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导痰汤

目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导痰汤

半夏(汤七次)120克 天南星,去皮)橘红 实(去瓤,麸茯苓(去皮)各30克 甘草)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治:燥湿行气开郁涎壅盛,头眩晕;或痰饮留积不,胸塞,胁肋胀满,头痛吐逆,喘急嗽,涕唾稠粘,坐卧不安,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0至24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备注:中南星燥湿化痰,祛下气,共为君药;半夏功专燥湿橘红下气消痰,均为臣药,助君药加强豁之力;茯苓湿甘草和中,为使药。全共奏燥湿化痰行气开郁之功。顺则自下降,晕厥可除,胀得消。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

《女科切要》卷二:导痰汤

半夏、南星、橘红实、茯苓人参、菖蒲、竹茹甘草

功能治:妇人肥白,子宫,月信准而不受胎,不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服。

摘录:《女科切要》卷二

《寿世保元》卷三:导痰汤

陈皮2钱,半夏(姜)2钱,白茯苓(去皮)3钱,白术1钱5分(去芦),香附2钱,青皮(去瓤)2钱,黄芩)2钱,瓜蒌仁3钱,砂仁8分,黄连(姜)2钱,甘草8分。

制法:上锉。

功能治:嗳声闻于外,胸闷,黑、因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水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导痰汤

旋覆花半夏陈皮荆芥五味子前胡白芍药、杏仁桔梗茯苓甘草

功能治:妇人月水准信,子宫,不能受胎,其人肥白,不痛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5,水服。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卷一

《治痧要略》:导痰汤

僵蚕1钱,瓜蒌1钱,牛蒡子1钱,陈皮8分,银8分,薄荷5分,泽泻5分。

功能治:痧因壅不降者。

用法用量:水,微冷服

摘录:《治痧要略》

《嵩崖尊生》卷七:导痰汤

半夏4钱,南星1钱,实1钱,赤苓1钱,橘红1钱,草5分,竹沥1盏,姜汁3匙。

功能治:痰厥暴不知人,类于卒中,但未卒仆,潮如曳锯声。

用法用量:先用瓜蒂)、赤小豆等分,温浆送下,探吐其,随用本

摘录:《嵩崖尊生》卷七

《嵩崖尊生》卷七:导痰汤

半夏2钱,南星1钱,实1钱,赤苓1钱,橘红1钱,草5分,白芥1钱。

功能治:痰饮胁痛,走注有声。

摘录:《嵩崖尊生》卷七

《仙拈集》卷二:导痰汤

:南星1钱,半夏1钱,陈皮1钱,茯苓1钱,瓜蒌仁1钱,实1钱,桔梗1钱,山栀1钱,黄芩1钱,黄连1钱,甘草2分,木香(另研)2分,辰砂2分。

功能治:痫,壅。

用法用量:甘草木香用量原缺。

摘录:《仙拈集》卷二

《性病》:导痰汤

黄连2钱,白术1钱半,陈皮1钱,滑石1钱,黄芩半钱,木通3分,桃仁12个,甘草)少许。

功能治:月水不利,脐作痛;或小攻胸,躯体肥满而有者。

用法用量:水服。

摘录:《性病

《杏苑》卷四:导痰汤

神曲2钱,实2钱,大黄2钱。

功能治:消宿食,下郁积。过食伤,健运无力,致食不得消化,郁于肠之间,而为泄泻

用法用量:上先以水,临熟下大黄滚1-2沸,空服。如利之后,以人参白术补之。

各家论述:用神曲消宿食,实消郁滞,大黄下肠中之宿滞,此乃通因通用之义也。

摘录:《杏苑》卷四

《脉因症治》卷二:导痰汤

:台芎2两,香附8两,陈皮1两,苏1两,干姜1两。

功能治:胁痛

摘录:《因症治》卷二

《百一》卷五引费达可方:导痰汤

:白茯苓、桂半夏(汤洗10次)、干生姜橘红壳(香)、甘草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痰饮

用法用量:加生姜3至7分,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百一》卷五费达可

《传信适用方》卷一引皇甫坦方:导痰汤

半夏4两(汤洗7次),天南星1两(细切,姜汁浸),实(去瓤)1两,橘红茯苓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气滞,胸塞,胁肋胀满,头痛吐逆,喘急,不思饮食,以及头晕,不寐,短气谵语,中痰厥呃。

