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鹌鹑

鹌鹑,中药。为科动物鹌鹑Coturnix coturnix (Linnaeus)的肉。分布于我国东北到东南大部分地区等地。性平味甘,具有补中气,强筋,止泻痢之功效。常用于小儿疳积,下痢,百日咳。肉。味甘,性平。大肠。补中气,强筋,止泻痢。小儿疳积,下痢,百日咳水肿:鹌鹑2只,去毛及脏,加少量,不加盐,熟吃。每日吃1次,连吃3次。(《常见动物药》)服:食,1......
目录

入药部位

肉。

性 味

味甘,性平。

归 经

大肠

功 能

中气,强筋,止泻痢。

主 治

小儿疳积,下痢,百日咳

相关配伍

水肿:鹌鹑2只,去毛及脏,加少量,不加盐,熟吃。每日吃1次,连吃3次。(《常见动物药》)

用法用量

服:食,1-2只;或烧存性,研末。

禁 忌

1、《食疗本草》:“不可共猪肉食之,令人多生疮。”四月以后及八月以前鹑肉不可食。

2、《七卷》:“食之令人忘。”(自《医》)

生理特性

小型禽类。 体长约16厘米。似鸡雏,头小而尾凸。嘴短小,黑褐色。虹膜褐色。头黑而具栗色的细斑,中央冠以白色条纹,两侧亦有同色的纵纹,白嘴基越眼而达颈侧;头侧及颏、等均淡砖红色。上黄色黑色横斑和蓝灰色的羽缘,并缀以棕白色羽干纹;两肩、下、尾均黑色,而密布粟黄色纤细横斑,除尾羽外,并都具有蓝灰色羽缘;面两侧各有一列棕白色羽干纹,极为鲜丽。两翼的侧覆羽和羽淡橄榄褐色,杂以棕白色黑缘的细斑;初级羽大多暗褐色而外缀以锈红色横斑。胸黄色,杂以近白色的纤细羽干纹。下体两侧转栗色黑斑,并具较大的白色羽干纹,至下肋宽阔而显著。以下近白。脚短,淡黄褐色

产 地

冬季常栖于近山的平原,潜伏杂草或灌丛中,食谷类和杂草的种子繁殖于东北,迁徙及越冬时,遍布我国东部。我国东北到东南大部分地区均有产,现已大量人工饲养。

采集加工

宰杀后除去羽毛及脏,鲜用,或取肉鲜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芍药

下一篇 阿魏侧耳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