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大黄汤

目录

      《证治准绳·疡医》卷二:大黄汤

      大黄(锉,牡丹消石(研)芥子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各)5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治:肠痈。少坚硬,肿大如掌而热,之则痛,局部或赤或白,小便稠数,汗出憎寒,其迟紧者来成脓,如数则脓已成。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至150毫升,去滓,空温服。以利下脓为度,未利再服。

      摘录:《治准·疡医》卷二

      《外台秘要》卷三引《张文仲方》:大黄汤

      大黄6克 黄连6克(去毛)黄柏6克 栀子6克(

      制法:上四味,切。

      功能治:,五六日不解,头痛壮热,四肢烦疼,不得饮食。

      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六七沸,纳豉12克,葱白7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猪肉、冷水。

      摘录:《外台秘要》卷三《张文仲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大黄汤

      大黄10克

      制法:上药细锉。

      功能治:久痢不愈,脓稠粘,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用法用量:用好300毫升,同浸半日许,再同至230毫升,去大黄不用,将分为二服,顿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为度。后服芍药汤和之。

      摘录:《素问病机宜保命集》卷中

      《经验女科》:大黄汤

      大黄壳。

      功能治:胎前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水服。

      摘录:《验女科》

      《医方简义》卷四:大黄汤

      :生锦纹大黄8钱,生石膏3钱,银4钱,栝楼子6钱,桔梗2钱,焦栀子3钱,牛蒡子)3钱,苏子2钱,连翘2钱,射干8分(即乌扇)。

      功能治:通便泄热。火毒太甚,壮热盛,胸便秘咽痛水浆不入,危在旦夕者。

      用法用量:加竹沥1盏,姜汁3匙,青果2枚(打取汁),冲入,徐徐呷下。得吐出数碗,出便通,可转危为安。

      摘录:《医简义》卷四

      《外科学讲义》:大黄汤

      大黄1两,穿山甲3钱,川厚朴3钱,白芷3钱,大枫子仁3钱,花椒3钱,甘草3钱。

      功能治:杨梅疮。

      用法用量:水,和1杯服。令毒从大便出,7日全愈。

      摘录:《外科讲义》

      《普济方》卷三○七:大黄汤

      牛膝大青草、下马草胡麻草扫草、将军草(如无,用雄黄少许)、槐花头、淡竹叶小青等分

      功能治:毒蛇伤。

      用法用量:上同捣汁,用调服。将针破伤处,用葱盐汤洗净,将药滓

      摘录:《普济》卷三○七

      《普济方》卷二八四:大黄汤

      大黄1两,木鳖仁半两,甘草2钱半。

      功能治:宣热拔毒

      用法用量:每服3钱,入少

      摘录:《普济》卷二八四

      《普济方》卷一一九:大黄汤

      :川大黄2两,山栀子仁1两,朴消2两,连翘2两,薄荷2两(去梗),甘草1两,干葛2两,赤芍药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大人小儿五脏积热,烦躁多渴,唇裂目赤鼻衄颊结硬,生疮;阳明伤寒发狂,见鬼谵语,大小便秘;一切塞。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竹叶7,蜜3匙,同至7分,去滓,食后服。

      摘录:《普济》卷一一九

      《普济方》卷七十四:大黄汤

      大黄令香)1两,细辛(去苗)1两,甘草)1两,黄芩1两(去黑),芍药2两,青州枣(去核),淡竹叶1分。

      功能治:赤眼肿痛。

      用法用量:中青州枣用量原缺。

      摘录:《普济》卷七十四

      《脉因证治》卷下:大黄汤

      大黄)、皂角甘草)。

      功能治:瘰疬,,结核。

      用法用量:水服。外以麝香、瓜蒌仁之。

      摘录:《治》卷下

      《直指》卷四:大黄汤

      木香半两,大黄半两,黑豆1两,升麻3分。

      制法:上锉。

      功能治:脚风热,烦闷发渴,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乌梅2个,新水服。

      摘录:《直指》卷四

      《圣济总录》卷一八○:大黄汤

      大黄(锉,)1分,柴胡(去苗)1分,防风(去叉)1分,甘草)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小儿热,鼻干无涕。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7分,至3分,去滓放温,食后、临卧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普济方》卷三三六引《肘后方》:大黄汤

      大黄(锉,)1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49枚,虻虫(去翅足,微)30枚,水蛭糯米,候米黄,即去米)3枚。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治:妇人月水不利,结积无子。

