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大黄丸

目录

      《外台秘要》卷二十引《古今录验》:大黄丸

      大黄7.5克 消石7.5克 大戟7.5克(甘遂7.5克(芫花7.5克(椒目7.5克 葶苈7.5克

      制法:上七味,捣末下筛,以蜜和,如小豆大。

      功能治:十水。

      用法用量:先食饮服1,一日二次。渐增,以知为度。

      摘录:《外台秘要》卷二十《古今录验》

      《圣济总录》卷五十:大黄丸

      大黄,锉)15克 桔梗壳(麸,去瓤)川芎 羌活(去芦头)木香 柴胡(去苗)独活(去芦头)各8克 牵牛子30克(半熟半生用)

      制法:上药九味,捣罗为末,莱菔熟,入药末。同于木臼捣匀,梧桐子大。

      功能治:通便泄热,理气止痛。大肠热秘烦躁头痛便难,胁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30,可加至40。食后、临卧温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圣惠》卷五十二:大黄丸

      :川大黄半两(锉碎,微),恒山1两,香豉49粒,砒霜1分(细研),鳖甲1分(涂令黄,去裙襕),麝香1钱(细研),朱砂1分(细研)。

      制法:上为末,入后3味,研令匀,以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疟,发歇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2,食前用桃仁汤送下。

      注意:忌食热物。

      摘录:《圣惠》卷五十二

      《圣惠》卷十三:大黄丸

      :川大黄3两(锉碎,微),壳(麸微黄,去瓤)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2两,麻仁2两,槟榔2两,木通(锉)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伤寒便秘涩,有积热,其两手寸口悉洪大而数。

      用法用量:每服30,以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普济方》卷三九二:大黄丸

      大黄3分,苦参3分,人参3分,桔梗3分,杏仁(去皮尖)3分,芎3分,半夏(洗)2分,黄芩2分,葶苈4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小豆大。

      功能治:小儿伤食大膨脝,时泄,困甚如热状,又如霍乱;时痢,肠出脓

      用法用量:每服1,1日3次,白汤送下。

      摘录:《普济》卷三九二

      《圣惠》卷七十一:大黄丸

      :川大黄2两(锉碎,微),麝香1分(细研),硇砂3分(细研),槟榔3分,巴豆1分(去皮,研,纸裹压去油),川乌头3分(裂,去皮脐),桂3分,木香3分,当归3分(锉,微),京三棱1两(锉,干),干姜3分(裂,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小豆大。

      功能治:妇人痃癖,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空及晚食前以粥饮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圣惠》卷十六:大黄丸

      :川大黄(锉碎,微)1两,黄连(去须)1两,黄芩1两,黄柏(锉)1两,衣1两,栀子仁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时遍身发黄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30,以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六

      《圣惠》卷八十九:大黄丸

      :川大黄3分(锉,微),天门冬(去)半两,百合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半两,木通(锉)半两,桑根白皮(锉)半两,甜葶苈(隔纸紫色)半两,川朴消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小儿龟胸,肺热壅滞,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5,以温水研破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九

      《圣惠》卷五十:大黄丸

      :川大黄(锉碎,微)半两,诃黎勒(,用皮)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五

      用法用量:每服20,以温水送下。以微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济总录》卷六:大黄丸

      大黄)1两,干姜)1两,僵蚕)1两,天麻1两,白附子)1两,天南星)1两,附子裂,去皮脐)1两,半夏(汤洗,去滑)1两,牛黄(研)半两,腻粉1分,麝香(研)半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鸡头子大。

      功能治:急手足拳挛,不得屈伸,大小便涩,百节痛不能

      用法用量:每服1,冷化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

      《千金翼》卷十九:大黄丸

      大黄1斤,栝楼8两,土瓜8两,杏仁5(去皮尖双仁,)。

      制法:上破大黄如棋子,冷水1宿,晒干,捣筛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消渴,小便多,大便秘

      用法用量:每服5,以饮送下,1日3次。以知为度。

      摘录:《千金翼》卷十九

      《外台》卷五引《崔氏方》:大黄丸

      大黄3两,朴消2两,巴豆1两(去皮,令黑,研如泥)。

      制法:上捣筛大黄朴消,然后纳巴豆,以蜜和捣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一切疟。

      用法用量:每服两,以米饮送下,1日2次。不断,再服即愈。

      注意:忌芦笋、野猪肉等物。

      摘录:《外台》卷五《崔氏

      《千金》卷十四:大黄丸

      大黄2两,芍药2两,葶苈2两,大戟3两,朴消3两,杏仁50枚,巴豆7枚。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小肠热结。

      用法用量:大人7,小儿2-3,以饮送下,每日3次。热去,1日1次。

      各家论述:《千金衍义》:热结不通,不用承、陷胸者,以小肠虽居下位,治却在中、上二焦。故取葶苈专攻下逆满,杏仁于上,消、黄荡涤垢于下。杏仁力绵,更借备急巴豆之;消、黄性下,复采枣汤大戟以激之;芍药一味,专护营血,即柴胡泽泻汤中用地黄之意。

