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地黄膏

目录

《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地黄膏

:生地黄(研如膏)木香(为末)

功能治:跌打损伤,出,局部肿痛;及肿来破者。

用法用量:视肿处大小,将生地黄膏摊纸上,再将木香粉撒布地黄膏上,然后再摊一层地黄膏。伤损处。

摘录:《世医得效》卷十八

《古今医统》卷四十六:地黄膏

:鲜地黄汁5升 当归500克 芍药250克 甘杞子250克 天门冬180克 川芎60克 麦门冬180克 莲肉120克 皮60克 知母 皮各90克 人参 甘草各30克

制法:上药除地黄汁外,用水20升,至7升,去滓,入地黄汁同成膏。

功能治:滋阴,养痨瘵阴虚旺。

用法用量:每服10~20毫升,每日二次。

摘录:《古今医统》卷四十六

《千金》卷二十五:地黄膏

:生地黄(切)1升,(捣绞取汁3),熏陆香2两,松脂2两,羊肾脂5),乌麻油2升,杏仁2两,蜡2两,石盐1两(研如粉)。

制法:上先下蜡微令消,次纳羊脂令消.次下乌麻油,次下松脂令消,次下杏仁,次下熏陆,次下地黄汁,次下石盐,以微之,令地黄水气尽,以绵滤停凝。

功能治:蚀恶肉,不着痂,先从愈。金疮疮、灸疮不能愈者。

用法用量:膏(《圣惠》卷六十八)。《圣惠》有蜜二两。

注意:慎生冷、猪肉、鸡、

各家论述:《千金衍义》:地黄凉血.乳香定痛,松脂杏仁消肿,蜡补绝伤,羊脂麻油解毒.石盐软坚。为金疮疮、灸疮通治之药。

摘录:《千金》卷二十五

《圣惠》卷三十四:地黄膏

:生地黄1斤(取汁),胡桐泪半两(细研),麝香1分(细研),白矾半两(烧灰细研)。

制法:先于银器中地黄汁,欲凝,下诸药,搅勿住手,膏成,于瓷盒中盛。

功能治:牙齿齿挺出,时出脓不止。痛。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涂齿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四

《圣惠》卷六十三:地黄膏

:生地黄汁1升,松脂2两,熏陆香1两,羊肾脂1两半,牛1两半,蜡1两。

制法:于地黄汁中松脂及香,令消尽,即纳羊脂,蜡,慢令稠膏成,涂软帛上。

功能治:排脓止痛。一切发背,溃后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中牛原作“牛膝”,据《附广肘后》改。

摘录:《圣惠》卷六十三

《圣济总录》卷一○四:地黄膏

:生地黄(净洗,切,研)2两,黑豆2两(生捣末)。

制法:上为膏。

功能治:暴赤眼肿痛。

用法用量:临卧时,以盐汤洗眼后,以药膏厚眼上,更不动,至晓。水润药令软取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得效》卷十六:地黄膏

:生地黄1黄连1两,黄柏半两,水石半两。

制法:地黄研自然汁,和药成饼子。

功能治:逐去热毒瘀血外障被撞打,疼痛无时,瞳仁被惊,昏暗蒙蒙,眼眶停留瘀血;或风热,热泪出。

用法用量:要用时以纸贴上。

摘录:《得效》卷十六

《得效》卷十六:地黄膏

:生地黄(肥者)。

制法:上洗净研细,绢帛包之。

功能治:赤眼。

用法用量:仰卧,以药搭在眼上,切似碍而痛,少顷清凉。

摘录:《得效》卷十六

《医统》卷四十六:地黄膏

鲜地黄不拘多少(捣汁,以10斤为则,和众药汁同),当归身1斤,芍药半斤,甘杞子半斤,天门冬6两,川芎2两,麦门冬6两,莲肉4两,皮2两,知母3两,皮3两,人参1两,甘草1两。

制法:上将众药用水2斗,1斗,去滓净.用生地黄汁同成膏。

功能治:滋阴,养涝瘵。

摘录:《医统》卷四十六

《准绳·类方》卷七:地黄膏

大黄黄柏黄连黄芩赤芍药、当归绿豆粉、芙蓉薄荷等分

制法:上为末,用生地黄汁、鸡子清、蜜同调匀。

功能治:赤肿疼痛,外障等眼疾。

用法用量:贴太阳及眼胞上。

摘录:《准·类》卷七

《济阳纲目》卷六十四:地黄膏

:生地黄洗净)1斤。

制法:上用水5-6碗,入铜砂锅干3分之2,用布续去汁,将滓捣烂,又用水2碗再减大半,又以布绞净。如此3次,将汁通和一处,入好蜜以甘苦得中为度,用文武至滴水不,似稀糊样,取起置冷地上1夜,出火毒,以瓷罐收贮。或加当归等分

功能治:血虚生疮,痒,自汗遗精便多,妇人乳少。

摘录:《济阳纲》卷六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三:地黄膏

:生地黄粟米饭淀(极酸者)各等分

制法:上烂研相和如膏。匀摊于薄纱绢上,可2

功能治: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用贴熨眼,干热即换。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方出《千金》卷二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三:地黄膏