      用法用量:每服1钱,1盏,至7分,去滓,空温服

      注意:如无结积,不可服。

      摘录:《普济》卷三三六《肘后

      《鬼遗》卷三:大黄汤

      五利汤、五利大黄

      大黄3两,栀子50个,升麻2两,黄芩3两,芒消1两。

      制法:上切。

      功能治:发背,时毒焮肿赤痛,烦渴便秘实数;年四十已,还强壮,常大患热无定处,大小便不通

      临床应用:时毒:一男子冬月面赤肿,发热口干洪实而便秘,此三阳热症也。必舍时从症治之,以五利大黄汤一便二次,赤肿稍退,热稍疏。又以升麻解毒汤二服,肿消而病愈。此为用之意也。

      用法用量:五利汤(《千金》卷二十二)、五利大黄汤(《圣济总录》卷一三○)。

      各家论述:《千金衍义》:升麻清阳于上,消、黄荡涤热毒于下,黄芩栀子兼清表热,从渗道而泄也。

      摘录:《鬼遗》卷三

      《鬼遗》卷三:大黄汤

      大黄2两,牡丹3两,芥子半升,消石3桃仁50枚(去皮,,切之)。

      功能治:肠痈之为病,诊小坚,之则痛,或在膀胱左右,其色或赤,或白色,坚大如掌,热,小便欲调,时色色汗出,时复恶寒。其迟坚,未成脓者;肠腹痛,小便数似淋,身甲错,皮急,之濡,如肿状,或连脐生疮。肠痈初起,小隐痛,小便淋涩,小坚硬如掌而热,之则痛,肉色如故,或焮赤微肿。

      用法用量:上(父)咀。以水6升5取1升,分为两服,脓下;无者,下大良。

      注意:数脓成,不可服此

      摘录:《鬼遗》卷三

      方出《韩氏医通》卷下,名见《金匮翼》卷七:大黄汤

      黄连(茱萸)、木香等分,生大黄加倍。

      功能治:五痢。

      用法用量:《金匮翼》用川黄连吴茱萸)一两,广木香一两,大黄浸,)二两。

      摘录:出《韩氏医通》卷下,见《金匮翼》卷七

      《圣惠》卷三十八:大黄汤

      :川大黄3分(锉碎,微),前胡半两(去芦头),当归半两(锉碎,微),壳半两(麸微黄,去瓤),葱白2两半(切),豉1生姜半两。

      制法:上锉细,和匀。

      功能治:乳石发动,大肠壅滞,痞满腹痛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中盏,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圣济总录》卷三十:大黄汤

      大黄(锉,)1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黄,研)半两,水蛭(米黄)1分,木通半两(锉)。

      制法:上4味,除桃仁外,为粗末,加桃仁同研令匀。

      功能治:伤寒瘀血,大便不利,小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以水1盏,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大黄汤

      大黄(锉碎,)2两,桂(去粗皮)1两,甘草,锉)1两,人参1两,细辛(去苗)1两,桑根白皮黄色,锉)2两。

      功能治:水肿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每服用水3盏,药5钱匕,加大枣2枚(破),同至9分,去滓,入白饧1匙头,更1沸,温服,每日3次。利小便3-5升即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圣济总录》卷一四四:大黄汤

      大黄(生)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桃仁(去皮尖双仁,)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伤折,瘀不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四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大黄汤

      大黄(锉,)2两,牛膝(去苗,浸,切,)2两,牡丹皮1两,紫葳(凌霄是也)1两,虻虫(去翅足,)1两,甘草)1两,水蛭)半两,代赭(研)半两,干姜)半两,细辛(去苗)半两,桃仁(去皮尖双仁,麸)4两,麻仁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妇人年月水不通,胞中有冷。

      用法用量:大黄用量原缺。

      注意:取下恶物后避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大黄汤

      大黄(锉碎,少许)半两,当归(切,)半两,熟地黄)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芍药半两,吴茱萸(浸洗,干,)1分,雄黄(研)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产后中角弓反张,不得俯仰,筋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羊脂1枣大,同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大黄汤

      大黄(锉,)1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1分,干姜)1分,桂(去粗皮)1分,甘草)1分,当归(切,)半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白术半两,桔梗(微)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小儿暴冷,洞泄注下,或乳冷结不消,或吐下呕逆,及赤白利下。若中乳,或乳母洗水气未消,饮儿为霍乱者。