      摘录:《千金》卷十四

      《圣惠》卷七十一:大黄丸

      :川大黄3两(锉碎,微),鳖甲2两(涂令黄,去裙襕),防葵1两半,琥珀1两,干漆1两(捣碎,令烟出)。

      制法:上为细末,以米1升,令稠,入少面作糊,和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妇人积聚,久不

      用法用量:每服5,食前以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圣惠》卷六十八:大黄丸

      :川大黄2两(3度),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微),壳1两(麸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金疮烦闷疼痛,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以温水送下,1日3次。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六十八

      《圣惠》卷四十二:大黄丸

      :川大黄1两(锉碎,微),川椒半两(去者,微去汗),人参3分(去芦头),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桔梗3分(去芦头),菖蒲3分,柴胡3分(去苗),茯苓3分,芎3分,桂3分,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木香3分,吴茱萸3分(汤浸7遍,干,微),干姜3分(裂,锉),细辛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七积聚坚牢,腹胀痛。

      用法用量:每服10,食前以温送下。渐加至20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大黄丸

      大黄(锉,)2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黄耆(锉)1两半,黄连(去须)1两半,漏芦(去芦头)1两,秦艽(去苗土)2两,苦参2两,乌蛇浸,黄,去皮)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疥疮痒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0,空送下,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小儿药证直诀·附方》:大黄丸

      大黄1两(洗过,采下熟,切,晒干),川芎1两(锉),甘草1分(锉,),黑牵牛半两(半生熟)。

      制法:上为细末,稀糊为,如麻子大。

      功能治:风热里实,中气热,大小便赤,饮水不止,有下者。疮痂初起而能食,食而胀满,不大便而喘急,昏甚而谵语者。

      用法用量:2岁每服10,温蜜水送下,乳后服。以溏利为度。末利,加数再服。

      各家论述:《小儿药直诀类释义》:此大黄、黑丑攻涤泻下,而以川芎升之,甘草缓之,相,使泻下而有所制。

      摘录:《小儿药直诀·附

      《千金》卷十:大黄丸

      :甜葶苈葶苈

      大黄2两,葶苈子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黄疸,大小便难,喘息促。

      用法用量:甜葶苈(《圣济总录》卷六十)、葶苈(《普济》卷一九五)。

      各家论述:《千金衍义》:(本)从《金匮》大黄消石汤化出。被用消石之辛温,以大黄、栀、柏之苦;此用葶苈大黄开泄,不必复用消石结也。识此变通之法,可推《金匮》妙用也。

      摘录:《千金》卷十

      《千金》卷十:大黄丸

      大黄2两,黄连3两,黄柏1两,黄芩1两,衣5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黄疸

      用法用量:先食服3,每日3次。不知,加至5

      各家论述:《千金衍义》:(本)从《金匮》大黄消石汤化出。取米以四黄之涤热,即是消石大黄、栀、柏之义。识此变通之法,可推《金匮》妙用也。

      摘录:《千金》卷十

      《圣惠》卷五十八:大黄丸

      :川大黄2两(锉碎,微),大戟1两(锉碎,微),赤芍药1两,川朴消1两,甜葶苈1两(隔纸紫色),杏仁50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小肠热结胀满,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前以葱白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圣惠》卷十五:大黄丸

      :川大黄2两(锉碎,微),黄芩1两,犀角屑1两,猪苓(去黑皮)1两,壳(麸微黄,去瓤)1两,川朴消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时大热不退,谵语,大便难。

      用法用量:每服30,以麦门冬汤温温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十二:大黄丸

      :川大黄1两(锉碎,微),木香1分,槟榔半两,桂1分,壳半两(麸微黄,去瓤),甘草1分(微赤,锉),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尖,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伤寒大肠筵,腹胀满疼痛,四肢酸疼烦闷,不得眠卧。

      用法用量:每服30,以温送下,不拘时候。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二

      《圣惠》卷十四:大黄丸

      :川大黄1两(锉碎,微),牛膝3分(去苗),槟榔1两,壳3分(麸微黄,去瓤),木香3分,人参3分(去芦头),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桂3分,前胡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伤寒后脚,并上冲。

      用法用量:治“并上冲”,原作“并”,据《普济》改。

      摘录:《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十六:大黄丸

      :川大黄2两(锉碎,微),柴胡(去苗)1两,黄芩1两,黄连(去须)1两,白鲜皮1两,栀子仁1两,秦艽(去苗)1两,龙胆(去芦头)1两,赤芍药1两,大麻仁(杵如膏)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时余热不退,发歇不定,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30,以竹叶汤送下,不拘时候。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六

      《圣惠》卷二十九:大黄丸

      :川大黄1两(锉碎,微),赤芍药3分,木通1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大麻仁1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虚劳小便不利,胁满闷,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清粥饮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三:大黄丸

      :川大黄1两(锉碎,微),壳1两(麸微黄,去瓤),甘草半两(微赤,锉),麦门冬3分(去),羚羊角屑3分,川升麻3分,生地黄3分,犀角屑3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肝脏壅热,烦闷,头不利。