:生地黄、猪脂(不着水)。

制法:生地黄,纳脂中,令脂与地黄足相淹和,6-7沸。

功能治:漏疮,愈后复发,或不愈,出脓不止。

用法用量:先以桑灰汁洗疮去恶汁,以地黄疮上,每日1换。

摘录:出《千金》卷二十三,见《普济》卷二九三

《圣济总录》卷一四四:地黄膏

:生地黄(细切)3斤,乌鸡1只(去毛、肠、肚并足和,锉细)。

制法:上相和,捣研为膏。

功能治:伤折,恶血结滞肿痛。

用法用量:量患处多少,摊帛上缚之,日再易。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四

《中藏经·附录》:地黄膏

石膏)、藿香蚌粉、香白芷雄黄(研)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以生地黄自然汁调,稀调得所。

功能治:一切,及毒虫所伤。

用法用量:涂疮上四周,留疮头,已破者留疮勿涂。干即再之,药厚以新水润之。

摘录:《中藏·附录》

《幼幼新书》卷五引《惠眼观证》:地黄膏

郁金(皂荚水干,切细,干用)半两,豆粉半两,甘草1分(灸),马消(研)1钱。

制法:上用生地黄汁及蜂蜜,入盏约2分许,成膏,和成药。

功能治:初生儿重舌、重。婴孩胎受热毒或生下两

用法用量:每服2皂子大,香熟水含化;或翎扫涂亦得。

摘录:《幼幼新书》卷五《惠眼观

《医灯续焰》卷十八:地黄膏

:生地黄3斤(捣取汁),茜草1斤(水5大碗,绞取汁,滓再2-3次取汁。)

制法:2汁,缓如膏,以瓶盛之。

功能治:久服乌须发。

用法用量:每日空温服半匙。一月髭须如漆。

摘录:《医灯续焰》卷十八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地黄膏

:生地黄3分,白及半两,白蔹半两,甘草(生,锉)半两,白芷3分,猪脂半斤(炼)。

制法:上除猪腊外,为末,入猪脂成膏,候冷。

功能治:生诸疮不

用法用量:每日3-4次涂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圣济总录》卷一三八:地黄膏

:生地黄3斤(细切,捣绞取汁)。

功能治:热肿结,热振焮痛,欲作脓。

用法用量:上于铜器搅成膏。取肿处,以故帛涂贴之亦得。每日换3-5次即溃。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八

《症因脉治》卷三:地黄膏

:生地、当归皮、白芍药、甘枸杞知母人参甘草皮。

功能治:中消,时食时饥,饥不欲食。

摘录:《症因治》卷三

方出《本事》卷六,名见《得效》卷十八:地黄膏

:生地黄(研如泥,成膏)、木香(为细末)。

功能治:肿。打扑伤损,及一切肿未破。出。

用法用量:以地黄膏随肿大小摊于纸上,掺木香木一层,又再摊地黄贴肿上。不过3-5次即愈。

各家论述:《本事释义》:生地黄气味甘苦微,入手足少阴厥阴,能凉血木香气味辛温,入足太阴,能疏滞,打伤扑损、肿未破者,皆能消。大凡损伤肿,必因不宣畅,今既得疏,亦流,肿岂有不消者哉。

摘录:出《本事》卷六,见《得效》卷十八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地黄膏

:生地1000g,藤黄15g,红粉9g,冰片3g,广12g。

制法:上后4味为细末,备用。先将生地洗净,放砂锅30分钟左右,取出捣烂,再放入原汤20分钟,过滤取滓。将滓再再滤,然后将滤出的药液放砂锅,用大成膏,以提起成丝为度。放入罐待冷后,将备用药粉搅入即成

功能治:淋巴腺结核。

用法用量:。先以生理盐水,或温水洗净疮面,用无菌料摊上药膏(不宜太厚),盖在疮上,间日或3日换药1次。

摘录:《中医皮肤病简编》

《活幼心书》卷下:地黄膏

:山栀仁1两半,绿豆粉1两半,粉草6钱。

制法:上药或晒或为末,用生地黄烂杵,取汁1两半,好蜜1两半,以薄瓦器盛,在铜铫中水成膏,如稀糊相似,候冷停分,入前药末,同在乳钵再杵匀,为芡实大。

功能治:小儿上,生疮作痛,饮食难进,昼夜烦啼。婴儿胎热,生后旬日之间多虚气急喘满,眼胞浮肿,困,呵欠吸吸作声,遍身壮热,小便赤,大便,时惊烦者。

用法用量:每以1至2,麦门冬水化下,不拘时候。儿大者每用1含化,或以新汲水调点上。

摘录:《活幼书》卷下

《眼科阐微》卷三:地黄膏

:生地2两,黄连1两,黄柏5钱,水石5钱,归尾2钱,红花2钱。

制法:先将地黄浸,捣烂如泥,和药成饼,摊油纸上。

功能治:凉血,去热毒撞损瞳人,瘀血疼痛,或风热泪出等眼疾。

用法用量:贴上下。

摘录:《眼科阐微》卷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地黄肉桂汤

下一篇 地黄膏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