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斗门散

目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斗门散

:干葛(去皮)半两,地榆(去芦)、甘草),各二两;干姜)、当归(去芦),各一两;黑豆.去壳)、罂粟壳(去瓤.蜜),各四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治:治八种毒痢,脏腑撮痛,脓赤白,或有五色相杂,日夜频并,兼治噤恶痢,里急后重,大渴不止,痢脏毒,全不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斗门散

:干葛(去皮)15克 地榆(去芦)甘草)各60克 干姜当归(去芦)各30克 黑豆,去壳)罂粟壳(去瓤,蜜)各12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治:毒痢,脓赤白,或有五色相杂,日夜频作,中撮痛;兼治痢,里急后重,大渴不止;利脏毒,全不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至100毫升,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卷六

方出《证类本草》卷八引《斗门方》,名见《医方类聚》卷二一三引《瑞竹堂方》:斗门散

苍耳

起草。

制法:取其嫩,不拘多少,阴干为末。

功能治:妇人,头旋闷绝,忽死倒地,不知人事。

用法用量:(《医类聚》卷二一三《澹寮》)、苍耳(《校注妇人》卷四)。

摘录:出《类本草》卷八《斗门》,见《医类聚》卷二一三《瑞竹堂

《卫生总微》卷十:斗门散

附子1枚(生),胡椒100粒。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霍乱吐泻转筋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浆水1小盏,至4分,温服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局方》卷六(宝庆新增方):斗门散

:干葛(去皮)半两,地榆(去芦)2两,甘草)2两,干姜)1两,当归(去芦)1两,黑豆,去壳)4两,罂粟壳(去瓤,蜜)4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治:八种毒痢、脏腑撮痛,脓赤白,或有五色相杂,日夜频并;兼治噤恶痢,里急后重,大渴不止,痢脏毒,全不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至7分,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局》卷六(宝庆新增)

《女科万金方》:斗门散

地榆、干葛、粟壳、甘草干姜

功能治:妇人五色痢。

摘录:《女科万金

《医方类聚》卷二一○引《烟霞圣效方》:斗门散

:大胡5个(烧,烟尽为度)。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妇人崩。

用法用量:每服1钱,热调下。

摘录:《医类聚》卷二一○《烟霞圣效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斗门散

:橡斗子(去刺)、诃黎勒(,去核)、黄连(去须)等分

制法:上为

功能治:暴注水泻,日夜无度。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食前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谭氏殊圣方》:斗门散

诃子壳、地榆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小儿泻痢甚青黄,久患时多转滑肠,下部肛频努,朝朝焦瘦渐羸尪。

用法用量:每服1钱,米饮调下。1岁以下半钱。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八《谭氏殊圣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斗门丸

下一篇 断下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