      用法用量:《圣济总录》:食前竹叶汤下。

      注意:忌、热面等。

      摘录:《圣惠》卷三

      《圣惠》卷三十:大黄丸

      :川大黄2两(锉碎,微),鳖甲3两(涂令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末;以酽2升,纳铛中,先煎令稠,下药末更之,以柳木篦搅勿住手,候可,即梧桐子大。

      功能治:骨蒸劳,两胁下有痃癖,渐上攻,食少或不消化,积聚,黄瘦,久困久痢,或大便秘涩,小便赤黄。

      用法用量:每服7,空及晚食前以粥饮送下。渐加至10,以溏利下脓烂肉为度。老少以意加减。唯得食饭、葱汁、生姜而已,此外不得食之。

      注意:忌苋菜

      摘录:《圣惠》卷三十

      《圣惠》卷三十二:大黄丸

      :川大黄2两(锉碎,微),栀子仁2两,黄芩2两,黄连2两(去须),车前子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上焦积热,眼赤涩痛。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后以温浆水送下,夜卧临时再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圣惠》卷三十六:大黄丸

      :川大黄半两(碎,微),栀子仁半两,黄耆半两(锉),川升麻半两,川朴消半两,黄连半两(去须),生地黄半两,玄参半两,磁石1两(烧7遍,捣碎,细研,水飞过)。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风热,暴聋,由实热所致。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后以温水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三十六

      《圣惠》卷四十八:大黄丸

      :川大黄2两(锉碎,微),防葵1两,木香3分,川乌头1两(裂,去皮脐),鳖甲1两半(令黄,去裙襕),干姜3分(裂,锉)。

      制法:上为细末,以陈米3升,令稠,入神曲末半两,成糊,溶和诸药末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肥气结聚在左胁下,坚牢疼痛,食少体瘦。

      用法用量:每服30,空以温送下。以微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圣惠》卷四十四:大黄丸

      :川大黄2两(锉碎,微),芎半两,桂半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脚疼痛,大肠壅滞。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温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

      《圣惠》卷四十九:大黄丸

      大黄桃仁

      :川大黄1两(锉碎,微),干姜3分(裂,锉),高良姜3分(锉),小草3分,芎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川椒1两(去者,微去汗)。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癖,吐不止,两胁胀痛,气喘上奔,不下食饮。

      用法用量:大黄桃仁(《圣济总录》卷七十三)。小草,原作“甘草”,据《圣济总录》改。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圣惠》卷四十八:大黄丸

      :川大黄1两(锉碎,微),当归3分(锉,微),芎3分,诃黎勒皮1两,槟榔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干,微),干姜3分(裂,锉),川乌头1两(裂,去皮脐),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聚积妨闷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以温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圣惠》卷五十三:大黄丸

      :川大黄3两(锉碎,微),栝楼1两,芎3分,壳1两(麸微黄,去瓤),槟榔1两,桂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利大小肠消渴腹胀

      用法用量:每服30,以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外台》卷三十八:大黄丸

      大黄5两(捣末),大麻子5两(,勿令焦,待冷于簸箕中以手挪去皮,取仁研如膏)。

      制法:上药治令匀,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通畅壅秘。乳石发动,热上冲。

      用法用量:每服10至20,以汤饮送下。以宣利为度。

      摘录:《外台》卷三十八

      《外台》卷七引《广济方》:大黄丸

      大黄12分,厚朴4分(),实4分(),芒消8分,杏仁6分(去皮尖),葶苈子4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胸胁妨闷,中客,大便苦难。

      用法用量:每服10,空以饮送下,1日2次。稍稍加,以大便微调为度。

      注意:忌生冷、油腻、粘食。

      摘录:《外台》卷七《广济

      《圣惠》卷四十九:大黄丸

      :川大黄1斤(生,为末),鳖甲3两(涂令黄,去裙襕),壳2两半(麸微黄,去瓤),当归1两半(锉,微),赤芍药1两半,京三棱3两(微,锉),吴茱萸1两(汤浸7遍,干,微)。

      制法:上为,先以米3升,大黄为膏,次入诸药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痃癖,时攻疼痛,令人不思饮食,渐为瘦病。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温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圣惠》卷四十九:大黄丸

      :川大黄半两(锉碎,微),木香半两,肉豆蔻半两(去壳),硼砂半两(细研),干姜半两(裂,锉),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吴茱萸1两(汤浸7遍,干,微),槟榔半两,桂半两,蓬莪术1两,巴豆1分(去皮,研,纸裹压去油)。

      制法:上为末,入巴豆硼砂,研令匀,以成膏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症病,妨闷,不欲饮食,四肢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3,空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准绳·幼科》卷八:大黄丸

      大黄3分,地黄3分,茯苓3分,当归3分,柴胡3分,杏仁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麻子大。

      功能治:小儿胃气不调,不嗜食,不生肉。

      用法用量:每服5,以饮送下,1日3次。

      摘录:《准·幼科》卷八

      《普济方》卷三一一:大黄丸

      大黄2两,桃仁(去皮尖,)21枚,虻虫21枚(去翅足,)。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

