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气散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大正气散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厚朴(姜汁制)桂心 甘草(炙)干姜(炮)陈皮各30克 茱萸15克(微炒)
制法:上为细末。
《重订严氏济生方》:大正气散
处方:厚朴(姜制,炒)藿香叶 半夏(汤泡七次)橘红 白术各30克 甘草(炙)槟榔 桂枝(不见火)枳壳(去瓤,麸炒)干姜(炮)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枣子2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朱氏集验方》卷三引陈必胜方:大正气散
处方:当归半两,香附子(炒)半两,陈皮(去白)半两,甘草(炙)2钱,木香2钱,白姜3钱,白术3钱,缩砂仁3钱,桂心3钱,大附子1枚(炮)。
《医方类聚》卷一三○引《济生》:大正气散
《魏氏家藏方》卷四:大正气散
处方:白茯苓(去皮)4两,黄耆(蜜炙)4两,陈橘皮(去白)4两,白术(麸炒)4两,川芎(炒)2两,甘草(炙)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干葛(生)2两,乌药(去心)2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2两,山药(炮)2两,白姜(炮,洗)1两,红豆(炒)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补壮脾元,平顺胃气,调和脏气。主真阳不足,脏气虚弱,荣卫损耗。头目昏暗,耳鸣重听,四肢瘦倦,胸膈痞满,面色萎黄,畏风怯冷,肚腹时痛,噫气吞酸,恶心呕逆,不进饮食,心松盗汗;或阴伏下焦,足胫如冰,血气虚竭,阴阳失守,冷热相搏,四肢烦疼,或发寒热;及阴证伤寒,气虚感冷等症。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四
《三因》卷六:大正气散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