      用法用量:一二百日儿每用1钱匕,水半盏,至3分,去滓,分3次温服;2-3岁儿每服2钱匕,水1盏,至6分,去滓,分2次温服,空、午后各1次。

      若已服诸利药,中虚冷,大下如水,干呕眼白者,可去大黄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普济方》卷三八六:大黄汤

      麝香3株(研),大黄4分,甘遂3分,石膏3分,黄芩3分,甘草3分,青木香3分,前胡4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小儿咳肿,壮热有实。

      用法用量:水7升,1升9,每服3,日4服,夜3服。

      摘录:《普济》卷三八六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大黄汤

      大黄(锉,)1分,黄芩(去黑)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小儿吐血

      用法用量:3-4岁儿每服1钱匕,水7分,加黑豆30粒,同至4分,去滓温服,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肘后方》卷五:大黄汤

      大黄升麻

      大黄2两,甘草2两,黄芩2两,升麻2两,栀子100枚。

      功能治:发背上初欲肿,热毒生疖,五脏壅滞。

      用法用量:大黄(《圣惠》卷六十一)、升麻汤(《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摘录:《肘后》卷五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大黄汤

      大黄

      大黄(锉,)半两,升麻半两,栀子仁半两,朴消研)半两,壳(去瓤,麸)半两,黄耆(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小儿疮,脏腑壅热,烦躁,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大黄(《普济》卷○五)。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千金》卷十一:大黄汤

      大黄半两,茯苓半两(一本作黄芩),乌贼2枚,皂荚6枚(如猪者),甘草(如指大者)1芒消(如鸡子)1枚。

      功能治:蛇症,蛇瘕。

      用法用量:上(父)咀。以水6升,3沸,去滓纳消。适温,尽服之。10日1,作如上法,欲服之宿勿食,平旦服,当下病也。

      注意:忌海藻、菘菜等。

      摘录:《千金》卷十一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大黄汤

      大黄(锉,)1两,栀子仁半两,犀角屑半两,栝楼2两,升麻半两,黄芩(去黑)半两,甘草,锉)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疏利毒乳石发动,发背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至1盏,滤去滓,空、日午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圣济总录》卷二十三:大黄汤

      大黄(锉,)半两,黄连(去须)半两,甘草,锉)半两,麦门冬(去)1两,柴胡(去苗)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伤寒烦躁壮热狂言,毒伏留于胸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竹叶10生姜3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幼幼新书》卷三十九引《婴孺方》:大黄汤

      大黄5两,滑石2两,龙骨2两,当归2两,芍药2两,黄芩2两,桂2两,甘草)2两,人参2两,青石脂2两,牡蛎()2两,石膏2两。

      制法:上为粗末,囊盛。

      功能治:五痫吐痢,不乳

      用法用量:5岁以下加大枣5枚,水85,撮药汤中3沸,绞滓,先食尽服。有乳即吐宿乳,若下宿乳当止。中汗出(疒丂)痛,服后安卧衣盖。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九《婴孺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张文仲引许推然方(见《外台》卷三):大黄汤

      大黄半两,黄连半两,黄柏半两,栀子半两。

      功能治:除六经之热。伤寒5-6日不解,头痛壮热,四肢烦疼,不得饮食。

      用法用量:水8升,6-7沸,纳豉1升,葱白7取3升,分服。

      注意:忌猪肉、冷水。

      摘录:出《肘后》卷二,见张文仲许推然(见《外台》卷三)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婴孺方》:大黄汤

      大黄12分,柴胡12分,甘草)12分,生姜12分,升麻7分,知母7分,黄芩7分,大青5分,石膏10分,芍药6分,实()6分。

      功能治:小儿结实壮热头痛,自下。

      用法用量:以水4升7取1升3,分为4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婴孺

      《外台》卷四引《必效方》:大黄汤

      大黄

      大黄3两(切),芒消2两。

      功能治:急黄疸。

      用法用量:大黄(《普济》卷一九五)。

      摘录:《外台》卷四《必效

      《备急方》引蒋家方(见《外台》卷五):大黄汤

      大黄3两,常山3两,升麻3两,甘草)3两。

      制法:上切。

      功能治:患瘴热实,兼吐利者。

      用法用量:以水7升,取2升半,分3服,发前尽服。任取吐利。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

      摘录:《备急蒋家(见《外台》卷五)