      功能治:被打有瘀血

      用法用量:纳1升中,取7,1服之。

      摘录:《普济》卷三一一

      《圣惠》卷四十九:大黄丸

      :川大黄2两(锉碎,微),干姜1两(裂,锉),甜葶苈1两半(隔纸紫色),川芒消1两,桔梗1两(去芦头),茯苓半两,石膏半两(细研,水飞过),附子半两(裂,去皮脐),川乌头半两(裂,去皮脐),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川椒半两(去者,微去汗)。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久积症癖,坚牢,羸瘦,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以温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圣惠》卷四十二:大黄丸

      :川大黄1两(锉碎,微),海藻1两(洗去咸味),川朴消1两,昆布1两(洗去咸味),苦瓠子仁1两,甜葶苈1两(隔纸紫色),木通1两(锉),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上气胸满,咽喉噎塞,烦闷,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以生姜汤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圣惠》卷八十八:大黄丸

      知母大黄

      :川大黄3分(锉碎,微),知母半两,牡苈半两(烧,为粉),当归半两(锉,微),壳半两(麸微黄,去瓤),鳖甲1两(涂令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小儿症瘕腹痛黄瘦。

      用法用量:知母大黄(《普济》卷三九一)。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圣惠》卷九十二:大黄丸

      :川大黄1两(锉,微),壳3分(麸微黄,去瓤),栀子仁3分,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麻子大。

      功能治:小儿大便不通,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5,以熟水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二

      《圣惠》卷七十九:大黄丸

      :川大黄1两(锉,微),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干漆1两(捣碎,令烟出),茯苓3分,甜葶苈3分(隔纸紫色),牛膝1两(去苗),牡丹3分,水蛭半两(令黄),芎半两,桂半两,柴胡3分(去苗),牡蒿3分,人参半两(去芦头),当归半两(锉,微),干姜1分(裂,锉),虻虫半两(微令黄,去翅足),川椒1两(去者,微去汗),(庶虫)虫半两(令微黄),吴茱萸1分(汤浸7遍,干,微)生地黄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产后恶血凝滞,月水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10,食前以温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千金》卷二:大黄丸

      大黄(破如米豆,令黑)1升,柴胡1升,朴消1升,芎5两,干姜1升,蜀椒2两,茯苓(如鸡子大)1枚。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带下、百病、无子。

      用法用量:服十日下,二十日下长虫及清黄汁,三十日病除,五十日肥白。

      各家论述:《千金衍义》:此治妇人带下、百病、无子,故用大黄朴消;即用干姜、蜀椒以温子脏;柴胡升发生气;芎穷理荣茯苓领消、黄专渗道,与后养胎令易产大黄用法相仿。

      摘录:《千金》卷二

      《圣惠》卷八十四:大黄丸

      :川大黄半两(锉碎,微),茵陈半两,甜葶苈半两(隔纸紫色)。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小儿诸黄,胸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3,以新汲水研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三九:大黄丸

      大黄(锉碎,微)1两,黄芩(去黑)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外感风热金疮所致大便不利,金疮烦闷疼痛,大便不利;诸热;鼻塞伤风热。

      用法用量:每服15,加至20,空、日午、临卧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九

      《圣惠》卷七十一:大黄丸

      :川大黄1两(锉,微),桂半两,薏苡仁半两,香半两,黄连10两(去须),人参半两(去芦头),附子半两(裂,去皮脐),黄耆半两(锉),木通半两(锉),当归半两(锉,微),实半两(麸微黄),败2分,赤芍药半两,白蒺藜1两(微,去刺)。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除热。妇人乳痈,疮肿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以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圣济总录》卷十二:大黄丸

      大黄(锉如骰子样)3两,青橘皮(去白,不锉)1两,半夏(洗,去滑)1两。

      制法:上3味,一处熟,捣罗为末,水浸蒸饼,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上焦风热痰毒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后、临卧温水送下。加至30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二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大黄丸

      大黄(锉,)、草(,锉)、黄连(去须)、恶实(微)、荆芥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毒及积热。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后温水送下;若为,水调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圣惠》卷八十八:大黄丸

      :川大黄3分(锉碎,微),鳖甲3分(涂令黄,去裙襕),赤芍药3分,麻仁3分,防葵3分,法1分(微黄),白术1分,青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

      制法:为末,炼蜜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小儿食症,大肠涩,妨闷。

      用法用量:3岁儿,每早晨服5,以温水送下,晚后再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圣济总录》卷一八一:大黄丸

      大黄(锉)2钱,郁金2钱,人参2钱,黄连(去须)2钱。

      制法:上为末,研鼠肝,如绿豆大。

      功能治:小儿目赤涩痛,渐生膜,昏暗。

      用法用量:每服3,米沿送下,奶食后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幼幼新书》卷八引张涣方:大黄丸

