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散
《外台秘要》卷四引《集验方》:大黄散
《圣惠》卷十六: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黄连半两(去须),麦门冬1两(去心),栀子仁半两(锉),柴胡1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豉少半合,葱白2茎,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六
方出《圣惠》卷三十七,名见《普济方》卷四十七:大黄散
《圣惠》卷四十三: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赤芍药1两,川升麻1两,鬼箭羽1两,鬼臼(去根)1两,桂心1两,桔梗(去芦头)1两,柴胡(去苗)1两,川朴消2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圣济总录》卷一○六:大黄散
《圣济总录》卷九十五:大黄散
处方:大黄(锉)2两,桂(去粗皮)3分,冬瓜子(微炒)1合,滑石(研)3两,朴消(生铁铫子炒干,刮出,纸裹,于黄土内窨1宿,取出细研)2两半。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浓煎白茅根汤调下,空腹服之,至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圣济总录》卷十三:大黄散
《伤寒总病论》卷三:大黄散
《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神巧万全方》:大黄散
《圣惠》卷九十二:大黄散
《圣惠》卷五十五: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黄柏1两(锉),栀子仁1两,川朴消2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木通1两(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如人行10里再服。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五十五
《圣惠》卷四十九: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京三棱1两(微煨,锉),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槟榔1两,木香3分,赤芍药3分,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癖结,两胁胀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圣惠》卷十五:大黄散
《圣惠》卷四十七: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黄芩1两,泽泻1两,川升麻1两,羚羊角屑1两,栀子仁1两,玄参1两,川芒消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泻热,开隔绝。主中焦壅热,闭塞隔绝,上下不通,不吐不下,肠胃膨膨,喘息常急。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下生地黄汁半合,温温频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圣济总录》卷一二八:大黄散
处方:大黄(锉,炒)1两,芍药(锉,炒)1两,楝实1两,马蹄(炙令黄焦)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乳痈大坚硬,赤紫色,衣不得近,痛不可忍;产后乳结核,肿痛发热烦闷。
用法用量:大黄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圣惠》卷三十八: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黄柏1两(锉),黄连3两(去须),川升麻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赤芍药1两,黄芩1两,犀角屑1两,栀子仁3分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加淡竹叶3-7片,豉半合,煎至7分,去滓,不拘时候,分温3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五:大黄散
《圣惠》卷三十三: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大青1两,羚羊角屑1两,栀子仁1两,桑根白皮(锉)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加生地黄汁半合服之,每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圣惠》卷三十二:大黄散
《圣惠》卷三十二: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黄连(去须)1两,蓝叶1两,川朴消1两,川升麻3分,决明子(微炒)3分,黄芩3分,栀子仁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热毒气,忽冲眼睑,牛如米豆,名曰针眼,或白睛似水泡,疼痛,不可睡卧。
用法用量:《普济方》引本方无决明子,有甘菊花一两五钱,升麻、黄芩、栀子仁各用三两。余同。
注意:忌炙煿、油腻、面、生果。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圣惠》卷二十九: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芎半两,槟榔3分,桑根白皮半两(锉),汉防己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二十六: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泽泻1两,黄芩1两,栀子仁1两,柴胡1两(去苗),羚羊角屑1两,木香(石膏)2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木通1两(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淡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注意:忌炙、热面,生果。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十八: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犀角屑1两,赤芍药1两,黄芩1两,生干地黄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圣惠》卷四十九: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微炒),当归1两(锉,微炒),白术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柴胡1两半(去苗),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医方类聚》卷二一二引《施圆端效方》:大黄散
《普济方》卷一九五:大黄散
《普济方》卷三五二:大黄散
处方:大黄3两,芒消1两,桃仁30枚,水蛭30枚,虻虫30枚,甘草3两,当归3两, (庶虫)虫40枚。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3升,酒2升,合煎,取3升,去滓,分3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二
《普济方》卷三八四:大黄散
《普济方》卷四○五:大黄散
《医学入门》卷八:大黄散
《诚书》卷十五:大黄散
《仙拈集》卷四:大黄散
《类证治裁》卷三:大黄散
《圣济总录》卷一一七:大黄散
《普济方》卷三十九:大黄散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大黄散
