夏桂枝炙甘草

      用法:上药各等分,研末,每用3~5克,冲服。汤,每用9克,水服。

      功效:涤结,止痛。

      治:咽痛,伴恶寒气逆,欲呕,涎多,淡胖,苔白腻,弦滑。

      临床应用:临床要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病化疗性消化道反应等病症。

      1.慢性咽炎:应用半夏及汤加味治疗结型慢性咽炎33例,与服克拉霉素治疗27例作对照,疗程10日。以咽痛消失,干、痒、干咳减轻或消失,部黏膜无充淋巴组织恢复正常,滤消失为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70.3%。(《陕西中医》2014年第8期)

      2.病化疗性消化道反应:为防治病化疗性消化道反应,治疗组54例于化疗前30分钟应用半夏穴位贴,对照组55例于化疗前30分钟静推注盐酸恩西酮,两组均每日1次,持续至化疗结束。止呕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十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计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32.73%。(《中国中医急症》2013年第7期)

      解:章虚谷云:“少阴,其直者上喉咙,外入里,阳不得伸,郁而化火,上灼咽喉,仍用辛温达,使外解,则,此推本而治之。若见咽痛而投凉,则反,必致更重。”半夏辛温涤结;桂枝通阳;蜜炙甘草调和药性,缓痛。诸药用,客咽喉疼痛,迎刃而解。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急性化脓性扁体炎、急性咽喉炎、少阴干呕逆、慢性窦道、郁热结的病症。

      歌:半夏及汤并,桂草半夏等分用,桂枝甘草咽痛,当知不是少阴病。

      摘录:汉·《伤寒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半夏拨刀

      下一篇 半夏曲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