      《千金翼》卷二十二:大黄汤

      大黄3两,麦门冬1两(去),栀子14枚(),黄芩2两,芒消2两,甘草)2两。

      功能治:石发,烦热胀满,身生疮,年月深久,治不愈,虚热生疮。

      用法用量:上(父)咀。以水7升,取2升5,分为5服。得下止。

      摘录:《千金翼》卷二十二

      《千金翼》卷十七:大黄汤

      大黄1两,芒消1两,莽草2两,黄芩2两,蒺藜子半升(一黄连)。

      功能治:头面瘙肿痒。

      用法用量:上切。以水7升,取3升半,去滓;纳芒消令烊,以帛搨肿上数百遍,日5夜3。

      注意:勿令近眼。

      摘录:《千金翼》卷十七

      《千金翼》卷六:大黄汤

      大黄1两,黄芩1两,当归1两,芍药1两,芒消1两,甘草)1两,桃仁30枚,杏仁30枚(去皮尖)。

      功能治:产后恶

      用法用量:上(父)咀。以水1斗,取3升,去滓;纳芒消令烊,分为4服。法当下利。利若不止,作白粥饮1杯暖服;去1炊久,乃再服。

      摘录:《千金翼》卷六

      方出《千金》卷二十二,名见《三因》卷十四:大黄汤

      大黄

      大黄

      功能治:宣热拔毒,大便秘结,热盛数者,热毒蓄于实沉而数,膏粱食肉之辈,大腑秘者。

      用法用量:大黄汤(《外科要》卷中)。

      摘录:出《千金》卷二十二,见《三因》卷十四

      《千金》卷十五:大黄汤

      :三物汤

      大黄1两,甘草1两,麦门冬1两。

      功能治:少小下痢,苦热不食,伤饱不乳

      用法用量:三物汤(《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注意:所禀偏者宜之,若儿肥,多滑,殊非所宜。

      各家论述:《千金衍义》:大黄涤除积热,麦门冬滋培气化甘草调和中气

      摘录:《千金》卷十五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大黄汤

      大黄(锉,)2两,黄连(去须)2两,石膏(研)2两,黄芩(去黑)1两,甘草,锉)1两,细辛(去苗)1两,半夏(汤洗,去滑尽)1两,山栀子仁7枚。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乳石发,昏赤痛,不睹物。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3盏,加生姜1分(拍碎),至1盏半,去滓,早、晚分3次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圣济总录》卷一○四:大黄汤

      大黄1两,栀子仁1两,茯神(去木)1两半,生麦门冬(去)1两半,犀角(镑)1两半,旋覆花1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治:眼暴赤热痛

      用法用量:以水6盏,至3盏,下芒消1两,再至2盏,去滓,食后分3次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大黄汤

      大黄(生用)1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1两,桂(去粗皮)半两,生地黄)1两,郁李仁(去皮,研)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妇人瘀不消,及扑损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半盏、半盏,同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圣济总录》卷一五七:大黄汤

      大黄(锉,)1两,地肤草1两,猪苓(去黑皮)1两,知母(微)1两,芍药1两,实(去瓤,麸)1两,升麻1两,木通(锉)1两,甘草)1两,黄芩(去黑)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妊娠子淋,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至7分,去滓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圣济总录》卷一七七:大黄汤

      大黄(锉,)1两,柴胡(去苗)3分,升麻3分,黄芩(去黑)3分,知母)3分,芍药3分,栀子仁3分,实(去瓤,麸黄)半两,细辛(去苗)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小儿8岁以上热结实,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竹叶10,同至6分,去滓,分温3服,早、晚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七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大黄汤

      大黄(锉碎,微)1两,朴消1两,当归(微)1两,芍药1两,芎1两1分,桂(去粗皮)2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烟出,如此7遍)1两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妇人月水来腹痛,脐下坚硬,积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至7分,去滓温服即止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圣济总录》卷一四三:大黄汤

      大黄(锉,)5两,滑石3两半,芒消(研)1两,桑根白皮(锉)1两,黄芩(去黑)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数十年五,下鸡肝,肛边结核如乳,肛中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6钱匕,以1盏,水1盏,加大枣2枚(破),同至1盏,去滓,空温服。微利1-2为度,未利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大黄汤

      大黄3钱,朴消3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泻毒发背溃后。

      用法用量:水1盏,浓热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圣济总录》卷一一七:大黄汤

      大黄(锉)1两,芒消(研)半两,黄连(去须)半两,黄柏)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口糜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至6分,去滓,加蜜半匙,少许,细呷含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圣济总录》卷一一三:大黄汤