      :白附子3分,全蝎)3分,乌蛇浸取肉)1两,天麻浸,)1两,僵蚕(直者,麸黄)1两,朱砂1两,麝1分,雄黄1分,牛黄1分,真珠1分,子1分,金箔30天南星(水浸3日,日换,慢1伏时,切,,麸)1两。

      制法:研1-2日,炼蜜为,如鸡头子大。

      功能治:惊潮搐,紧,发歇不时。

      用法用量:每服1荆芥汤化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八张涣

      《圣惠》卷七十一:大黄丸

      :川大黄1两(锉碎,微),鳖甲1两(涂令黄,去裙襕),干漆3分(捣碎,令烟出),京三棱1两(微,锉),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干,微),琥珀3分(细研),桂半两,槟榔3分,防葵半两,川乌头3分(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以酽1升半,令稠,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妇人,及恶血,闷乱疼痛,四肢不和,身体羸瘦,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圣惠》卷八十八:大黄丸

      :川大黄1分(锉碎,微),蛇蜕皮2条(烧灰),蝉壳30枚,巴豆霜1,干蛤蟆1枚(涂令黄),霜半钱(细研),皮巾子灰(有孔子处取)半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小儿丁奚腹胀,头大颈细,手脚心热,唯吃冷水,此是

      用法用量:每服3,空浆水、粥饮送下。后以、柳汤洗,拭干,以青衣盖,良久有虫出为妙。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圣济总录》卷一○六:大黄丸

      大黄(锉,)1两,蔓荆实(去皮)1两,丹参1两,吴蓝1两,土瓜(锉)1两,防风(去叉)1两,甘菊1两,秦皮(去粗皮)1两,黄连(去须)1两,萎蕤1两,陈橘皮(去白,)1两,前胡(去芦头)1两,决明子(微)1两半,冬瓜子1两半,青葙子1两半,地肤子1两半,车前子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白睛肿胀,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温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圣惠》卷八十四:大黄丸

      :川大黄半两(锉碎,微),柴胡半两(去苗),茯苓1分,人参1分(去芦头)木香1分,桂1分,壳1分(麸微黄,去瓤),槟榔半两,桃仁2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麻子大。

      功能治:小儿憎寒壮热,发歇不定,结实,不能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5,以温水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圣惠》卷七十二:大黄丸

      :川大黄3两(锉,微研为末),鳖甲1两(涂令黄,去裙襕),柴胡1两(去苗),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干,微),当归半两(锉,微),京三棱半两(微,锉),赤芍药半两,牛膝半两(去苗),槟榔半两,桂半两,干漆3分(捣碎,令烟出)。

      制法:上为末。先以1升,入大黄末,成膏。入药末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妇人月水不通,积聚成块,或歇热,时复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生姜橘皮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二

      《圣惠》卷七十一:大黄丸

      :川大黄4两(,饭熟为度,晒干),土瓜2两,牛膝2两(去苗),桃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妇人疝瘕,及胞中积瘀诸病。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圣惠》卷十五:大黄丸

      :川大黄2两(锉碎,微),黄芩1两半,栀子仁1两半,大青2两,龙胆1两(去芦头),苦参1两(锉),川朴消2两(细研)。

      制法:上为末,入朴消研匀,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时已得汗,热毒不解,心烦躁闷,言语不定,小便赤涩,大便不通,狂乱欲走。

      用法用量:每服30,以麦门冬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三十二:大黄丸

      :川大黄1两(锉碎,微),麦门冬1两半(去),玄参3分,黄芩3分,决明子3分,车前子3分,青葙子3分,黄连(去须)3分,水石3分,甘草半两(微赤,锉),马消3分,栀子仁3分,蕤仁(汤浸,去赤皮)3分,犀角屑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石毒上攻,眼目赤肿,眼不得,涩痛,生阴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20竹叶汤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圣惠》卷四十八:大黄丸

      :川大黄2两(锉碎,微),桃仁1两半(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槟榔1两半,鳖甲1两(涂令黄,去裙襕),京三棱1两(,锉),干姜1两(裂,锉),川乌头1两(裂,去皮脐),桂1两,吴茱萸1两(汤浸7遍,干,微)。

      制法:上为细末,以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积聚胁,胸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前以生姜橘皮汤送下;温下亦得。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圣惠》卷四十九:大黄丸

      :川大黄2两(锉碎,微),川朴消1两,蓬莪术2两,诃黎勒1两(,用皮),桂3分,壳1两(麸微黄,去瓤),吴茱萸3分(汤浸7遍,干,微),金星矾石2两,柴胡1两(去苗),狼毒半两(微),巴豆1分(去皮,研,纸裹压去油)。

      制法:上为末,入巴豆、矾石令匀,以熟枣瓤和捣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久痃癖,发歇不定,消瘦,往往吐逆,肩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0,空以温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大黄丸

      大黄(锉,)2两,消石沸,研细)2两,蜀椒(去者,出汗)半两,代赭(研)1两,干漆烟尽)1两,芎1两,茯苓(去黑皮)1两,干姜)1两,虻虫(去翅足并头,)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妇人月水不通,结坚瘕如石,腹胀积不

