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散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30克 柴胡30克(去苗)人参60克(去芦头)羚羊角屑30克 甘草30克 (炙微赤,锉)生地黄汁30毫升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主髓黄。身体赤黄,四肢无力,肌肉抖动,两脚酸胀,鼻中衄血,身无大热,喜卧冷处。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人生地黄汁,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圣济总录》卷一一四:地骨皮散
《丹溪心法》卷一:地骨皮散
《普济方》卷一七八: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1两,栝楼根1两,芦根1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半(去心),赤茯苓3分,生干地黄1两,黄芩3分。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半分,小麦100粒,淡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一七八
《圣惠》卷十七: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1两,泽泻1两,麦门冬1两(去苗),栀子仁半两,犀角屑半两,黄芩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五十五: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1两,柴胡1两(去苗),人参2两(去芦头),羚羊角屑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髓黄,体赤黄,四肢不举,肌肉战掉,鼻中出血,两脚疼闷,一手专安额上,身不壮热,爱卧冷处。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加生地黄汁半合,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五
《圣惠》卷五十三:地骨皮散
方出《圣济总录》卷一一四,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五:地骨皮散
《圣惠》卷三十四:地骨皮散
《圣惠》卷三十四: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生干地黄1两,川升麻1两半,藁本半两,露蜂房半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用1钱,以绵裹,常含咽津。
摘录:《圣惠》卷三十四
《圣惠》卷十八: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1两,黄芩1两,黄连1两(去须),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木香1两,羚羊角屑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八
《圣惠》卷三十二: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1两,川升麻1两,玄参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防风(去芦头)1两,黄芩1两,赤茯苓2两,羌活3分,桑根白皮2两(锉),决明子2两半,石膏2两,柴胡2两半(去苗)。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淡竹叶2-7片,黑豆50粒,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圣惠》卷三十一: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2分,赤芍药1两,桑根白皮1两,茅根1两(锉),甘草1两(炙微赤,锉),柴胡2两(去苗)。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骨蒸,羸瘦少力,燥热,背膊酸痛,小便赤黄,口舌干燥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圣惠》卷七十: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1两,柴胡1两(去苗),白茯苓半两,桑根白皮3分(锉),五加皮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黄耆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白芍药半两,前胡3分(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济阴纲目》汪箕笺:黄耆、人参、桂心是补肺温气药,桑皮、枳壳、地骨皮是泻肺清热药,白芍、茯苓是降收之味,五加、前胡是行散之味,而乃并用之,重在气虚有火,当以分两中求之,疾苦中审之,则窍妙自得。
摘录:《圣惠》卷七十
《圣惠》卷十七: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赤芍药半两,柴胡1两(去苗),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麦门冬1两(去心,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七十二: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1两,柴胡1两(去苗),琥珀3两(细研),赤芍药半两,土瓜根半两,木通半两(锉),黄芩半两,青蒿子半两,当归3分(锉,微炒),川大黄1两(锉,微炒),牡丹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二
《症因脉治》卷一:地骨皮散
《云歧子脉诀》:地骨皮散
《圣惠》卷三十一: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1两,黄耆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桂心半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劳肢节酸疼,翕翕少气,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唇赤,面色枯燥,饮食无味,悲忧戚惨,多卧少起。
用法用量:黄耆汤(《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注意:忌苋莱。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圣惠》卷二十九: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3分,玄参3分,黄耆2两(锉),泽泻1两,麦门冬3分(去心)生,生干地黄1两,葳蕤半两,人参1两(去苗)。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二十九: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1两,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桔梗半两(去芦头),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半两,白术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柴胡3分(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二十七:地骨皮散
《圣惠》卷五十三:地骨皮散
《圣惠》卷三十一: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3分,百合3分,黄耆三分,赤茯苓3分,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芍药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3分(锉),柴胡1两半(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犀角屑3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白前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骨蒸烦热,心神不宁,及小便赤涩,时有咳嗽,四肢羸弱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苋菜。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四:地骨皮散
《圣惠》卷十四:地骨皮散
《活幼口议》卷十八:地骨皮散
《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玉诀》:地骨皮散
《圣惠》卷十一: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1两,葳蕤1两,人参(去芦头)1两,黄耆(锉)1两,麦门冬(去心)1两,子芩1两,茯神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加生地黄汁1合,生姜汁1茶匙,蜜半合,更煎1两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一