处方:大黄(湿纸裹,煨微焦色)1两,甘草(炮)1两,白僵蚕(去土,焙干)1两,槟榔(煨)1分。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用蜜熟水调下,日可3-5服。取下恶物如鱼脑。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幼幼新书》卷十引《惠眼观证》:大黄散
《圣济总录》卷一四五:大黄散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大黄散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大黄散
处方:大黄(锉,炒)1两,秦艽(去苗土)1两,藜芦(去芦头)1两,石硫黄(研)1两,硇砂(研)1两。
制法:上5味,将前3味为散,与后2味研者和匀。
用法用量:水调涂敷,1日3-5次。以愈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大黄散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大黄散
处方:大黄(生,锉)5两,白蔹(生,锉)3两,寒水石(生,研)1两,紫葛(生用)1两,木香1两,消石(研)2两,黄芩(去黑心)2两,大青2两,苦参(锉)2两。
制法:上9味,捣罗7味为细末,入研药,和牛乳调如膏。
用法用量:涂于故帛,拓肿上。随拓即消,干复易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大黄散
处方:大黄半两,栝楼根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百合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葛根1两(锉),黄柏根(锉)1分,芒消1分,赤小豆1分,粳米1合。
用法用量:量肿处大小,用新汲水化蜜调药如膏,摊于肿处,纸盖之,1日1换。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大黄散
《圣惠》卷十六:大黄散
《普济方》卷一六三:大黄散
《圣惠》卷六十一:大黄散
《圣惠》卷十七: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黄连半两(去须),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柏半两(锉),栀子仁半两,石膏1两。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葱白1茎,豉50粒,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七十二: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微炒),川朴消半两,牛膝3分(去苗),当归3分(锉,微炒),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虻虫1分(炒令黄,去翅足),赤芍药3分,水蛭1分(炒微黄),土瓜根3分,干漆半两(捣碎,炒令烟出),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二
《圣惠》卷七十一: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当归1两(锉,微炒),赤芍药1两,黄耆1两(锉),芎1两,防风1两(去芦头),黄连1两(去须),莽草1两,栀子仁1两,腻粉1分,乳香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入腻粉和匀,以鸡子白并蜜调令匀,涂帛上贴,干即易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圣惠》卷七十一:大黄散
《圣惠》卷六十九: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赤芍药半两,牡丹半两,姜黄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蒲黄1两,荷叶3片,羚羊角屑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圣惠》卷六十八: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生用),甘草1两(锉,生用),黄柏3两(锉),甘菊花1两,旋覆花1两,桑根白皮2两(锉),槟榔1两,黄连1两(去须),白芷2两,蔓菁花1两。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敷患处。
摘录:《圣惠》卷六十八
《圣惠》卷六十四:大黄散
方出《圣惠》卷六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三三:大黄散
《圣惠》卷七十二: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2两(锉,微炒),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牛膝1两(去苗),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桂心3分,当归3分(锉,微炒),白术3分,芎3分,防葵3分。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每于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二
方出《圣惠》卷六十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三一:大黄散
《圣惠》卷七十二:大黄散
《圣惠》卷六十一: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当归1分,川芒消半两,黑豆皮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牛蒡子1分(微炒),芎1分,甘草半两(生锉)。
制法:上为末,分为3服。
用法用量:每服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六十一
《圣惠》卷六十一: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生用),黄芩3两,龙骨1两,甘草1两,黄连1两(去须),当归1两(锉,微炒),牡蛎1两,白蔹1两,白及1两,赤芍药1两,赤石脂1两。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用猪胆汁调,涂于细布上,如肿大小,贴之,燥即易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一
《圣惠》卷六十一:大黄散
《圣惠》卷六十: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生干地黄1两,桑根白皮1两(锉),黄耆1两(锉),羚羊角屑1两,赤小豆花1两,当归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酒痔,下血如鸡肝,肛边出疱疼痛,因醉饱,气壅即发。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
《圣惠》卷五十九: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川芒消2两,赤芍药半两,大麻仁2两,桑根白皮1两(锉),瞿麦1两,防葵1两,榆白皮1两(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空腹温服,如人行10里再服。以大小便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圣惠》卷五十八: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槟榔1两,木香半两,川芒消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子芩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便不通,下焦伤热壅闷。