      用法用量:每服20,空,食前送下;米饮亦得。渐加至30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圣惠》卷六十二:大黄丸

      :川大黄2两(锉碎,用浸1炷久,沥干,慢令熟),槟榔1两,壳1两(茯微黄,去瓤),牵牛子2两(半微,半生用),木香半两,甘草半两(生,锉),皂荚5挺(不蛀者,捶碎,用1升浸,挼取汁,遍滤过),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

      制法:上为末,取皂荚汁于银锅,以慢成膏,入药末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通利脏腑壅滞。及一切热毒,结硬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葱、送下。以快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大黄丸

      大黄(切作小块,)3两,甘草)3两,杏仁(去皮尖并双仁,研如膏)4两,诃黎勒(,取皮)3两,芒消(研)5两。

      制法:上5味,先将3味捣罗为末,后入芒消末、杏仁膏,同和入,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毒热结,日夜疼痛,心烦懊闷。

      用法用量:每服15,温水送下。初服未利,加20,腑脏实则30,量虚实服之,以效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圣惠》卷八十二:大黄丸

      :川大黄1两(锉碎,微),鳖甲半两(涂令黄,去裙襕),茯苓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麻子大。

      功能治:小儿滞结壮热

      用法用量:1-2岁儿,每服5,以粥饮送下,空、午后各1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二

      《圣惠》卷八十六:大黄丸

      :川大黄(锉,微)1两,黄连(去须)1两,桂1两,代赭(细研)1两,朱砂1分(细研),木香半两,麝香1分(细研),肉豆蔻2枚(去壳),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黄,研如膏),巴豆1分(去皮,研,纸裹压去油)。

      制法:上为末,入巴豆杏仁,都研令匀,炼蜜为,如麻子大。

      功能治:小儿食虚胀、妨闷,或时热渴。

      用法用量:每服3,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八十六

      《圣惠》卷八十八:大黄丸

      :川大黄半两(锉碎,微),诃黎勒皮半两,桔梗1分(去芦头),乌梅肉1分(微),川朴消3分,陈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木香1分,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小儿乳癖,胁下坚硬,大便难,小便赤。

      用法用量:1岁儿,每服5,以粥饮研下,晚后再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圣惠》卷九十八:大黄丸

      :川大黄2两(锉碎,微),槟榔2两,牛膝1两(去苗),芎1两,壳1两(麸微黄,去瓤),独活1两,防风1两(去芦头),桂1两,大麻仁2两,郁李仁2两(汤浸,去皮,微),桃仁1两(去皮尖双仁,麸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调利胸,祛逐壅滞,推陈致新,疏风

      用法用量:每服30,空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圣济总录》(人卫本)卷二十:大黄丸

      五味子)1两,(庶虫)虫()1两,芎1两,肉苁蓉浸,切,)1两,麦门冬(去)1两,续断1两,石斛(去)1两,甘草,锉)1两,吴茱萸(汤洗,)1两,商陆(切)1两,芒消1两,细辛(去苗)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锉)1两,乌头裂,去皮脐)1两1分,生地黄)1两1分,大黄2两半,附子裂,去皮脐)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男女恶湿痹,周身不仁,小拘急,绕脐(疒丂)痛,头昏眩,时吐涎沫,咳嗽强,难以俯仰;下懊憹,面色,喉咽不利,耳聋恶寒,饮食失味,膀胱忽满,大小便不利,两胫酸痛,手足逆,吸吸短气;时复失,白汗自出,梦寐不安,恍惚,肤瘾疹。

      用法用量:本,文瑞楼本作“大甲”。

      摘录:《圣济总录》(人卫本)卷二十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大黄丸

      :涤中

      大黄2两(细锉,),葶苈(微)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1两,朴消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伤寒后宿食不消,大肠气滞

      用法用量:涤中(《圣济总录》卷九十七)、(《普济》卷三十九)。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圣惠》卷四十九:大黄丸

      大黄2两(锉碎,微),天雄1两(裂,去皮脐),雄黄半两(细研),麝香2钱(细研),朱砂1分(细研),胡椒半两,巴豆14枚(去皮令黄,研,以纸裹压去油),京三棱2两(微,锉),槟榔4两,当归1两(锉,微),桂1两,木香半两,犀角屑1两,干姜半两(裂,锉)。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如小豆大。

      功能治:久积症瘕发动,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7,空以清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圣惠》卷五十一:大黄丸

      大黄3两,茯苓3两,芒消3两,巴豆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暴宿食,留饮不除,中为患者。

      用法用量:1服2。不痛止。

      摘录:出《肘后》卷四,见《圣惠》卷五十一

      《圣惠》卷八十八:大黄丸

      :川大黄3分(锉碎,微),鳖甲3分(涂令黄,去裙襕),赤芍药3分,大麻仁3分(研入),白术1分,防葵1分,神曲1分(微),木香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小儿癖不消,四肢黄瘦,时有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5,以温水化下,1日2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大黄丸