《圣惠》卷十一:地骨皮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地骨皮半两,木香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川升麻半两,栝楼根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赤茯苓半两,木通(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阳毒伤寒,头昏身重,咽喉唇干,腮赤,狂言欲走,心胸胀满,呕逆不下饮食,面色斑斑如锦文。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圣惠》卷五: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3分,麦门冬1两(去心),柴胡1两半(去苗),川升麻1两,赤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射干1两,石膏2两,龙胆3分(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加牛蒡汁1合,更煎1两沸,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五
《玉诀》引《手集》(见《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拣择令净,干,用粗葛皮包洗过后,干称)1两,黄耆(锉,焙)1两,柴胡(去芦头,洗,锉,焙)1两,人参(锉,焙)半两,白茯苓(去黑皮,锉,焙)半两,甘草(炙,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每服1钱或半钱,白汤点下。
《圣惠》卷六十八: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1两,石膏1两,黄连1两(去须),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1两(炙微赤,锉),生干地黄1两。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4-5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八
《痘疹会通》卷五:地骨皮散
《症因脉治》卷三:地骨皮散
《圣惠》卷三十四: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1两,独活1两,莽草半两,细辛半两,附子1枚(生用,去皮脐),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用半两,以酒2升浸1宿,于铜器中慢火煎之,热含冷吐,勿咽,日3次。
摘录:《圣惠》卷三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三: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去土)1两,羌活(去芦头)1两,防风(去叉)1两,土蒺藜(去刺,微炒)1两,甘草(炙,锉)1两。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荆荠茶清调下;如患暴赤眼,浓煎甘草汤调下,食后、临卧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地骨皮散
《圣济总录》卷十五:地骨皮散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地骨皮散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地骨皮散
制法:上为散。
《幼幼新书》卷三十四引《博济》:地骨皮散
《博济》卷一: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水洗)、秦艽(水洗净)、柴胡(去芦)、枳壳(去白,麸炒香熟用)、知母(生用)、当归(去芦)、鳖甲(去裙襕,醋炙令黄色)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地骨皮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九)、地骨皮枳壳散(《元戎》卷五)。
摘录:《博济》卷一
方出《圣惠》卷四,名见《普济方》卷十七: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1两,葳蕤1两,玄参1两,黄耆1两(锉),子芩1两,麦门冬1两(去心),川升麻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心气盛实,气血壅涩,阴阳不通,荣卫隔塞,上焦壅滞,心胸烦热,口干颊赤。
《普济方》卷二三五:地骨皮散
处方:当归4两,黄耆半斤,秦艽6两,知母2两,枳壳1两,地骨皮1斤,甘草1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骨蒸壮热,肌肉减瘦,面色萎黄,小便赤色,恶心潮热,夜多盗汗,嗜卧少力,口苦舌干,肢节烦疼,渐成劳瘵。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水2盏,加生姜3片,乌梅、大枣各1个,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二三五
《圣惠》卷三十二: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2两,石膏(细研,水飞过)2两,川大黄(锉碎,炒)2两,井泉石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功能主治:眼睛疼痛,睡卧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以白米泔调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杨氏家藏方》卷三:地骨皮散
《普济方》卷三四○: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半两,黄芩半两,人参半两,黄耆半两,葳蕤半两,麦门冬半两,甘草半两,赤芍药半两,柴胡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半分,淡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
《普济方》卷三六八:地骨皮散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引《应验方》:地骨皮散
《圣济总录》卷一二一: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白皮(微炒)1两,当归(切,焙干)3分,升麻半两,桂(去粗皮)1分,甘草(炙黄赤色)半两,芎藭3分,紫矿(炙)半两,寒水石2两半,莨菪子(炒香熟)半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用1钱匕,涂齿根下;甚者绵裹如弹子大,日吞2-3丸,口中含化亦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普济方》卷二三六引《仁存方》:地骨皮散
《医方大成》卷七引《经验方》:地骨皮散
注意:忌油腻食物。
《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张涣方:地骨皮散
《圣济总录》卷一三二:地骨皮散
《圣惠》卷十六: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1两,防风(去芦头)1两,赤芍药1两,葛根(锉)1两,羚羊角屑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豉50粒,葱白1茎,煎至5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六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地骨皮散
处方:人参(去芦头)1两,白术1两,白茯苓(去皮)1两,前胡半两,地骨皮半两,当归(洗,焙)半两,陈橘皮(去白)半两,甘草(炙)半两,半夏曲半两,桔梗(去芦头)半两。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6分盏,加生姜1片,大枣1枚,同煎至4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云岐子脉诀》:地骨皮散
处方:人参1两半,地骨皮1两半,柴胡1两半,黄耆1两半,生地黄1两半,白茯苓半两,知母1两,石膏2两。
功能主治:肺痈,疮疡,气虚内热者;脏中积冷,荣中有热,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阳有余阴不足者;蒸潮热,自汗,咳吐腥秽稠痰。
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2盏,加生姜7片,煎至7分,去滓,细细温服。
摘录:《云岐子脉诀》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地骨皮散
《片玉心书》卷五:地骨皮散
《小儿药证直决》卷下: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自采佳)、知母、银州柴胡(去芦)、甘草(炙)、半夏(汤洗7次,切,焙)、人参(切去顶,焙)、赤茯苓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本方加秦艽,名“秦艽饮子”(《见《婴童百问》引《全婴方》),又名“秦艽饮”(见《婴童百问》)。
摘录:《小儿药证直决》卷下
《直指》卷九:地骨皮散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