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汤
《肘后备急方》卷二:大青汤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大青汤
《圣济总录》卷一七四:大青汤
处方:大青半两,鳖甲(醋炙,去裙襕)半两,赤芍药半两,当归(切,焙)1分,茵陈蒿1分,麻黄(去节,煎去沫,焙)1分,猪苓(去黑皮)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诸疟。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温服,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圣济总录》卷五十:大青汤
处方:大青(锉)3分,麻黄(去根节)1两半,石膏(碎)1两半,芒消1两半,黄柏(去粗皮)1两半,生干地黄(焙)1两半,枳壳(麸炒,去瓤)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苦竹叶10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痧喉汇言》:大青汤
《痘疹全书》卷下:大青汤
《圣济总录》卷一八○:大青汤
《家庭治病新书》引《医通》:大青汤
《圣济总录》卷一六八:大青汤
处方:大青半两,大黄(锉,炒)1分,甘草(炙)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诸热,服药吐利后,身壮热,精神昏昧,或微利而内有热结。
用法用量:2-3岁儿每服半钱匕,以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食后服,相继3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大青汤
处方:大青2两,秦艽(去苗土)1两,犀角(镑)半两,山栀子仁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黄连(去须)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豉100粒,薤白7寸,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伤寒总病论》卷三:大青汤
处方:大青叶2分,秦艽2分,吴兰2分,升麻2分,荠苨2分,栝楼根2分,甘菊1分,石膏3分,竹沥2合,朴消3分。
功能主治:时行头痛,心如醉状,面爱向黑处,不欲见人,此为里热不散,甚则狂走赶人。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分2帖。每服1贴,水2升半,煎至1升2合,去滓,下竹沥、朴消,分温4服。
摘录:《伤寒总病论》卷三
《肘后方》卷二:大青汤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二引《深师方》:大青汤
功能主治:止下痢,除热,止吐泻。主伤寒、热病,发热多日,汗、吐、下不解;或下利不止,或发黄疸,或发斑疹,烦躁不安不得卧。
用法用量:大青四物汤(《活人书》卷十八)、阿胶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七)、阿胶大青汤(《古今医彻》卷一)。
注意:忌菘菜、海藻。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大青乃蓝之一种,善解陷伏至阴之邪;豆豉专搜少阴不正之气;阿皎滋血润燥;甘草解毒和中。不特为阳毒发斑之专药,一切时行温热汗吐不解,下利不止,并得用之,取其解散阴经热毒也。
《外台》卷三引《延年秘录》:大青汤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大青汤
处方:大青3两,百部根5两,紫菀(去苗土)2两,茜根2两,黄芩(去黑心)2两,生干地黄(焙)1两,白前1两,五味子(炒)1两,甘草(生)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以知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痘疹心法》卷二十三:大青汤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