      大黄(锉,)1分,消石1分,大戟(去皮,)1分,甘遂)1分,芫花焦)1分,椒目出汗)1分,葶苈)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小豆大。

      功能治:十水。

      用法用量:每服1,空桑根白皮汤送下,1日2次。渐增,以知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圣济总录》卷七十三:大黄丸

      大黄2两(捣罗为末,以2升,慢如饧),槟榔,锉)3分,丁香3分,诃黎勒(,去核)1两,桂(去粗皮)1两,木香1两。

      制法:上药除大黄外,捣罗为末,入大黄中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痃搐痛,吐酸水,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后、临卧温送下。渐加至30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圣济总录》卷六十:大黄丸

      大黄(锉)1斤,芎半斤。

      制法:上为末,用蜜和成,甑上炊7遍,梧桐子大。

      功能治:黄疸,面黄瘦。

      用法用量:每服30,熟水送下,空、食前、临卧日3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大黄丸

      大黄(锉,)1两,干姜)半两,桂(去粗皮)3分,巴豆14枚(去皮膜,,研)。

      制法:上4味,先捣前3味为细末,与巴豆同研令匀,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干霍乱,不吐利。

      用法用量:每服5至7,温水送下。服久未动,更服3,以温粥饮1盏投之。取利为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圣济总录》卷九十八:大黄丸

      大黄(锉,)2两,赤芍药1两半,黄芩(去黑)1两半,杏仁(去皮尖,研如膏)1两半,芒消1两半。

      制法:上为末,和匀,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气淋,小便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前温热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圣惠》卷九十八:大黄丸

      :川大黄4两(锉碎,微),诃黎勒皮4两,人参2两(去芦头),大麻子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久积滞,不能饮食,食即不消,风热上冲。

      用法用量:每服15,以送下。老少以意增减服之,以溏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圣惠》卷九十八:大黄丸

      :川大黄2两(锉碎,微),木香1两,干姜1两(裂,锉),桂1两,槟榔1两,巴豆1分(去皮,研,纸裹压去油),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当归1两(锉,微),神曲1两(微黄)。

      制法:上为末,入巴豆,研令匀,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转

      用法用量:每服3至5,空或夜卧时以温送下。以溏利为度。如要快泻,良久以热投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方出《医心方》卷十二引《葛氏单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七:大黄丸

      大黄3两,芍药3两,厚朴3两,实6斤,麻子仁6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不和,常患大便坚强难者;有虫滞。

      用法用量:每服10,1日3次。稍增,以通利为度,可恒将之。

      摘录:出《医》卷十二《葛氏单方》,见《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医心方》卷二引《经心录》:大黄丸

      大黄1两,黄芩1两,黄连3两,苦参2两,龙胆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虚热,食饮不消化,头眩胸胁,中介介,中烂伤,不嗜食。

      用法用量:每服5,每日3次。

      摘录:《医》卷二录》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大黄丸

      大黄1两(锉,),牵牛子3两(微),木香1分,郁李仁2两(汤浸,去皮,干)。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宽胸,消壅滞。大肠实热,秘涩不通,心烦闷乱,大肠涩结。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后、临卧竹叶汤送下;生姜汤送下亦得。

      摘录:《医类聚》卷十《简要济众

      《圣济总录》卷五:大黄丸

      大黄(锉)1两,蔓荆实1两,桂(去粗皮)1两,麻黄(去,汤,掠去沫)1两,羌活(去芦头)1两半,芎1两半,防己2两半,白附子)2两半,蛇(浸,去皮干)3两,雄黄(研)半两,空青(研)半两,腻粉(研)半钱,麝香(研)半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三十六种

      用法用量:每服30,温送下。服讫饮2-3盏,以衣覆出汗如桃胶。后每夜服7,49日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

      《广笔记》卷一:大黄丸

      :川大黄(切,蜜)1斤,白芍药(浸,切)6两,甘草)3两,槟榔4两,木香(切,不见,为末)1两,壳()4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同水木香,和捣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痢初起壮实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重者5钱,白莱菔汤送下。以2-3次,中爽快为度。积滞重而元气虚者,以人参汤送下;孕妇,以人参缩砂汤送下。后另用人参补之。

      注意:弱者施。

      摘录:《广笔记》卷一

      《外台》卷四引《古今录验》:大黄丸

      大黄1两(之2斗米下),巴豆50枚(去心皮),消石3分(,无者以芒消代之),桂2分,干姜2分()。

      制法:上药巴豆令如泥,余药研末,和,以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温病不得大便,或宿食不消,尸遁尸,腹胀满痛,疟疾妇人产后结,或绝产无子,或月经不调,面青黄;小儿淋沥热,胪胀大,不欲食,食不生