      大黄(锉,)3两,壳(去瓤,麸)3两,芍药3两,山栀子仁2两,黄芩(去黑)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眼暴热痛,眦头肿起。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三

      《圣济总录》卷一○八:大黄汤

      大黄(锉,)2两,壳(去瓤,麸)1两,黄芩(去黑)1两,菊花1两,栀子仁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时病后,毒眼热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取8分,去滓,食后温服。得利即止。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圣济总录》卷一○八:大黄汤

      大黄(锉,)半两,当归半两,生地黄)半两,芎半两,葛根(锉)半两,甘草,锉)半两,紫葳根凌霄是也,)半两,麦门冬(去)半两,天门冬(去)半两,山栀子仁1两,皮1两,黄连(去须)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热毒上攻,躁,面赤,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10至8分,去滓,食后、临卧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千金翼》卷六:大黄汤

      大黄1两,黄芩1两,甘草)1两,蒲黄半两,大枣30枚()。

      功能治:产后余疾,有积不去,短气,不得饮食,上冲胸,时时烦愦逆满,手足烦疼,中结热。

      用法用量:上(父)咀。以水3升,取1升,清朝服。至日中当利。若下不止,进冷粥半升即止;若不下,与少热饮自下。人羸者半之。

      摘录:《千金翼》卷六

      《圣济总录》卷一○六:大黄汤

      大黄过)。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治:热痛暴肿。

      用法用量:每用5钱匕,水2盏,之1宿,明旦绞汁服之。以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脚气治法总要》卷下:大黄汤

      红雪(研)1两,大黄(锉)1两,木香(锉)2两,黑豆2两。

      功能治:脚,大便秘涩,服诸药不通,毒攻欲狂,热闷口干中如生,秘涩不通。

      用法用量:以水1升,取8,将药汁浸大黄1炊久,去滓,不限早晚,分3次温服。以通为度。

      摘录:《脚治法总要》卷下

      《圣济总录》卷一○三:大黄汤

      大黄(锉,)半两,山栀子(去皮)半两,黄连(去须)半两,龙胆半两,郁金半两,黄柏半两,甘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肝经邪热攻眼,赤涩肿痛,畏日羞明。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竹叶7,同至6分,去滓放温,食后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大黄汤

      大黄(锉,)4两,栀子仁()4两,升麻2两,前胡(去芦头)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荣卫否涩,蕴热不中烦满,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圣济总录》卷九十五:大黄汤

      大黄(锉,微)3分,前胡(去芦头)3分,半夏(汤洗7遍,)3分,人参3分,黄芩(去黑)半两,茯苓(去黑皮)半两,木香半两,槟榔(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中焦热实塞,关格不通,吐逆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同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大黄汤

      大黄(锉,)1两,大戟(锉,)1两,茯苓(去黑皮)1两,甘遂)1两,黄芩(去黑)1两,芫花焦)半两,荛花)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极,色黑痛,隐膀胱不通,小便壅塞,四肢满急。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2枚(破),至1盏,去滓,温分2服,空、日午各1。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圣济总录》卷八十:大黄汤

      大黄(锉碎,干)1两半,麦门冬(去)3分甘遂(微)1两,茅(锉)1两,黄连(去须)1两,贝母(,去)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水蛊,大小便不通,急胀壅塞。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圣济总录》卷七十三:大黄汤

      大黄(锉,)2两,芍药2两,桂(去粗皮)1两半,鳖甲(,去裙襕)1两半,甘草)1两,诃黎勒(微,去核)1两,防葵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痃气急痛,日渐黄瘦。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至6分,去滓,下朴消1,搅匀温服,空、日晚各1次。以利下烂肉为验。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大黄汤

      大黄(锉,)1两,木香1两,壳(去瓤,麸)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厌黄。病人四肢烦疼,手足无力,吐逆不下饮食,渐渐瘦弱。

      用法用量:先泉及灸三十壮,次中黑池,灸里百壮。如未愈,宜服本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圣济总录》卷三十五:大黄汤

      大黄(生)半两,甘草,锉)1分,常山(锉)1分,桂(去粗皮)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间日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至7分,去滓,未发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圣济总录》卷二十八:大黄汤