用法用量:透关散(《杨氏家藏方》卷四)。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大黄汤”。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见《圣惠》卷六十七:大黄散
方出《千金》卷五,名见《普济方》卷三八四:大黄散
方出《千金》卷四,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五二:大黄散
制法:上药治下筛。
《圣惠》卷六十二:大黄散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婴孺方》:大黄散
处方:大黄12分,柴胡10分,枳壳10分,升麻10分,芍药10分,栀子仁10分,竹叶1升,姜3分,知母8分,杏仁(净)8分。
功能主治:积泻。12-13岁结热痰多,壮热食少,结实者自下。
用法用量:以水6升、煮2升,分为4服。10岁外分为3服,儿小量之。
《外台》卷四引《集验方》:大黄散
《圣惠》卷十六: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栀子仁1两,犀角屑1两,麦门冬(去心)1两,黄连(去须)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黄芩1两,柴胡(去苗)1两,白鲜皮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六
《圣惠》卷十六:大黄散
《圣惠》卷十五: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川芒消1两,桂心1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微炒)1两,麻黄(去根节)1两。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十三: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柴胡1两(去苗),枳实3分(麸炒微黄),川朴消1两,赤芍药1两,黄芩1两,虎掌3分(微炒)。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十一: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黄连1两(去须),黄芩3分,川升麻3分,黄药3分,甘草半两(生,锉)。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黑豆30粒,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圣惠》卷十: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柴胡3分(去苗),赤芍药3分,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黄芩3分,犀角屑3分,川升麻3分,赤茯苓3分,知母3分,槟榔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通1两(锉)。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如人行10里再服。以通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
《圣惠》卷九十二: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微炒),犀角屑半两,川升麻半两,当归1分,赤芍药1分,红雪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6分,去滓,3-4岁温服1合,每日3-4次。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九十二
《圣惠》卷七十二: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2两(锉,微炒),牡丹1两,川朴消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牛膝1两(去苗),当归1两(锉,微炒),赤茯苓1两,水蛭半两(炒微黄),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虻虫半两(炒令黄,去翅足)。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调,或月前,或月后,或如豆汁,腰痛如折,两脚疼痛,胞中风冷。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空心服。如人行10里以外,当下恶物;如未下,次日再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二
方出《医心方》卷二十一引《极要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五一:大黄散
《圣惠》卷十七: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柴胡1两,秦艽1两半(去苗),石膏2两,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频服。汗出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九十一: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防风半两(去芦头),川升麻2分,黄芩2分,麻黄1分(去根节),秦艽1分(去苗),川朴消3分。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艽黄散(《诚书》卷十五)。
摘录:《圣惠》卷九十一
《圣惠》卷九十:大黄散
《圣惠》卷八十八: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赤芍药1分,白鲜皮半两,黄芩1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犀角屑1分,赤茯苓1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魃病挟实。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量儿大小加减,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圣惠》卷八十四: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黄连半两(去须),栝楼根半两,黄芩半两,栀子仁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诸黄。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圣惠》卷八十四:大黄散
《圣惠》卷八十四:大黄散
制法:上为粗散。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圣惠》卷八十四: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细辛半两,黄芩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圣惠》卷八十二: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柴胡3分(去苗),川升麻3分,黄芩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3分,栀子仁3分,石膏1两半,知母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青竹叶2-7片,煎至5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摘录:《圣惠》卷八十二
《圣惠》卷八十: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微炒),干漆1两(捣碎,炒令烟出),桂心1两,生干地黄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酒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