用法用量:每服3大钱,水2盏,生姜10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传信适用》卷一

《一盘珠》卷八:导痰汤

雄黄3分,贝母3分,陈皮3分,茯苓3分,桔梗3分,细辛3分,菖蒲3分,瓜蒌3分,薄荷3分,蝉退3分,天麻3分,郁金3分,甘草3分。

功能治:五痫初起轻者。

用法用量:竹沥、姜汁为,水服。

摘录:《一盘珠》卷八

《症因脉治》卷四:导痰汤

半夏、南星、橘红壳、甘草茯苓、海石、生姜

功能治:痰积泄泻滑实者。

用法用量:应下者,加大黄玄明粉

摘录:《症因治》卷四

《马培之医案》:导痰汤

:制半夏1钱半,陈皮1钱,木香4分,当归2钱,独活1钱,五加皮1钱半,生白术1钱半,淮牛膝1钱半,川芎8分,竹茹8分,生姜1

功能治:湿痰攻注背俞驼作痛.小滑者。

摘录:《马培之医案

宋·《重订严氏济生方》:导痰汤

出处:汤 ,出自宋·《重订严氏济生》。本之组成来源于二陈,历代以“汤”者甚众,最早记载应为南宋,《传信适用》之“汤”,其中无炙甘草,而加入炙甘草的“汤”首见于宋,《重订严氏济生》,更二陈之法,后世应用多以此论。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四两(120克),去皮天南星橘红、麸去瓤实、去皮茯苓各一两(30克),炙甘草半两(15克)。

用法:上药㕮咀,每服四钱(12克),水二盏,生姜至八分,去滓,温服,食后。

功效:燥湿行气开郁

治:治一切痰厥,头眩晕,或痰饮壅盛,胸塞,胁肋胀满,头痛吐逆,喘急嗽,涕唾稠黏,坐卧不安,不思饮食等,苔腻,滑。

临床应用:临床要用于治疗卒中、卒中后抑郁症、绞痛、慢性胃炎等病症。

1.卒中:采用汤治疗出卒中(中经),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汤加味治疗,同时教会患者进动锻炼或由家属帮助进被动功能锻炼,30日为1个疗程。以MESS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和Bath指数评分为疗效评判标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肿体积明显减少,治疗组患者的MESSS评分下降比对照组快,Bath指数评分上升比对照组快,总体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中医药导报》2008年第7期)

2.卒中后抑郁症:采用汤治疗卒中后抑郁症,治疗组35例予汤,对照组35例服盐酸氟西汀,以30日为1个疗程。以HMAD积分降至8分以下,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为显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71.4%,组间差无统计意义;两组组肠道不适症状、自神经功能紊乱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第4期)

3.绞痛:采用加味汤治疗冠绞痛68例,与二硝酸异山梨酯治疗30例为对照,同时配健康教育和饮食控制等处理。2~3周为1个疗程。以治疗后的绞痛症状分级降低2级,绞痛基本消失(即在较重的超过日常活动的体力活动时也基本不出现绞痛),也不用硝酸甘油者为临床显效标准;以电图恢夏至“大致正常”,即“正常范围”或达到“正常电图”者为电图显效标准;以候积分减少>95%为中医候临床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在绞痛缓解、硝酸甘油停减量、电图及脂改善等面均优于对照组。(《湖南中医杂志》2011年第2期)

4.慢性胃炎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70例,与西医常规治疗50例作为对照;连续服用4周为1个疗程。以临床症状、体征消失,镜及病理组织检查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且减轻2个级度或达轻度者为临床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总有效率76.0%。(《甘肃中医报》2012年第3期)

解:本燥湿化痰基础二陈汤星、实,涤之力尤胜。中南星燥湿化痰,祛结;下气半夏燥湿橘红下气消痰药加强豁之力;茯苓湿甘草和中。全共奏燥湿化痰行气开郁之功,顺则自下降,晕厥可除,胀得消。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不足、非脂肪高脂血症、慢性精神分裂症、肥胖型糖耐量异常、不孕症、复发性多软骨炎帕金森病等属浊壅盛者。

歌:用二陈,南星生姜成。

摘录:宋·《重订严氏济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导痰救苦丹

下一篇 导痰消滞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