      大黄(细锉,微)3分,木通(锉)3分,木香1分,升麻半两,羚羊角屑半两,白茅(锉)半两,黄芩(去黑)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伤寒狂言欲走,大小便不通,腹痛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加葱白5,同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大黄汤

      大黄(锉,)1两,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锉)1两,皮(锉)1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朴消(研)半两,牵牛子)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伤寒食毒,腹胀满,时复呕吐憎寒,不下食,大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3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外台》卷三十五引《备急方》:大黄汤

      甘草)1两,大黄1两,甘皮1两,当归1两,细辛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少小二十五痫。

      用法用量:以指撮,着水1升,取2。一岁儿服1,每日2次。

      摘录:《外台》卷三十五《备急

      《圣济总录》卷一○六:大黄汤

      大黄(锉,)4两,麻黄(去)2两,旋覆花2两,甘草,锉)1两,山栀子仁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眼热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取8分,去滓,入朴消末半钱匕,食后服,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外台》卷二十一引谢道人方:大黄汤

      大黄4两,芍药5两,细辛4两,甘草)4两,黄芩2两。

      功能治:两眼痛。眼赤肿痛。

      用法用量:上切。以水7升,取2升半,分为3次温服

      摘录:《外台》卷二十一谢道人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婴孺方》:大黄汤

      大黄4分,升麻2分,芍药3分,竹叶(切)5甘草1分,细辛半分,杏仁20个(麸,去皮尖)。

      制法:上切。

      功能治:百日儿结实多,自下。

      用法用量:以水2升,6,为3服。如儿未百日,用药量多少。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婴孺

      《续本事》卷三:大黄汤

      大黄1两(生姜自然汁半盏,大黄令干,又入姜汁中,如此尽,切,,为末)。

      功能治:冷涎翻。其候欲发时先流冷涎,次则吐食。

      用法用量:上每服2钱,加陈米1撮,葱白2,水1大盏,至7分,先食葱白,次服其药。不10日去

      摘录:《续本事》卷三

      《保命集》卷中:大黄汤

      :将军饮、大黄

      大黄1两。

      制法:上细锉。

      功能治:痢疾,脓稠粘,里急后重腹痛,一实。泄痢久不愈,脓稠粘,里急后重,日夜无度,久不愈者。便血,身热,胜。痢初作及久不愈,或实。休息痢湿热痢无表邪者。

      用法用量:将军饮(《古今医鉴》卷五)、大黄汤(《症因治》卷四)。

      各家论述:《机微义》:此乃阳明荡涤邪热之药,用者,欲其上至,外彻皮毛也。

      摘录:《保命集》卷中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大黄汤

      大黄(锉碎,微)1两,人参1两,牛膝(去苗,浸,切,)1两,桂(去粗皮)3分,羌活(去芦头)3分,壳(去瓤,麸黄)3分,当归(微)3分,芎3分,瞿麦穗3分,槟榔(锉)3枚,芍药,吴茱萸(微)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妇人月水不利,脐疼痛。

      用法用量:中芍药用量原缺。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圣济总录》卷四十九:大黄汤

      大黄(锉,)1钱半,甘草,锉)1分,桑根白皮,锉)3分,葱白(并)3

      功能治:肺热,久咳嗽,涕唾多。

      用法用量:上锉,如麻豆大,童便1盏半,同至7分,去滓,空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方出《金匮》卷下,名见《普济方》卷三一二:大黄汤

      大黄1两(切,浸,汤成下),绯帛如手大(烧灰),乱发如鸡子大(烧灰用),久用炊单布1(烧灰),败蒲1握(3),桃仁49个(去皮尖,),甘草如中指,锉)。

      功能治:利大便,马坠及一切筋损。坠马及一切筋损,中有惊瘀血,烦闷,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本,《古选注》作“败蒲”。

      各家论述:《古选注》:驰骋之时,阳鼓于上,卒然而坠,伤在于首,病头胀颈粗,发热体痛,故其所治有不同于平常跌扑所伤者。中多用陈败之物,取其伏阳而瘀也。败蒲席须作帆之蒲,惟乡船中尝以为卧具者佳,借其精神所凭,可以伏阳,且陈蒲可逐上焦瘀血;炊单布久,则受汤熟之、可以化阳自熄,退肿除陈;乱发疗惊安;绯帛瘀搜伤;大黄桃仁甘草,即桃仁、调二汤之义,用以扫除三焦之瘀;外用败蒲沐,以逐肉筋之瘀,外兼治。