      用法用量:每服1,以汤送下。但热在上当吐,在下当利,预作粥,如服他吐下法。服药两食顷不吐下,以热饮助之;若不得吐下,可更服1半,耐药壮人可2。此药优于他下药,故宜大小。下多,冷粥解之。若有疮,绵挺如指,蜜和1涂挺头,且纳疮中,不愈更作;温病不得大便,服之得下佳,宿食不消亦服之;尸遁尸,浆服半,每日1次,应须臾止;腹胀满痛,服1;疟者依发日先宿勿食,清晨服1,丁壮人服2,得吐下,忍饥过发时乃食;妇人产后结,中奔走起上下,或绝产无子,或月经不调,面青黄,服半;小儿淋沥热,肿胀,不欲食,食不生,3-4岁者如麻子服1,每日1次;6-7岁儿服2,比30日诸病愈;儿小半之愈。

      注意:忌野猪肉、芦笋、生葱。

      摘录:《外台》卷四《古今录验》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千金翼》卷十五引靳邵方:大黄丸

      :细

      大黄1葶苈1,豉1杏仁30枚,巴豆30枚。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胡豆大。

      功能治:客热结塞不流利,服水气痛,百节俱肿。

      用法用量:细(《千金》卷十六)。

      摘录:出《肘后》卷三,见《千金翼》卷十五靳邵

      《直指》卷四:大黄丸

      木香半两,大黄半两,黑豆1两,升麻3分。

      制法:上锉。

      功能治:脚风热烦闷发渴,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乌梅2个,新汲水服。

      摘录:《直指》卷四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大黄丸

      大黄(锉,)3两,大麻仁(研如膏)3两,当归(切,)3两,生地黄)4两。

      制法:上4味,捣罗3味为末,与麻仁膏研令匀,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产后热,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20,米饮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大黄丸

      大黄2两(锉,),芒消1两(研),黄芩(去黑)1两半,赤芍药1两半,杏仁1两半(去双仁皮尖,麸),茯苓(去黑皮)1两半,生地黄)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产后关格塞,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前粟米饮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大黄丸

      大黄(锉,)2两,干姜)半两,人参2两,丹参(去芦头)1两,沙参1两,苦参1两,防风(去叉)1两,桂(去粗皮)半两,玄参1两半,(庶虫)虫(焦)8枚,附子裂,去皮脐)半两,白术1两,茯苓(去黑皮)1两,葶苈(纸上)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研)1分,蜀椒(去者,出汗)1分,巴豆10枚(去皮膜,研出油尽)。

      制法:上17味,捣罗15味为末,与巴豆杏仁同研,炼蜜为,如麻子大。

      功能治:小儿哺,胁下坚,腹满虚胀,手足烦热,往来无时。

      用法用量:每服2至3,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大黄丸

      大黄(锉,)1两,砂(研)1分半,人参1分半,壳(去瓤,麸)1分半,白茯苓(去黑皮)1分半,柴胡(去苗),桂(去粗皮)半分,木香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宣下胎中宿物。小儿初生至百日周晬,,冲;及壮热头疼,呕逆腹痛乳癖

      用法用量:每服5,乳汁送下,1日3次。大者加至20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大黄丸

      大黄(锉,)3分,黄芩(去黑)3分,黄连(去须)3分,当归(切,)3分,茯苓(去黑皮)3分,黄耆(锉)3分,生地黄)3分,赤芍药3分,柴胡(去苗)3分,栀子仁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虚劳骨蒸烦躁,大小便难,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普济方》三八○引《全婴方》:大黄丸

      大黄3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米1升,相和置铜碗下,于铛浮于水上,炭,竹笆子搅药,候可,即入稠糊为,如小豆大。

      功能治:小儿无辜病,急壮热骨蒸,头发作穗,身上生疮,瘰疬核块,服食不成肤,大颈细。

      用法用量:3岁30,米汤下。加减与之。当下青脓为效。

      摘录:《普济》三八○《全婴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大黄丸

      大黄(锉,)1两,赤芍药1两,当归(切,)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透)1两,实(去瓤,麸)3分,麻仁(研如膏)3分,生地黄)3分。

      制法:上7味,捣罗6味为末,与麻仁膏同研令匀,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产后大便秘涩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0,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普济方》卷三十九:大黄丸

      大黄(锉,)5两,大麻仁(研)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10,食后熟水送下。

      摘录:《普济》卷三十九

      《普济方》卷七十三:大黄丸

      :川大黄(锉碎,微),栀子仁5两,荠苨5两,葛根(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上焦积热,目赤涩痛。

      用法用量:大黄用量原缺。

      摘录:《普济》卷七十三

      《普济方》卷一九一:大黄丸

      大黄白术木防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利小便。水肿

      用法用量:每服10,米饮送下。小便利为度。不知增之

      摘录:《普济》卷一九一

      《圣济总录》卷一○九:大黄丸

      大黄(锉,)2两,黄芩(去黑)2两,人参1两,皮(洗去土,)1两,决明子(微)1两,防风(去叉)1两,石1两,地肤子1两,黄连(去须)1两,甘草,锉)1两,车前子1两,兔肝3具(洗,切,干),萤火虫100枚(去翼,干)。

      制法:上为细末,用鲤鱼拌为,更捣令匀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眼风热,生赤胬肉。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后温水送下,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大黄一物汤

      下一篇 大黄五味子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