《圣惠》卷七: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黄芩3分,赤茯苓3分,冬葵子1两,紫苏茎叶3分,槟榔2分,瞿麦1两,木通2分(锉),白茅根3分(锉)。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
《圣惠》卷九十一: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半两(生用),郁金半两,黄药半两,腻粉半两,猪牙皂荚半两(去皮子用)。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截毒散(《永乐大典》卷一○三七引《医方妙选》)。方中黄药,《永乐大典》引《医方妙选》作“黄芍药”,《卫生总微》作“赤芍药”。
摘录:《圣惠》卷九十一
《圣惠》卷十一: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桂心3分,甘草1两(炙微赤,锉),川芒消2两,木通1两(锉),大腹皮1两(锉),桃仁20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用法用量:大黄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摘录:《圣惠》卷十一
《圣惠》卷十五: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秦艽1两(去苗),桂心1两,石膏2两,柴胡1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十八: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黄连1两半(去须),川升麻1两,黄芩3分,漏芦3分,玄参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圣惠》卷三十一: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木香半两,柴胡1两(去苗),赤芍药3分,诃黎勒3分(用皮),枳实半两(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1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圣惠》卷三十六: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犀角屑3分,射干3分,川升麻3分,玄参2分,大青3分,络石3分,木通3分(锉),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3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六
《圣惠》卷四十三: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当归半两(锉,微炒),桂心半两,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圣惠》卷六十一: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生用),黄芩1两,白芷3分,寒水石1两,白蔹1两,黄柏3分(锉),石膏1两,赤石脂1两,黄连1两(去须)。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以浆水调为膏,厚涂于疮上,干即易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一
《圣惠》卷六十一:大黄散
《圣惠》卷六十四:大黄散
《圣惠》卷七十一: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桂心半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诃黎勒1两(煨,用皮),前胡1两(去芦头),桔梗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圣惠》卷七十三:大黄散
《圣惠》卷八十八: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京三棱半两(微煨,锉),木香1分,槟榔半两,麝香1分(细研),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都研令匀,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四五: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旋覆花半两,赤芍药半两,木通1两(锉),紫苏茎叶1两,犀角屑3分,川朴消1两,黄芩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脚气发动,大小便秘涩,肢节烦疼,头目旋晕,气壅昏沉,不欲饮食。
《圣惠》卷三十五: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牛蒡子1两(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热积于咽喉之间,咽喉中如有物妨闷,或在左,或在右,名曰蛊。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先须深针结聚之处,使毒气散后,再服此方。
摘录:《圣惠》卷三十五
《保命集》卷中:大黄散
《圣惠》卷八十四: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栀子仁1分,黄芩1分,赤芍药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壮热,心躁,头痛,口干,小便赤,大便难。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以利为效。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圣惠》卷五十八: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苦参1两(锉),贝齿1两(烧为灰),滑石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关格。风冷气入小肠,忽痛坚急,大小便不通;或小肠有气结如升大,胀起如吹状。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圣惠》卷四:大黄散
《圣惠》卷十八: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实半两(麸炒令黄色),羚羊角屑1两,川朴消1两,黄芩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用水1大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圣惠》卷十三: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枳实2两(麸炒微黄),川芒消2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得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三
《鸡峰》卷二十五:大黄散
处方:大黄1两,瞿麦1两,白干葛1两,牛蒡子1两,地骨皮1两,苍术1两,升麻2两,大青2两,芍药(赤者)2两,枸杞子2两,当归2两,吊藤2两,黄芩2两,黄连2两,连翘2两,羌活2两,青皮2两,郁金2两,芎2两,桑白皮2两,甘草2两,牵牛(黄者)2两,荆芥穗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百种毒。
用法用量:每服1-2钱,食后、临卧用生姜自然汁调下。
摘录:《鸡峰》卷二十五
《圣济总录》卷一四四:大黄散
《苏沈良方》卷十引《灵苑方》:大黄散
《圣济总录》卷九十八:大黄散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