      摘录:出《金匮》卷下,见《普济》卷三一二

      《医心方》卷十五引《鬼遗》:大黄汤

      大黄2两,黄芩1两,白蔹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臭烂。

      用法用量:以水1升21沸,绞去滓,适冷暖以洗疮,每日10遍。

      摘录:《医》卷十五《鬼遗》

      《医心方》卷二十一引《古今录验》:大黄汤

      大黄2两半,黄芩2两,黄柏2两,半夏2两,细辛2两,生地黄2两,虎掌1两半,菵草1两半。

      功能治:妇人、男人阴蚀,及脓,男子尽入

      用法用量:以新汲井水1斗,取3升。洗疮。若阴里病,取练沾汤中,着阴道中,时复易,半日久佳。

      摘录:《医》卷二十一《古今录验》

      《千金》卷三:大黄汤

      大黄3两,当归3两,甘草3两,生姜3两,牡丹3两,芍药3两,吴茱萸1升。

      功能治:产后恶不尽,妊娠堕胎后,不出。

      用法用量:加人参二两,人参大黄汤”。

      摘录:《千金》卷三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大黄汤

      大黄(锉,)1两,黄芩(去黑)3两,黄连(去须)2两,甘草,锉)2两,麦门冬(去)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乳石发动,上气热实,腹满,小便赤,大便不利,逆冲胸,目赤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至8分,去滓,纳芒消1钱匕,再2-3沸,温服,早晨、近晚各1次。通利即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大黄汤

      大黄(锉,)1两,芍药1两,茯苓(去黑皮)1两,大麻仁半升(研,每服旋入1)。

      制法:上药除麻仁外,为粗末。

      功能治:乳石发动,热结,小便淋涩,小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3盏,加麻仁1,同至1盏半,去滓,分2次温服,空1服,日午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千金》卷五:大黄汤

      干姜

      大黄3铢,人参3铢,细辛3铢,干姜3铢,当归3铢,甘皮3铢。

      功能治:少小风痫积聚腹痛

      用法用量:干姜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一)。中甘皮,《圣济总录》作“甘草”。

      各家论述:《千金衍义》:下所治少小风痫,明是木盛,乘克中土,殊非外风袭入之谓。故于理中除去白术之滞、甘草之缓,但取参、姜,参人细辛盛之当归以调紊乱之,甘皮以豁壅遏之大黄以涤固结之积,与黄龙汤同一手笔。彼以病盘错,胃气伤残,虽用消、黄,徒增胀满,必藉人参大力以鼓荡练之威;此以孩提未实,不胜病留连,虽宜大黄迅扫,必兼参、姜温,可无伤中之虞。然此仅堪为智者道,难使庸俗知也。

      摘录:《千金》卷五

      《圣济总录》卷一七一:大黄汤

      大黄(碎锉,令香熟)1两,当归(切,)半两,赤芍药半两,黄芩(去黑)半两,栝楼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人参半两,赤石脂半两,麻黄(去先煎,掠去沫,)半两,牡蛎粉(微)半两,紫石英(碎)半两,甘草,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小儿诸种风痫,吐痢热百病,不食。

      用法用量:7-8岁儿每服2钱匕,水1盏,加大枣3枚(),同至5分,去滓,1日4-5服,带热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方出《千金》卷五,名见《普济方》卷三六七:大黄汤

      大黄12铢,牡蛎12铢,龙骨12铢,栝楼12铢,甘草12铢,桂12铢,赤石脂6铢,水石(如无,以朴消代之)6铢。

      功能治:少小,状如欲绝。

      用法用量:上(父)咀。以水1升,纳药半两,再沸,绞去滓,半岁儿服如鸡头子大1枚,大儿尽服。入中即愈,汗出粉之。药无毒,可每日2服。

      有热,加大黄;不汗,加麻黄

      摘录:出《千金》卷五,见《普济》卷三六七

      《千金》卷五:大黄汤

      大黄半两,甘草半两,芒消半两,桂8铢,石膏1两,大枣5枚。

      功能治:小儿伤寒,肉中久挟宿热,瘦瘠,热进退,休作无时。

      用法用量:上(父)咀。以水3升,取1升,每服2

      各家论述:《千金衍义》:肉中久挟宿热,故用大枣消、黄、甘、石入于分,然非桂,无以之。

      摘录:《千金》卷五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大黄槟榔丸

      下一篇 大黄没药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